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封面新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北大教授陆杰华解读七普:少儿比例小幅回升 人口结构变老趋向未变 

封面新闻记者 粟裕

5月11日,我国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公布,全国人口共141178万人,我国人口10年来继续保持低速增长态势。当天,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中国人口学学会副会长陆杰华在“大国人口:形势、挑战与应对”专家研讨会上表示,“十四五”时期我国人口规模虽然保持增长态势,但增幅将持续缩减,人口规模在整体上呈现出明显的低速惯性增长特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中国人口学学会副会长陆杰华。封面新闻记者粟裕摄影

陆杰华表示,受育龄妇女规模缩小、生育意愿持续下降等因素长期累积影响,人口结构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新挑战,“十三五”时期的全面二孩生育政策调整带来少儿人口比例的小幅回升,但并没有改变人口结构变老的长期发展趋向。

他举例,0-14岁人口比例为17.95,比十年前上升1.35个百分点,但是15-59岁劳动力人口规模和比例呈现下降趋势,而且下降趋势明显,比十年前下降了6.79个百分点;与此同时,60岁及其以上老年人口比例上升明显,比十年前上升了5.44个百分点。

“大国人口:形势、挑战与应对”专家研讨会。封面新闻记者粟裕摄影

在陆杰华看来,随着我国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的深入发展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政策落实落地,10年来我国新型城镇化进程稳步推进,城镇化建设取得了历史性成就。

七普人口数据显示,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90199万人,占63.89%;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50979万人,占36.11%。与2010年相比,城镇人口增加23642万人,乡村人口减少16436万人,城镇人口比重上升14.21个百分点。他同时指出,城镇化水平持续提高,但与高质量城镇化内涵仍有明显距离。

此外,陆杰华认为,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国家财政大规模投资基础教育及高等教育的积极效应逐渐显现。十年间,我国受教育水平明显提高,为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一定的人力资本基础。“15岁及以上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为9.91年,比十年前提高0.83年,表明中国正在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本强国转型。”

他同时指出,未来如何更全面深入地提高人口教育和健康素质,以弥补人口红利下行,是人口研究与政策构建亟待进一步解决的新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中国人口学学会副会长陆杰华。

在人口地区分布方面,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显示,东部地区人口占39.93%,中部地区占25.83%,西部地区占27.12%,东北地区占6.98%。与2010年相比,东部地区人口所占比重上升2.15个百分点,中部地区下降0.79个百分点,西部地区上升0.22个百分点,东北地区下降1.20个百分点。人口向经济发达区域、城市群进一步集聚。

陆杰华认为,目前我国人口持续向超大城市集聚,人口发展呈现出显著的地区差异,尤其是东部发达地区和重点城市群,城镇化发展不平等、人口分布和公共资源配置不均等问题仍然突出。“未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也应为农村居民提供高质量的非农就业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