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者:郑渝川

本号原创首发

所评图书:

书名:《守护者:国际联盟与帝国危机》

作者:(加)苏珊·佩德森

译者:仇朝兵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甲骨文文化

出版日期:2021年5月

国际联盟,是巴黎和会确定组成的国际组织(1920-1946)。这一组织因无力阻止日本入侵中国东北,也没能阻遏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继而声望大跌。二战结束后,联合国成立,取代国际联盟而成为国际组织,来处理国际纠纷、缓解地缘政治问题。尽管联合国的运行同样不是完美的,但时至今日,却仍然没有出现类似于德国、日本退出国际联盟的大国退出。美国在未获联合国授权情况下发起第二次伊拉克战争,因而被普遍认为有违程序正义。也就是说,联合国很大程度上被作为了国际联盟的修复版、强化版,发起国针对国际联盟的缺陷而进行了制度改进。

尽管如此,我们并不能武断地宣称国际联盟毫无作用。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可耻的帝国主义战争,从而引发了普遍、深刻的反战反思,推动跨越国界的战争责任、避免战争发生的有效机制的讨论:防止各国尤其是大国再度丧失理性,再度发起或卷入类似的战争,并采用“添油战术”的方式无限度地消耗国家资源和未来。

国际联盟相比联合国,受到大国主导的痕迹更加明显,却仍然具有很重要的意义:许多弱国、小国第一次有机会在国际舞台上来展示自己的国家,主张本国权益,赢得国际舆论的认同——日本当初正是出于对这样的国际舆论的忌惮,所以干脆选择退出国联。这在某种程度上印证了顾维钧为代表的民国时期中国外交官的努力。

加拿大历史学家苏珊·佩德森在其所著的《守护者:国际联盟与帝国危机》一书中指出,国际联盟也曾经阻遏英国和法国之间因中东问题所可能发生的冲突,干预了瑞典和芬兰之间、希腊和保加利亚之间、哥伦比亚和秘鲁之间等国家之间的领土冲突。而且,国际联盟也开创了后来被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继承的技术性的、覆盖经济、文化教育、卫生的议程,比如建立国际性的航空运输、无线电广播、儿童福利等标准;协调苏联、土耳其、希腊等国的难民问题,为解决传染病问题向多国派出代表团。

国际联盟还有一项重要的创举,也就是曾一度臭名昭著的委任统治制度。所谓委任统治,就是一战战败国德国、奥匈帝国、奥斯曼帝国的殖民地经由巴黎和会剥夺,交由战胜国进行委任统治,而不是划入战胜国版图或成为战胜国的新殖民地。委任统治的目的,是最终让原殖民地得以建立起自我治理的能力,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这种方式曾被视为帝国主义国家瓜分战利品的借口。但正如《守护者:国际联盟与帝国危机》一书所分析指出的那样,委任统治制度加速了帝国主义国家走向崩溃,因为这极大的加大了帝国治理负担,帝国也不能像对待殖民地那样刻意推行愚化和剥夺的政策,而必须致力于让委任统治地接近规范国家。书中还谈到,“委任统治制度不仅削弱了帝国权威,可能更重要的还是导致欧洲各帝国内一些人质疑直接统治是否真的那么可取。”所以,委任统治制度最终导致了各个帝国主义国家内部,从统治阶层到公众对于殖民统治都丧失了好感。这是二战战后,大批新兴民族国家得以加速成立的重要原因。

委任统治制度在历史教科书中即便被提及,也往往仅仅以只言片语的方式出现。《守护者:国际联盟与帝国危机》这本书可以帮助对历史研究、历史阅读感兴趣尤其是关注20世纪世界史的读者,增进对委任统治制度以及国际联盟的认知了解。同时,书中提到的英法两国在一战战后为争夺中东地区所展开的争夺与博弈,这恰恰引出了后来的以色列国、巴勒斯坦国,给中东地区埋下了一个巨大的“雷”。

《守护者:国际联盟与帝国危机》书中还提到了欧洲殖民国家在非洲的殖民地,正是借助国际联盟的平台,揭露了殖民者强制劳动、奴役劳动的真相,从而让殖民地得以改为委任统治最终独立建国的方向前进。

正如《守护者:国际联盟与帝国危机》这本书所指出的,委任统治制度并不是可有可无的制度点缀,而是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地缘政治秩序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这一制度确实有助于稳定有利于帝国主义国家的世界秩序,但这一制度最终产生了“无法被限制的力量”,也就是委任统治地民众争夺独立自由而不惜牺牲的动能,就像《国际歌》里吟唱的“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要创造人类的幸福,全靠我们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