作为闻名全国的大家,易中天先生曾经在自己的著作《读城记》中曾经透露这样一个意思:上海人和非上海人,几乎是一眼就可以区分开来

当然我们应该从客观的角度看待这个问题,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的文化底蕴,至于上海人与非上海人的区别,也仅仅是这个繁华城市的缩影罢了,不能作为争议的纷争点。

众所周知,上海自古以来就是富庶之地,以前称之为淮;近代二百年以来,又因为地理要势,曾是战乱年代远东第一大城市,聚集了世界各地的文明以及斗争,因此现在的上海文化沉淀下来的是历史的渲染,也是身为上海人的底蕴,判别是否是上海人还是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识别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吴侬软语

上海地处南方,又毗邻苏州、南京、镇江等江南之地,逐渐从一个小地方进展成为周边城市不可比拟的存在,语言更是因为人来人往的汇集,成就了别有一番风味的语言。

上海的方言听起来比较的温柔,侬字好像撒娇的意味,随着苏州人、宁波人甚至外国人的聚集居住,上海的方言逐渐形成了独一无二的吴侬软语,甚至是骂人的话,比如脑袋瓦塔了,也颇具喜剧色彩,体现了上海人的温柔本性。

上海话因为具有本地特色,是世世代代耳濡目染传递下来的文化精髓,因此上海话并不好学,这也就造就了识别是否是上海人的特殊标志。

本地上海人一口吴侬软语,温柔自然,外地人多是标准普通话,即使是在上海生活了很多年的外地人,学起上海话来也是具备一定的生硬感,因此是不是上海人,一开口就可以基本判定,也相当于是一眼就可以区分是否是上海人。

历史沉淀

追溯历史太过遥远,我们单从近代史就可以看出,上海是集现代文明为一体最早的繁华城市,好比一个人,见证了很多历史大场面,拥有了世面,也就造就了不同的上海人性格。

近代史上海是一个鱼龙混杂的城市,这里有中国最大的黑帮,血腥之事比比皆是,这样的上海似乎是个弱肉强食的地带;与此同时,上海有中国最多的租界,来自世界四面八方的外国人都在此划分了自己的势力范围,这样的上海看似是势力均衡地带,但实则暗潮涌动。这就是上海历史沉淀下来的财富----底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一底蕴可以说是文化底蕴,汇集了世界各地的名流,自然也带动了文化的融合,使得上海成为一个文明开放城市,城市发展脚步甚至领先中国其他地区小半个世纪。

同时这一底蕴也是经济底蕴,人流的汇集代表了巨大的交易量,上海这里也成为中国最大的销金窟,长年累月下来,自然对金钱的看法异于其他城市的居民。

也因此,从容、有底气也是区分是否是上海人的标志之一。在魔都这座城市里,身为上海当地人可以不用为户口发愁,自己的根基就在上海,十里乡亲,七大姑八大姨等错综复杂的亲戚关系也都给了生活无限的底蕴,让本地人有一种踏实感,看着就非常的淡定从容,而这些都是历史沉淀传承下来的,这一点之于外地人,对比不要太明显。

外地人来上海无非就是想博一个远大的前程,户口就是第一道拦路虎,在上海没有户口就始终都是流动人口,人生地不熟的感觉会时常的徘徊,又怎么可以气定神闲呢,有的只是不知疲倦的奋斗,和寂静无人的孤独感,因为根不在上海,自然也无法传承上海的历史沉淀。

上海的人物特征

上海人的人物特征,似乎是绕不过去的话题,基本上划分为地域标志一系列,就像山东人代表憨厚,东北人代表豪爽一样,具备一眼就可以识别的为人处事作风和生活习态。

上海婆婆精明,上海男人的温文尔雅少点男子气概,上海女人的娇生惯养少点生活气息,这些标志性的传言整体给上海盖上了一个不好的帽子,但也不得不承认的是,上海自古以来就是金钱、商家聚集之地,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人物特征岂不就是本地的特色吗?

上海的婆婆精明排外,前几年是个热门话题,言语中似乎嫌弃外地的姑娘,因为外地的姑娘有获取上海本地户口的嫌疑。

在我看来,这种精明是人之常情,上海户口对于外地人而言就是一个巨大的香饽饽,自然吸引无数人趋之若鹜;再者上海本地人的见识由于历史的原因以及近代发展的原因自然广阔,外地人和本地人的结合多少存在一些门不当户不对的现象,也因此上海婆婆落得了精明的外在形象。

许多年前,孙道临在《早春二月》中一袭士林蓝长衫,映着初放的桃花,很随意地将围巾向后肩一甩,透射出这一个上海知识分子的英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个动作曾经风靡全国,将上海男子的温文尔雅表现的淋漓尽致;甚至你会惊奇的发现,大多数上海知识分子有着惊人的一致:语速慢而清晰,注重细节,擅长演说和讲故事。他们慢条斯理,他们温文尔雅,他们关注细节,善于描述。

因为他们逐渐确定了一个信念,那就是优雅、温和和认真的讨论,是问题和逻辑之上的规则。

旗袍是上海女人的标志性服饰,一身旗袍尽显南方女人的娇俏,从画中走出来的人物似乎本身就带着不食烟火气,再加上本地人生活水平并不差,造成了娇生惯养的头衔。

其实不然,现在的上海女孩子除了灵气秀丽以外跟每个地方的女孩子都差不多,并不存在格外的娇气,只不过是因为地域的原因而有所夸张描述而已。

小结:

在如今北上广这种流动人口巨大的城市中,是否是上海人似乎成了一个敏感话题,至于区分更是成为焦点之中。

其实是哪里人又能怎么样呢,历史传承下来的东西本身就无法改变,拥有的可以享受,没有的可以奋斗,无论是否是上海人,也无论是否能够一眼就可以识别,相互扶持,共同进步,才是当代中国人应该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