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特勒“元首”这个称谓其实是自己琢磨出来的,其官方职务内涵是“德国总统兼总理”(1934年8月2日中午,希特勒宣布就任德国元首兼政府总理,取消总统职衔)。根据当时的德国宪法规定,总统同时也是武装部队最高统帅。所以从法理上说,国防军将领们都必须听命于希特勒,但这仅仅是一方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希特勒

希特勒带着他的党1933年上台时,只是担任了政府总理,并且是由老总统兴登堡任命来组阁的,而这位年迈的老总统不仅掌握着军权,还是一战的英雄和德军的精神领袖,所以在希特勒面前,兴登堡那是大山一般存在。你注意看兴登堡在世时与希特勒的合影,就知道在他面前,小胡子是有多么尊重和恭顺了。

换句话说,如果在1933年到1934年间,希特勒想搞点什么出格的事情,兴登堡分分钟就可以拿掉他,因为个人威望高、因为军队效忠于他。希特勒之所以不得不清洗冲锋队,一方面是参谋长罗姆太嘚瑟威胁到他的地位,其实另一个方面就是屈服于兴登堡和军方的巨大压力,后两者的态度很明确:你不自己动手干掉罗姆,那我们就干掉你。

兴登堡与希特勒

可惜兴登堡实在太老了,年已87岁,撑到1934年8月2日终于挂了。而此时通过一年多的经营和拉拢,希特勒和他的党已经成为德国最大的党派,个人势力也很快膨胀,因此顺利地接掌总统权力(戈倍尔很可能伪造了兴登堡的遗嘱,也起到了一定作用),成为当时德国最具权力的人物,再也没有谁可以影响他或者命令他了。在这个特别的时间点上,德国国防军高层迅速表达了效忠,从而让小胡子一跃掌握了军权。

因为当时的一些高级将领已经成为纳粹思想的拥护者,比如国防部长办公厅主任赖歇瑙(后来的陆军元帅),在他的直接和间接影响下,国防部长、武装部队总司令勃洛姆堡、陆军总司令弗里奇在兴登堡逝世24小时之内,就代表国防军向希特勒宣誓效忠,而这一违背当时魏玛共和国宪法的效忠誓词,就出自赖歇瑙之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罗姆

为什么违反宪法呢?因为这个誓词不是对德国、也不是对宪法的,而是对希特勒个人宣誓效忠,这个毛病就大了。赖歇瑙口授并且由一名少校记录整理的誓词原文如下:“我在上帝面前作此神圣的宣誓,我将无条件服从德国国家和人民的元首,武装部队最高统帅阿道夫.希特勒,作为一个勇敢的军人,愿意在任何时候为实现此誓言不惜牺牲生命”!

其实部分德军将领反对如此着急和对某个人进行宣誓效忠,因为他们注意到了让希特勒完全掌控军权可能带来的后果,比如后来参与1944年“720政变”的贝克将军就把这一天称为他“一生中最黑暗的一天”。那么为什么掌权的一批德军将领迅速倒向希特勒呢?有两点很重要的原因,其一是希特勒为了拉拢陆军,在态度和承诺上有很大欺骗性,其二是德国军人普遍存在的复仇情绪。

赖歇瑙

也就是说,这帮人希望在希特勒的领导下重整军备,将德国国防军重新变回欧洲最强大的军事机器,一扫战败后的耻辱和《凡尔赛和约》带来的约束,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政治头脑不那么灵光的军人们所梦寐以求的,无论是高级将官还是曼施坦因、古德里安和隆美尔这样的少壮派将校,莫不如此,只有军队强大了,军人才有地位和荣光。

当然了,这帮人还预料不到希特勒会把德国拖入第二次世界大战,但是重整军备和重振军威仍然是他们渴求的,而希特勒也充分利用了德军内部的这种思潮,顺利攫取军权。所以要把国防军和党卫军的效忠行为区分开来,党卫军听命是因为希特勒是纳粹党首,而国防军服从是因为希特勒是法定的政府和军队领导人,并且给国防军上下画了一张大饼。

隆美尔

而一旦希特勒巩固了权力之后,他立即下手搞掉了勃洛姆堡、弗里奇等人,将原来的政府所属国防部取消,而成立了由他直接掌握的“国防军最高统帅部”,并且选择了政治上紧跟他的凯特尔为最高统帅部参谋长,直接领导陆海空军的总司令部,到这个时候,已经没有什么人可以撼动他的军权了。而实际上,德国陆军本可以自1934年8月轻而易举拿下希特勒,但是他们选择了服从和效忠。

所以除在法理上只能承认希特勒的统帅地位之外,这份誓词也极大束缚了德国军官的手脚,受普鲁士军队历史因素的影响,德国军官当年的荣誉感很强,违背自己的誓词然后反对希特勒是很难抉择的事情。隆美尔元帅在西线担任集团军群总司令时,已经大致了解密谋集团的企图,但是在希特勒没有挂掉之前,他仍然拒绝直接参与进来。

无它,作为比较传统的军人,隆美尔认为违背誓言去从事推翻希特勒的活动,不是那么光彩。结果就是在不参与不举报的状态下,终于也成为了殉葬品,这是那个疯狂的年代中,许多德国军官的无奈和悲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凯特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