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由知乎著名军事专栏——装甲维修部的作者夏逸凡撰写,这样高质量的军事考证是不可多得的佳作,大家一定不要错过。

题图:摄于1945年,近卫坦克第61旅的无名车组与3-716号T-34/85的合影。其炮管上的标语为“胜利属于我们(Победа за нами)”,炮塔侧面的标语无法辨识。

注:本文译自Александр Томзов与Владимир Пинаев合著的《«Тигровый армагеддон» у Лисува》。

桑多梅日-西里西亚(Сандомирско-Силезской/Sandomierz-Silesian)攻势于1945年1月12日正式拉开序幕,截至12日午时,一往无前的苏军步兵已成功突破德军的第一道防线,开始抵近德军的第二道防线。审时度势的乌克兰第1方面军司令员科涅夫元帅很快便把握住这一打出他手中的王牌的时机:数百辆坦克及自行火炮蓄势待发,1月12日下午,苏军已做好冲击德军第二道防线的准备。

为了挽救岌岌可危的防线,德军决意让瓦尔特·内林(Walther Nehring)将军所指挥的第24装甲军于1月13日对苏军发起一场强而有力的反击。如果这次反击能成功,已突破德军防线的那部分苏军单位将陷入德军的包围,而列柳申科的坦克第4集团军亦会落入德军的陷阱,受困于旷日持久的拉锯战。

在这一攻防博弈的直接参与者——坦克第4集团军的日志中,此战被冠以“凯尔采-赫梅尔尼克(Кельце-Хмельниковским/Kielce-Chmielnik)攻势”之名,而笔者将要在下文详细描述的那场爆发于波兰小村利索夫(Лисув/Lisow)的装甲战,则是凯尔采-赫梅尔尼克攻势在开演之际所呈现的最为紧张且激烈的高潮之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45年1月12日,苏军各单位态势图。

一、藏锋于钝

下辖250余辆坦克及突击炮的第24装甲军实际上远比其表面所展示的力量要危险得多,这只装甲重拳上佩戴着致命的指虎 —— 拥有29辆“虎”式和23辆“虎”II坦克的第424重装甲营。第24装甲军的军长内林将军计划从2个方向,即从赫梅尔尼克地区向北,及从凯尔采向南,对渗入防线的苏军发起汇聚于一点的反击。

仅讨论装备数量的话,列柳申科的坦克第4集团军拥有750余辆的坦克及自行火炮,从理论上来说,苏军相对德军有3倍的兵力优势,然而,此时坦克第4集团军的坦克及自行火炮早已被分散投入各战线的前沿进行作战,因此等待着苏军坦克手的,将是一场充满艰险的恶战。

实际上,德军同样面临着困境,无法充分协调自身的进攻以动用全部可用的力量对苏军发起致命一击。即便如此,1月13日,在坦克第4集团军所负责的整条战线上,苏军开始遭遇原先作为预备队的德军装甲部队,近卫坦克第10军首当其冲,承受了来自德军装甲部队及步兵的南、北、中心三向合击。为了击退德军的反击并继续自己的攻势,深陷于战火漩涡的近卫坦克第10军的军长N.丘普洛夫(Н. Чупров)上校不得不用尽浑身解数,在他的指挥下,近卫坦克第10军与德军第24装甲军爆发了最为激烈的交锋。

围绕着利索夫小村,近卫坦克第10军的坦克手与德军进行了一场极其凶险困苦,但战果却也颇为丰厚的装甲战。这一切要从前一日开始说起,1月12日,在马勒肖瓦(Малещовы/Maleszowa)村附近,近卫坦克第10军前锋部队遭遇了德军的攻击,以损失7辆坦克作为代价,苏军击毁德军10辆坦克并成功拿下马勒肖瓦村,将盘踞在村内的德军驻军肃清。然而,近卫坦克第10军的前锋并没有停下脚步去处理马勒肖瓦村周边的德军,他们继续向着凯尔采的方向推进,因此,当紧跟在前锋后方的近卫坦克第61旅抵达马勒肖瓦地区时,该旅遭遇了当地残存德军所组织的顽强的抵抗。

近卫坦克第61旅旅长N.朱可夫(Н. Жуков)近卫军上校决定将20辆坦克留在马勒肖瓦村以支援驻守当地的苏军,随后旅的主力继续沿着前锋突破的道路西进。然而,13日的清晨时,坦克第61旅先行的侦察部队抓到一名德军“舌头”,经过讯问,后者透露约有60辆德军坦克正在向坦克第61旅所在的区域移动。接到这一重要的情报,旅长朱可夫近卫军上校当即决定调转坦克第61旅的主力的行军方向,前去攻占位于马勒肖瓦村西北方向的利索夫村。

烟尘弥漫,沐浴着初升的朝阳,40辆载着坦克骑兵的T-34/85朝着利索夫小村疾驰而去。

【译者注:“坦克骑兵(броню десант/tank riders)”即搭乘在苏军坦克上作为伴随步兵的苏军步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二、泥中之虎

13日清晨9时左右,近卫坦克第61旅的坦克手和坦克骑兵们终于抵达了利索夫。对于驻守在利索夫村的德军而言,苏军的突然到来无疑是个令人不快的“惊喜”,这些丧失了士气的德军没有做出任何像样的抵抗便开始溃逃。由M.波别金斯基(М. Побединского)近卫军中尉指挥的坦克排冲锋在前,率先驶入利索夫村。搭载在坦克上的坦克骑兵们对着四散逃亡的德军官兵倾泻子弹,不一会,利索夫便落入坦克第61旅之手。仓皇逃命的德军给苏军留下大量可用的战利品,包括一些被遗弃的车辆和几处存放着弹药的仓库。此外,苏军还俘获了2门反坦克炮和40名德军官兵,其中甚至还包括德军第168步兵师师属炮兵团的团长。

尽管已成功占领利索夫,坦克第61旅的坦克手已无法继续向前。如同误入漩涡的一叶孤舟,在这血腥的一天里,坦克第61旅依托这座波兰小村,成功阻挡了来势汹汹的德军战斗群,N.朱可夫近卫军上校与他的士兵们击退了12波由德军重坦和德军步兵所组成的进攻。

接下来,德军将从三个方向对坚守在利索夫的苏军发起绞杀,第424重装甲营的27辆“虎”式和23辆“虎”II坦克自南向和西向进攻利索夫,此外,第16装甲师的13辆“豹”式也将自北向对坦克第61旅的侧翼实施打击。

来自ЦАМО РФ,1945年1月13日利索夫坦克战简图。马勒肖瓦(Малещова),1月12日23时30分,至多15辆德军坦克及步兵;利索夫(Лисув),1月13日9时,坦克第61旅第2、第3营,2个摩托化步兵连,德军约60辆坦克,30辆半履带装甲车,一个团的步兵;北向的蓝箭头:约10辆坦克。

在苏军攻下利索夫还不到一个小时,尚未站稳脚跟之际,德军的第一波攻势便到来了。20辆“虎”式在一个步兵营(约400-500人)的伴随下,自南面对利索夫发起进攻。然而,并不是所有的“虎”式都能跟得上队伍。1辆“虎”式压塌了利索夫村外那座无法承受它56吨重躯的桥梁,坠入桥下。几辆试图绕道而行的“虎”式在驶离道路后不幸陷入泥潭,动弹不得。其余的“虎”式沿着道路继续向利索夫推进,试图突破利索夫南缘,直取利索夫中心。

苏军坦克手们利用村内的屋舍掩藏好自己的坦克,在阴影中静候那些正逐渐驶近但仍未察觉他们踪迹的德军坦克。在距离“虎”式仅有150米时,T-34终于开火了,致命的炮弹脱膛而出,4辆“虎”式很快便在首轮齐射中被T-34击毁,激战一触即发,在德军装甲兵还未回过神之际,又有几辆“虎”式化为T-34的战果。

迫于苏军火力凶猛的伏击,其余那些尚有余力能开得动的“虎”式纷纷停下原先的进攻步伐,开始撤出战斗。在后撤途中,332号“虎”式试图拖走一辆在利索夫以南抛锚的“虎”式,不幸的是,332号的救援最终失败了,连带其自身也陷入利索夫南缘的泥泞,德军在之后不得不亲手将332号炸毁。至于其他受困于利索夫周边的“虎”式,其中那些实在无法被德军维修部队成功回收的,就只能被德军遗弃或是就地炸毁。

三、蹈锋饮血

首次进攻便铩羽而归的德军并没有气馁,稍事休整后,德军决定加倍投入重兵,力求一击得手,拿下利索夫。在10管火箭炮的支援下,15辆“虎”式与15辆“虎”II坦克伴随着步兵再次对利索夫发起冲击,即便如此,近卫坦克第61旅仍旧坚守着阵地,在付出伤亡的代价后,又一次将德军的攻势击退。

下午,除却从西南两面不断侵扰着苏军的“虎”式外,又有13辆“豹”式伴随着一个营的德军步兵加入战场,从北面对利索夫发起进攻。战况愈演愈烈,德军坦克和步兵如潮水般从四面八方涌入利索夫,然而迎接他们的是85mm火炮与冲锋枪所倾泻的怒火。德军再次被击退,随后又重新组织力量再次发起进攻,如此循环往复的血腥拉锯一直持续到1月13日夜间。

尽管这些进攻利索夫的德军在兵力及坦克数量上占有优势,但他们仍旧无法撼动坦克第61旅的防线。T-34/85在燃烧的屋舍之间不断地机动着,没有放过任何一个开火的机会 —— 战斗此时已经发展到短兵相接的阶段,许多T-34/85都是从很近的距离向德军坦克射击。

在这场混战中,M.叶提列斯基(М. Вертелецкого)近卫军中尉的坦克连战果卓绝,由他所指挥的10辆T-34/85灵活地依托利索夫的建筑及地形,以极小的代价,击毁总计6辆“虎”式及“虎”II坦克。虽然叶提列斯基近卫军中尉本人早已在击退某一波德军进攻时受了重伤,但他仍旧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战至最后一刻。后来,叶提列斯基近卫军中尉因此而荣膺红旗勋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M.叶提列斯基近卫军中尉的颁奖令(来自«Подвиг народа»网站)。

当时,那些在利索夫的战斗中遭遇了“虎”II的苏军坦克手们大多都将“虎”II与“豹”式坦克混淆了,毕竟就外观而言,这两种坦克的轮廓十分相似。即便如此,从难缠的程度来说的话,“虎”II显然更胜一筹 —— 在利索夫南缘,为了让1辆“虎”II彻底停下脚步,苏军坦克手不得不想方设法将这辆“虎”II的两条履带全部打断。然而,在车长奥伯巴赫特(Oberbracht)少尉的指挥下,这辆抛锚“虎”II留在原地朝着T-34开火还击,直到击毁几辆T-34后,其乘员才从车内撤离,这辆被遗弃的“虎”II在之后被列入德军损失统计中。

在德军所发起的最为猛烈的一波攻势中,一枚炮弹击穿N.朱可夫近卫军上校的T-34/85并引爆了弹药架,N.朱可夫近卫军上校不幸牺牲。他不仅仅是作为旅长去指挥了整个旅的作战行动,更是亲身加入了战场与他的士兵们并肩作战。当时利索夫所处的严峻形势已容不得N.朱可夫近卫军上校做出其他的选择:在这场肉薄骨并的恶战中,每一辆坦克与每一名官兵都是极其重要的作战力量,就连旅长本人及其座车也不例外。

在旅长殉职不久后,V.扎伊采夫(В. Зайцев)近卫军中校接过了近卫坦克第61旅的指挥权。无独有偶,1月13日当天,第424重装甲营营长塞米施(Saemisch)少校也在德军的某次攻势中阵亡。

精疲力竭的德军最终于1月13日夜间8时左右停止了进攻。除去几辆被德军成功回收的坦克外,总计有7辆“虎”式,5辆“虎”II和5辆“豹”式最终被德军遗弃在利索夫周边。坦克第61旅有4辆坦克因被焚毁(сгоревшими)而被划入不可恢复损失,此外还有19辆坦克受损(подбитыми)。到了1月14日的早上,这些受损T-34坦克中的绝大多数已被修复至可投入作战的状态。

【译者注:根据译者的经验,подбито、подбитыми、подбитые、повреждено及повреждённые都引申为damaged,即坦克被击伤,失去作战能力,但仍能维修好。】

如同倒塌的多米诺骨牌,德军在利索夫的折戟引发了一系列严重的后果,不仅没有阻止坦克第4集团军的推进,也未能将坦克第4集团军拖入拉锯战。丘普洛夫上校的近卫坦克第10军重整了力量,继续其先前的攻势,与P.雷巴尔科(П. Рыбалко)的近卫坦克第3集团军于1月13日至14日之间在赫梅尔尼克附近携手击溃了德军第17装甲师。

至于第424重装甲营,除了番号之外,这个单位已完全沦为空架子。利索夫装甲战的2天之后,第424重装甲营已没有任何可用的“虎”式或是“虎”王坦克,为了补充战斗损失,该营接收了来自维修厂的型号各异的坦克。

不久之后,横亘在桑多梅日桥头堡前的德军防线终于崩塌,科涅夫的部队得以长驱直入,追击溃逃的德军。

四、译者后记

至此,全文已翻译结束,我们不妨看看德军相关资料是如何描述的利索夫装甲战:

根据《Tiger Ausf. B Königstiger, Technical and Operational History》:

1945年1月13日,第424重装甲营第1、第2及第3连部分单位与第17装甲师第40装甲掷弹团第1营联手向东南方向的苏军发起进攻,但这一攻势在戈尔基(Górki)村附近被苏军坦克部队截停。在这场遭遇战中,总计击毁20辆苏军坦克,然而有几辆“虎”因陷入松软的泥地,无法回收而损失。 11时30分,接到上级命令,要求攻占西北方向的利索夫(Lisów)。由因格施特塔(Engelstädter)少尉指挥的4辆“虎”(第3连)负责从东向发起攻击,第3连的其余坦克负责右翼攻势,第1连负责左翼攻势,第2连负责殿后。 几辆坦克在利索夫村附近的公路周边的沼泽地抛锚。在距离村子不远处的区域,遭遇苏军坦克先锋部队,在战斗中,尽管奥伯巴赫特(Oberbracht)的111号“虎”II因履带受损而无法行动,在弃车自毁前,111号车组仍旧击毁了20辆苏军坦克。与此同时,第2连的2辆分别由施密特(Schmidt)少尉和施罗德(Schröder)少尉指挥的坦克停下脚步,为另2辆陷入泥地而抛锚的“虎”提供掩护。这两名车长击退了苏军的进攻,他们在战斗中总计击毁了7辆苏军坦克。 有4辆坦克在该地区因技术故障而损失:2辆“虎”II坦克:202号(车长奈德哈特(Neidhardt)中士)和221号(车长 阿诺德(Arnold)上士);2辆“虎”式坦克:332号(车长 海德里希(Heidrich)上士)和324号(车长 舒迪(Schudy)中士)。 苏军在利索夫村中设下埋伏,在极短时间内,那些伪装良好的反坦克炮以及IS-2便击毁了1辆“虎”式和几辆“虎”II(包括高尔(Gaue)少尉的332号“虎”II与营长塞米施(Saemisch)少校的501号指挥型“虎”II,塞米施少校在战斗中阵亡,被击毁前,他的“虎”II在战斗中已使得7辆苏军坦克失去作战能力)。 由4辆“虎”式(隶属于第3连,由 因格施特塔少尉指挥)与3辆“虎”II在傍晚时回到莫拉维查(Morawica)村。因格施特塔少尉将战斗群的指挥权移交给施拉德尔(Schrader)中尉。因格施特塔少尉随后带着2辆坦克——1辆受损的“虎”II(被苏军准确命中炮管)和1辆没有弹药的“虎”式离开了村子,试图突破苏军封锁,前往凯尔采。 2辆“虎”II与3辆“虎”式被留在莫拉维查村,这些坦克全都缺乏燃料及弹药的补给,再加上一队负责支援坦克的步兵,这一小小的战斗群承担着保卫凯尔采公路沿线莫拉维查附近的尼达河(River Nida)大桥的重任。

从自情自报原则来看,第424重装甲营在1月13日宣称的击毁数量无疑是存在问题的,而考虑到德军方面对抛锚车辆的记录不详,苏军方面宣称的记录实际上并没有达到离谱的程度。

五、原文参考

  1. Зайцев В. И. Гвардейская танковая. Свердловск, 1989.

  2. Лелюшенко Д. Д. Москва-Сталинград-Берлин-Прага. Записки командарма. М., 1987.

  3. Исаев А. В. 1945-й. Триумф в наступлении и в обороне: от Висло-Одерской до Балатона. М., 2008.

  4. Jentz Т. Germany's Tiger tanks. Tiger I&II: combat tactics. Schiffer Military History. Atglen, PA.

  5. Kamen Nevenkin Fire brigade. The Panzer Divisions 1943–1945. Publisher: JJ Fedorowicz, 2008.

  6. Schneider, W. Tigers in Combat I. Stackpole Books, 2004.

  7. Журнал боевых действий 10-го гвардейского танкового корпуса за январь 1945.

  8. Отчёт боевых действий 61-й гвардейской танковой Свердловско-Львовской Краснознамённой бригады / За период с 12 по 31.1.45 года.

  9. Встречный бой 10 гв тк 13–14 января 1945 г.

  10. Доклад о Висла-Одерской операции 4 танковой армии. Том. 1. 12.1.-22.2.1945 г.

  11. Документы сайта «Подвиг народа»

  12. Документы NARA (США) OKH T78 R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