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红利,是指一个国家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大,抚养率比较低,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人口条件,整个国家的经济呈现高储蓄、高投资和高增长的局面。
近日,中国官方公布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2020年,中国总人口规模达14.1亿人,约占全球总人口的18%,仍居世界第一。数据还显示,中国人口红利正加速向人才红利转变。这将不断夯实中国发展的“底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关于中国人口变化趋势,西方舆论有不少猜测和议论。其中一个有代表性的观点是:中国面临低生育率和人口老龄化的双重挑战,恐将制约中国经济增长空间。从最新人口普查数据看,实际情况并没有这么悲观。
过去10年间,中国人口总量增加了7206万人。其中,0~14岁少儿人口增加3092万人。当前,中国16~59岁劳动年龄人口达8.8亿,劳动力人口资源仍相当充沛;人口平均年龄为38.8岁,与美国大致相当。

中国是否仍然享受人口红利?答案是肯定的。尽管受各种因素影响,中国今后人口增速大趋势是放缓的,但尚不能断言中国“人口峰值”即将到来。所谓中国正面临“人口危机”的论调更是耸人听闻。
此次人口普查还揭示了中国人口结构变化的积极特征。比如,在劳动年龄人口中,高中及以上受教育程度的人口达到3.85亿人,占比43.79%,比2010年提高12.8个百分点。过去十年,中国城镇常住人口增加2.36亿人;中国流动人口规模达3.76亿人,十年间增长近70%,人口持续向沿江、沿海地区以及主要城市群聚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难发现,上述人口变化趋势,与中国不断转向高质量发展的历史进程是一致的。随着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的转变,中国人口资源的优势有望继续得到释放。
人口即将世界第一的印度,为什么人口红利还没有发挥出来?

一是根据联台国的数据印度有 2 . 7 亿文盲,是全球文盲最多的国家,这育接制约了印度的产业升级。印度有超过 50 %的青年女性没有受过教育货就业培训,这些女性不仅不能成为工业化的劳动力,也直接影响了未来子女的受教育水平。人口多不代表合格的劳动力人口多。

二是印度的种姓制度限制了人口红利的释放。类似于我国南北朝的门阀制度,传统的印度将人们分为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四大阶层,婆罗门是古印度的宗教徒,具有最高的权威二刹帝利和婆罗门同样被人尊敬的王族,这两个阶层拥有特权二吠舍是指一般工农商阶级;首陀罗是被人使役的奴隶。此外还有成为“达利特”的残民(大约有近 2 亿人),没有受教育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三是印度的人均粮食产星很低, 1 990 年以来,印度的人口净增了 5 亿,但是人均粮食产量一直在 200 公斤上下浮动,甚至没有达到中国在建国前 1 949 年的水平,人口的增速超过了粮食增速;人口密度很高,印度的人口密度已经超过了 420 产 J 平方公里,超过了中国近 2 倍。如果印度不能够解决自己的粮食问题,人口红利反而会成为人口负担。

印度人口的红利如果不能转变为实际的生产力,哪怕维持足够久远,也毫无意义。人口的红利应该要有足够的教育,产业支持。倘若印度的人口红利一直产生的文盲,那么这么多的人口将毫无意义,因为这些都没办法转移成实际的劳动力,大量低端的劳动力终将会被取代。看看中国现在逐渐开始的产业升级,那么多的基础劳动被大量的机器代替,这才是未来要走的方向。试想一下,世界大量的密集劳动和基础劳动都被大多数机器替代了,那么印度那么多地下低端的劳动力将何去何从?所以说,印度为什么人口的红利一直不能转化成强有力的劳动力,制约的就是教育。如果印度现在开始重视教育,每年教育的投资加重,重视高校教育,可以想象以现在印度人口的结构,每年要多出现多少大学生,而这些人才是印度人口红利值得期待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