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不骗人。否则也不可能出现这个词以及全球规模庞大的保险行业吧。但是就如孙悟空去西天取经一样,经书还是真经,但是如果不加识别的话,拿到了就可能是假经书了。

保险也是如此,很多保险公司的产品,其实设置相对还是比较合理的,但是在保险营销的过程中,过度夸大了保险覆盖的范围,但是实际上减少了保险理赔的范围。同时在保险理赔申请过程中,使用各种手段进行拒赔或者拖延理赔的速度,这使得我们的保险行业饱受诟病,一直没有有效的发展起来。

保险最原始的理念就是我为人人,人人为我。投保人交入了保费,就是期望着未来自己出现意外之后可以得到保障,不至于因为意外而影响了自己平稳的日常生活。保险公司收取保费,就是按照统计学的数据计算出来可能会发生多少起的赔付,在赔付之后自己从保费中获取正常的利润。本来应该是一个双赢的局面,双方各自满足各自的需求,各自获得各自的利益,但是现在呢?

但现在很多时候,保险公司和投保人变成了对赌的关系,也就是你赢即我输。因为在这双方的关系中,投保人是弱势群体,而保险公司掌握着所谓数据的优势,掌握着赔付的审核权利,最终导致双方的关系发生失衡。

在投保之前,保险公司投入大量的营销资源,提供高额的提成给予那些保险经纪,希望投保人可以进行购买保险产品。但是在保险合同成立之后,保险公司面对赔付却是百般刁难,本着少赔一单,就是自己多赚一单的思想。保险公司赚的不是行业平均利润,而是想图谋暴利润。那么在此情况下投保人的损失不就加大了吗?

现在保险行业已经是一个巨型的大行业了,其实他的绝大多数客户都是企业客户,都是机构客户,这些客户有着专业的律师和法律顾问,在一定程度上保险公司与之争执不一定最终能够谋取到好处,所以该赔付的还是要赔付,但是保险公司面对个人客户时,却是另外一副样子。所以2020年度保险行业赔付了1.4万亿,其实大部分都是赔付给机构客户的。

现在其实情况也在逐渐改变,因为监管部门为了保险行业的健康长远发展,制定了各种的监管措施,希望保险行业可以自律有效的发展,尤其在营销前端可以如实告知投保人所有的风险和收益情况。尤其针对银行代理保险产品,制定了详尽有效的监管措施。包括双录措施,15天的犹豫期,以及保险合同同理财产品严格分开。从2018年开始,储户去银行购买存款产品,被买成保险产品的案例大为降低,这也有效的保护了客户的利益。

所以未来保险行业如果想长久赢得客户的信心,那必须要在营销前端下功夫营销,业务员的专业水平要提升,诚信水平更要提升,最终所说的话一定要兑现,否则不要去说。在这种情况下,保险行业才能越做越好,否则越走路越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