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本文仅展示语文学科,后附全科下载方式

202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版)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秦汉时期,我国经济发展与城镇发展的重心在关中及黄河中下游地区,当时长江流域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比较落后,城镇稀少。魏晋南北朝以后,北方战乱频仍,经济遭受重创,人口大量南迁,而长江流域社会相对安定,经济发展逐步追上黄河流域。建康(今南京)、扬州、荆州在这一时期逐步发展成为具有全国影响的中心城市,长江沿线城镇开始呈现带状分布的雏形。隋唐五代至两宋是长江城镇带形成发展的重要时期。在我国经济重心南移这一历史大势的驱动下,长江沿线城镇获得了蓬勃发展,基本上形成了一条横贯东西的城镇带。至元明清时期,随着商品性农业的迅速发展、区域性生产分工的强化,长江沿线城镇得到全面发展,沿江城镇的带状化、体系化特征显著。近代以来,长江沿线城镇在与西方工业文明的交汇碰撞中,又成为我国早期工业化的先行地区。从几千年的长时段看,长江城镇带扮演了以下历史角色。

我国历史上东中西部区域经济整合的重要纽带。作为一条黄金水道,早在春秋战国时期,长江就是沟通巴蜀与中原的主干交通线。两汉时期,长江及其支流的航运有了进一步发展,“蜀汉之粟,方船而下”,开了“西粮东运”的先河。三国时期,“浮船长江,贾作上下”已成一种社会常态。隋唐时期,长江航运更为畅达,从上游奉节至中游江陵一日可达,长江上下游之间的经贸互动更加频繁。五代至宋元,长江流域社会相对安定,经济持续发展,长江沿线的三吴两浙地区、江西荆湖地区、巴蜀地区均获得不同程度发展,沿江大小城镇星罗棋布。这些城镇既是港埠商埠,又是地方性经济中心,沿江城镇通过频繁的经贸互动使整个流域连为一体,东西两大区域的经贸活动也得到一定程度的整合。明清时期,长江上中下游的区域间贸易规模更大,下游江南地区与中游两湖地区、上游四川地区与中游两湖地区围绕粮食的输出与输入展开了规模巨大的埠际贸易,“川米下楚”“川米济江”“楚米济江”成为清代国内市场的大宗项目,对全国经济大局都有着重要影响。

近千年国内市场运行的主轴。南宋以后,我国经济重心南移至长江流域,经济地理上南重北轻的格局基本形成。此后的近千年间,以长江水道为纽带、沿江城镇为依托,我国东中西部展开了紧密的区域间经贸互动,这种东西向的区域间经贸互动不仅规模巨大,而且关系国计民生,在国内市场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实为近千年我国国内市场运行的主轴。元明清三代定都北京,其间多次整修大运河,南北间的商品流通依托大运河重新又繁盛起来。事实上,大运河之所以重要,关键在于它与长江城镇带的联通,从而实现“南粮北运”、以南济北的战略目的。因此,大运河沿线贸易的活跃非但没有削弱长江连接东西部、整合国内市场的战略价值,反而进一步扩大了长江城镇带的辐射范围,强化了其作为国内市场运行主轴的战略地位。

(摘自周德钧 王耀《长江城镇带的历史角色》)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秦汉时期,关中和黄河中下游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和城镇发展的重心,而长江流域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城镇稀少。

B.在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历史大势的驱动下,长江流域城镇带在隋唐五代到两宋时期开始呈现带状分布的雏形。

C.明清时期,长江中下游区域贸易规模更大,“川米下楚”“川米济江”“楚米济江”成为清代国内市场的大宗项目,影响着全国经济大局。

D.长江流域城镇带对我国历史上东中西部区域经济整合的作用比黄河流域更重要,早在春秋战国时期长江就成为沟通巴蜀与中原的主干线。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内容要点。B项混淆时间,由原文“魏晋南北朝以后,……,长江沿线城镇开始呈现带状分布的雏形。隋唐五代至两宋是长江城镇带形成发展的重要时期”可知,“雏形”应在“魏晋南北朝时期。C项,由原文“明清时期,长江上中下游的区域间贸易规模更大”可知该项缩小了范围。D项,“我国历史上东中西部区域经济整合的作用比黄河流域更重要”无中生有。故选A。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第一段按照时间先后从秦汉时期到近代论述了长江流域城镇带大致发展过程。

B.文章第二段引用“蜀汉之粟,方船而下”论证了两汉时长江航运开创了“西粮东运”的先河。

C.文章列举了五代到宋元时期长江流域城镇带的发展,论证了长江对东中西区域经济整合的作用。

D.第三段论证了南宋以后近千年间长江水域经贸互动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近千年我国国内市场运行的主轴。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证、论据。B项,“蜀汉之粟,方船而下”,开了“西粮东运”的先河。目的是论证“长江是我国历史上东中西部区域经济整合的重要纽带”。故选B。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长江城镇经济带是近千年国内市场运行的主轴,我国现阶段以长江流域为依托打造‘一道两廊三群’的城市规划正是长江城镇主轴线的体现。

B.长江沿线城镇在我国经济重心南移过程中扮演的角色至关重要,它既是北南生产力转移的承接点、文化的交汇点,也是南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增长点。

C.大运河的整修繁荣了南北商品流通,对于长江城镇带的联通起到了关键作用,实现了“南粮北运”、以南济北的战略目的,但也削弱了长江链接东西部的作用。

D.长江城镇经济带涵盖长江上中下游,辐射东中西部的对外贸易圈,又与西方工业文明交汇,长江城镇经济带成为联通国内外贸易的重要通道。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内容和文中的观点态度。C项混淆是非,将肯定说成了否定,由原文“大运河沿线贸易的活跃非但没有削弱长江连接东西部、整合国内市场的战略价值”可知“削弱了长江链接东西部的作用”说法不正确。故选C。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在不远的将来,我们大多数人将不再需要拥有或驾驶汽车,而是依靠安全便捷的自动驾驶车辆提供服务,前往想去的地方。出行服务公司将提供全方位的交通服务,我们不用再操心停车、清洁、保养和充电。拥有汽车后给我们带来的各种麻烦都将消失。我们不再需要买车、按揭和投保,也不再需要花时间开车、停车或加油。交通也不会再令人头痛。我们可以选择乘坐为公众提供服务的共享车辆;也可以选择支付更多费用,拥有专属的自动驾驶“服务员”,不仅可以在我们需要的时候提供门到门服务,还可以派出去跑腿或接送家人朋友。

只需点一下手机,就可以召车。召来的车辆没有方向盘、油门和刹车踏板,大部分都是舒适的两座电动汽车,因为通常我们都是一人或两人一起出行。所有这些都将大大缩减我们的交通成本。

(摘编自《自动时代:无人驾驶重塑世界》2020.6)

材料二:

同传统驾驶相比,无人驾驶汽车有如下优势:首先是安全,交通事故被列为人类第五大死亡原因,而无人驾驶汽车具备主动避开交通事故的能力,有潜力将交通事故降低为零;其次是节约资源,每个美国人每天要花1小时开车上下班,无人驾驶汽车不仅能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而且将大大减少交通拥堵和寻找车位的时间,更环保节能。

(摘编自管克江《无人驾驶近在眼前》)

材料三:

截至2020年5月31日,北京市自动驾驶安全测试里程超过145万公里,测试里程全国领先。目前,除北京、上海外,全国开放自动驾驶道路测试的城市中,已开放载人测试许可的城市还有广州、长沙、武汉和沧州。自动驾驶时代的到来势不可挡。显然,自动驾驶有望成为自智能手机问世以来,对我们生活方式最具革命性的改变。

7月3日深夜,国际通信技术标准组织3GPP宣布冻结我国提供的5GR16版本。每版标准的冻结,都代表全球通信行业在相关技术上达成共识,也意味着相关技术已经全部成形,可以初步投入商用,这是5G相关应用真正走向产业化的基石。

(摘编自《5G新标冻结无人驾驶再近一步》《广州日报》2020.7.11)

材料四:

目前,针对无人驾驶的法律法规尚不健全,现有的道路交通法规不能适应无人驾驶汽车的行车条件。无人驾驶汽车生产相关法律法规也存在缺失,目前车企难以获得无人驾驶汽车生产资质,即便是对传统车辆进行智能改装,《道路交通安全法》亦明令禁止。虽然在国家及地方政府的大力推动下,自动驾驶测试车辆上路牌照落地有了新进展,但还面临不少法规方面的难题。

国家智能汽车创新平台牵头部门多,资源不聚焦。目前包括国家发改委、工信部、国资委等为代表的多家国家部委和地方政府分别牵头,主导相关企业成立了多个国家级智能网联汽车创新平台。车企及其他关联企业也在多线投入,整个产业链资源投放分散,不仅不利于资源的有效整合,还容易导致形成无序竞争的不良格局。

城市道路与其他道路相比,环境更为复杂,车辆数量多且种类复杂,不同路段车速差异大,非机动车交通流量大,道路交叉点多且密集。城市环境对无人驾驶汽车的首要挑战是技术上的挑战。在硬件方面,相关的传感器是否能够精确无误的进行判断和操作,目前较大的技术难点就是感知。在软件方面,在保证传感数据准确性的基础上,无人驾驶汽车需要对数据做出准确预测和判断,除了基本逻辑判断,更多是突发情况的处理,这不仅需要程序有足够的稳定性和计算速度,还需要更加高级的计算机智能算法和技术。

当前智能道路设施的普及率并不高,大量在建基础设施缺乏对专用路测通信系统等网络设施的顶层设计与部署,车、人、路之间不能互联互通,无法满足路测和应用无人驾驶技术的要求。面向无人驾驶汽车的数据交互平台、公共服务平台、应用开发平台建设相对滞后,导致不同车辆、企业、行业管理之间的平台数据难以实现互联互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无人驾驶汽车大规模应用。

(摘编自《中国无人驾驶行业发展痛点分析》搜狐新闻2020.1.25)

4.下列对“自动驾驶”的相关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自动驾驶技术能为我们节省交通成本,给我们今后的生活带来巨大的便利。

B.自动驾驶技术将使多数人告别驾驶员身份,并完全摆脱日常开车的各种烦恼。

C.自动驾驶有望成为自智能手机问世以来对于我们当下生活方式最具革命性的变革。

D.自动驾驶车辆的出现将大大缩减时间成本、资金成本、交通成本等交通成本。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词语。B项,“告别驾驶员身份”错,偷换概念,原文是“我们大多数人将不再需要拥有或驾驶汽车”。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北京市自动驾驶安全测试里程全国领先,说明了自动驾驶在北京得到了超常发展,成为了北京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

B.车辆数量多且种类复杂、非机动车交通流量大、道路交叉点多且密集等复杂的城市环境,是对无人驾驶汽车的首要挑战。

C.国际通信技术标准组织3GPP宣布冻结5GR16版本,这意味着我们在自动驾驶技术设计上存在巨大的优势,已进入商用。

D.自动驾驶的大力发展,引发无人驾驶行业的全新变革,但是无人驾驶行业仍存在技术、政策、制度等方面的问题需要解决。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分析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A项,北京自动驾驶安全测试里程领先并不能说明“成为北京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判断过于主观,它们没有必然的联系。B项,“是无人驾驶汽车的首要挑战”错,由材料四“环境更为复杂,车辆数量多且种类复杂,不同路段车速差异大,非机动车交通流量大,道路交叉点多且密集。城市环境对无人驾驶汽车的首要挑战是技术上的挑战”可知。C项,“已进入商用”错,由材料三“每版标准的冻结,都代表全球通信行业在相关技术上达成共识,也意味着相关技术已经全部成形,可以初步投入商用”可知。故选D。

6.根据上述材料,简要分析如何解决中国无人驾驶行业发展的“痛点”?(6分)

【参考答案】①制定针对性法律,进行有效支撑。(健全法规)②整合产业资源,营造良好竞争氛围。(聚焦资源)③创造更好技术,有效应对“城市环境”。(在硬件软件上,提高技术)④进行基础设施建设,丰富配套。(提高智能道路设施的普及率,实现互联互通)(每点2分,答出3点即给满分)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概括文章内容要点的能力。解答该题可以根据材料四中现在存在的问题进行作答。“针对无人驾驶的法律法规尚不健全”概括出健全法律法规;“车企及其他关联企业也在多线投入,整个产业链资源投放分散,不仅不利于资源的有效整合,还容易导致形成无序竞争的不良格局”概括出整合资源;“城市道路与其他道路相比,环境更为复杂,车辆数量多且种类复杂,不同路段车速差异大,非机动车交通流量大”概括出城市环境;“当前智能道路设施的普及率并不高,大量在建基础设施缺乏对专用路测通信系统等网络设施的顶层设计与部署”概括出基础设施。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科尔内柳斯·贝格的悲哀

[法]玛格丽特·尤瑟纳尔/廖练迪译

①自从回到阿姆斯特丹那天起,科尔内柳斯·贝格就住在客栈里。他经常换地方,每到要付房租的时候就搬一次家。他有时给人画肖像,有时应买主的要求画风俗画,有时为收藏家画裸体作品,但更多的时候是在街上溜达,碰运气画画广告招牌。不幸的是他的手发颤,眼镜的度数也越来越深,再加上,在意大利养成的嗜酒、抽烟等毛病又破坏了他那虽然不怎么熟练但确曾自鸣得意的笔触。一气之下,他决定不再卖画,并把所有的作品涂改得一塌糊涂,打算从此洗手不干了。

②他经常在烟雾腾腾的小酒馆的角落里一待就是几个钟头。他往日的那一点点才能耗尽了,仿佛又有了新的灵感,经常躲在乱七八糟的阁楼里,坐在画架前,面对高价买来的新鲜水果写生。他必须赶在发亮的果皮干瘪之前尽快画下来。但是,他很快就得撂下画笔。从前,他经常给买主画维纳斯的卧像和正在为赤膊儿童和蒙面妇女祝福的金须耶稣像。现在,他画一小会儿就觉得手指发麻,无法在画布上表现出那水气弥漫的天空。他每次用畸形的双手抚摸自己没有画过的东西时,心里总是充满柔情。他身居阿姆斯特丹凄凉的街头,却梦游在渺无人迹、露珠闪烁的田野。这田野真比阿尼奥河畔的黎明还要美丽。这位极度贫困的老人似乎得了心脏水肿,潦潦草草地涂抹着可怜的画稿,但心却比伦勃朗还要高。

③他同家庭的联系也全都断了,有些亲友不认他,有些则装着不知道他还在人世,唯一同他有来往的是哈勒姆的老居民代表。

④整个春天他都呆在那个阳光充足而又十分整洁的小城里,白天受雇去为教堂描画假护墙板,工作完了之后,晚上总爱去这位墨守陈规、性格温和的老人家里做客。老人没有妻子,在一个女佣人的细心照料下生活。他对艺术一窍不通。贝格推开单薄的上漆栅门,在小花园里水渠旁的花丛中,受到特别喜爱马兰花的主人的接待。科尔内柳斯对这些珍贵的花草虽无兴趣,但对它们在形体和色调上的细微差异却极为敏感。他知道老代表请他来只是为了听听他对新花种的意见。没有人能用语言确切地表达出白色、蓝色,玫瑰红和淡紫色的无穷变化。各种名花的幼芽又细又硬,从肥沃的黑土里钻了出来,虽然闻不到花香,但空气中却弥漫着潮湿泥土的芬芳。老代表双手捧着膝上的花盆,正在修枝剪叶。他用两个指头夹着花梗,默默地让客人欣赏幼嫩的花朵。他们彼此说话不多,科尔内柳斯只是不时地点点头表示自己的赞许。

⑤这一天,老代表对新培育成功的一种罕见花种十分得意:花瓣白紫相间,还带有彩虹般的条纹。他翻来倒去地欣赏了一阵,然后把花放到脚边说道:

⑥“上帝是一个伟大的画家。”

⑦科尔内柳斯没有回答。性格温和的老代表接着说:

⑧“上帝是整个世界的画家。”

⑨科尔内柳斯一会儿看看花儿,一会儿又看看水渠。渠水犹如一面青灰色的镜子,照出了花坛、砖墙、和女佣人晾晒的衣裳,但是,疲惫的流浪画师却从中模模糊糊地看到了自己的一生。他眼前浮现出长途跋涉中见到过的某些人的容貌及其他种种景象:东方的肮脏,南方的散漫,普天之下的贪婪、愚昧和残暴,破旧的房屋,花柳病,小酒店前的械斗,当铺老板的冰冷面孔,还有躺在弗里堡医学院解剖台上的弗雷德里克·格里多切的模特儿那美丽丰腴躯体。他还想起另一件事情。他曾在康士坦丁诺布尔住过,并给联合省驻那里的大使画过几幅苏丹像和有机会参观一位帕夏引以骄傲和非常得意的马兰花花园。帕夏指望画家能把他在这个花园里度过的短暂美好时光画下来作永久的纪念。堆放在大理石路面上的马兰花,呈现出鲜艳而柔和的色彩。喷水池旁,翠柏参天,一只小鸟儿正在歌唱。但是,奉主人之命向来客介绍这些名花的却是一个独眼仆人,成群苍蝇麇集在他刚刚瞎掉不久的眼珠上。想到这儿,科尔内柳斯摘下眼镜说道:

⑩“上帝确是整个世界的画家。”

⑪接着,又悲伤地低声补充说:

⑫“代表先生,可惜上帝画的不仅仅是自然景物。”

【注】伦勃朗:欧洲17世纪最伟大的画家之一,也是荷兰历史上最伟大的画家。画作体裁广泛,擅长肖像画、风景画、风俗画、宗教画、历史画等。

7.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科尔内柳斯·贝格虽然极度贫困,老眼昏花,甚至似乎有心脏水肿,但是他依然“心比伦勃朗高”,说明他有着较高的画作追求。

B.科尔内柳斯·贝格没有亲友,但是唯一与哈勒姆的老居民代表交往,因为这个老人和他一样都没有亲人,都特别喜欢马兰花。

C.老代表说“上帝是一个伟大的画家”表明了自然美就如画作一样美丽,引出科尔内柳斯·贝格对社会的关注,推动情节发展。

D.小说以科尔内柳斯·贝格的一句“可惜上帝画的不仅仅是自然景物”收束全文,既归结了上文,照应了老代表的话,又升华了小说的主题。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鉴赏小说的内容与艺术特色。B项,“老人和他一样都没有亲人,都特别喜欢马兰花”错,由原文“他对艺术一窍不通”“科尔内柳斯对这些珍贵的花草虽无兴趣”可见二者没有共同爱好。故选B。

8.小说主人公科尔内柳斯·贝格这一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①穷困潦倒:给人画画为生,每当交房租时都要搬一次家。②衰老多病:手发颤,眼睛昏花,似乎有心脏水肿。③向往美好:身居在凄凉的阿姆斯特丹的街头,梦游在美丽的田野。④晚景凄凉:与家庭断了联系,没有亲友,甚至认为他已经不在人世。⑤深刻地观察和理解社会(关心社会):不仅擅长对自然花的色彩感应,而且关注社会生活,经常在眼前浮现他流浪中看到各种肮脏的社会现实。(“对艺术有着追求”也可酌情给分。任意答出三点即可)

9.小说所反映的“悲哀”这一主题,是指科尔内柳斯·贝格个人的,还是指社会性的,你有怎样的看法?请结合文本阐述理由。(6分)

【参考答案】观点一:是科尔内柳斯·贝格个人的。理由:(1)科尔内柳斯·贝格居无定所,老眼昏花,画画为生却又时常靠运气。(2)在意大利养成酗酒、抽烟等毛病破坏了他的画技,增加了他的生计“悲哀”。(3)有了新的灵感,却又很难画出来,一会儿手指发麻,身体多病衰老,使他更加“悲哀”。(4)没有亲情,和家庭完全断了联系,甚至有的亲友认为他已经不在人世,孤独寂寞,足见其“悲哀”。(5)社会的丑恶增添了他无限的“悲哀”。由以上可见,小说反映的是科尔内柳斯·贝格个人的“悲哀”。

观点二:是社会性。理由:(1)小说以充满柔情的科尔内柳斯·贝格居住在阿姆斯特丹清凉的街头,梦游在魅力的田野中,反衬了阿姆斯特丹社会的阴暗。(2)小说写科尔内柳斯·贝格失去了与家庭的联系,亲友甚至认为他已经不在人世,写出了社会缺乏亲情。(3)小说以科尔内柳斯·贝格流浪中的所见所闻,反映了整个社会的黑暗。(4)小说借科尔内柳斯·贝格的遭遇与所见揭露了社会的黑暗。由此可见,小说所反映的“悲哀”是社会性的。(观点明确,理由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如果答“既是个人,也是社会性的”,言之成理也对)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李彪,字道固,顿丘卫国人。家世寒微,少孤贫,有大志,笃学不倦。初受业于长乐监伯阳,伯阳称美之。与渔阳高悦、北平阳尼等将隐于名山,不果而罢。悦兄闾,博学高才,家富典籍,彪遂于悦家手抄口诵,不暇寝食。既而还乡里。平原王睿年将弱冠,雅有志业,闻彪名而诣之,修师友之礼,称之于郡,遂举孝廉。至京师,馆而受业焉。高闾称之于朝贵,李冲礼之甚厚。迁秘书丞参著作事自成帝以来至于太和崔浩高允著述国书编年序录为《春秋》之体遗落时事三无一存彪与秘书令高祐始奏从迁固之体,创为纪传表志之目。彪稍见礼遇,加中垒将军。及文明太后崩,群臣请高祖公除,高祖不许,与彪往复。以参议律令之勤,赐帛五百匹、马一匹、牛二头。迁御史中尉,领著作郎。彪性刚直,多所劾纠,远近畏之,豪右屏气。高祖常呼彪为李生,于是从容谓群臣曰:“吾之有李生,犹汉之有汲黯。”车驾南伐,彪兼度支尚书,与仆射李冲、任城王等参理留台事。彪素性刚豪,与冲等意议乖异,遂形于声色,殊无降下之心。自谓身为法官,莫能纠劾已者,遂多专恣。冲积其前后罪过,乃于尚书省禁止彪。会赦得免。时司空北海王元祥、尚书令王肃以其无禄,颇相赈饷。遂在秘书省同王隐故事,白衣修史。诏彪兼通直散骑常侍,行汾州事,非彪好也,固请不行,有司切遣之。会遴疾累旬,景明二年秋,卒于洛阳,年五十八。谥曰刚宪。彪在秘书岁余,史业竟未及就,然区分书体,皆彪之功。述《春秋》三传,合成十卷。其所著诗颂赋诔章奏杂笔百余篇。

(节选自《魏书·李彪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迁秘书丞/参著/作事自成帝以来/至于太和/崔浩/高允著述国书/编年序录/为《春秋》之体/遗落时事/三无一存/

B.迁秘书丞/参著/作事自成帝以来/至于太和/崔浩/高允著述国书/编年序录/为《春秋》之体/遗落时事三/无一存/

C.迁秘书丞/参著作事/自成帝以来/至于太和/崔浩/高允著述国书/编年序录/为《春秋》之体/遗落时事三/无一存/

D.迁秘书丞/参著作事/自成帝以来/至于太和/崔浩/高允著述国书/编年序录/为《春秋》之体/遗落时事/三无一存/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从语法来看,“参著作事”为动宾关系,意为参与著作事宜,中间不能断,排除AB项;从语意来看,“遗落时事三无一存”的意思是“遗漏了史实,三件中没有一件留存”,“时事”与“三”中间要断开,排除BC项。故选D。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弱冠,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故称“弱冠”。

B.京师,帝王的都城。以“京”称都城始于周朝建立之初,后与“师”合称“京师”。

C.纪传表志,意为本纪、列传、表、志,由司马迁创制、班固增补的国别体例。

D.公除,帝王自身担负国事之重任,遇丧可因公而变通礼制,除去丧服。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古代文化知识。C项,“国别体例”错,应为“纪传体例”。故选C。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李彪出身寒微,勤奋好学不倦。他世代寒微,少小孤贫,受学于伯阳,受到伯阳的称赞;他到富藏典籍的高悦家手抄口诵,废寝忘食。

B.李彪得人相助,顺利求学为官。他受到平原王元睿仰慕,得以入京修习;受到高闾、李冲赏识,升任秘书丞;因高祖稍加礼遇而任中垒将军。

C.李彪刚强豪横,因此招来灾祸。他性格刚直,屡屡弹劾纠肃朝臣;与李冲等人意见不合,毫无退让之意;后被李冲囚禁,逢大赦才得以免罪。

D.李彪修史作传,留下著述多篇。他修撰历史虽没有最终完成,却有区分书体之功;他阐述《春秋》三传,合成十卷;所写各类诗文有一百多篇。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概括文言文内容。B项,“稍加礼遇”错,文中“稍见礼遇”的“稍”意思是“渐渐”。故选B。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闻彪名而诣之,修师友之礼,称之于郡,遂举孝廉。(5分)

(2)自谓身为法官,莫能纠劾已者,遂多专恣。(5分)

【参考答案】(1)听说李彪的名声便去拜访他,李彪以师友之礼相待,被郡里人称赞,于是被推举为孝廉。(“闻”“诣”“礼”“称之于郡”各1分,句意1分)

(2)他自认为身为法官,无人能够纠奏弹劾自己,于是便经常专横恣肆。(“自谓”“莫”“多”各1分,句意各2分)

【参考译文】

李彪,字道固,是顿丘卫国人。家中世代寒微,年少丧父家境贫苦,有远大志向,好学不倦。起初追随长乐监伯阳接受学业,伯阳称赞欣赏他。(李彪)与渔阳高悦、北平阳尼等人准备到名山隐居,没能成行便只好作罢。高悦的哥哥高闾博学高才,家中藏有很多典籍,李彪于是到高悦家中手抄口诵,废寝忘食。不久还归乡里。平原王元睿将及成年,一向有志于学业,听说李彪的名声便去拜访他,李彪以师友之礼相待,被郡里人称赞,于是被推举为孝廉。李彪到京城,入学堂修习学业。高闾在朝中官员中称赞表扬他,李冲对他甚为礼遇。李彪升任秘书丞。参与著作事宜。自魏成帝以来,真到太和年间,崔浩、高允等人著述国书,以编年的顺序收录史料著述成《春秋》的体例,遗漏了史实,三件中没有一件留存。李彪与秘书令高祐开始奏请依照司马迁、班固史书的体例,创制了纪、传、表、志诸项目录。李彪渐渐被皇上礼遇,加授中垒将军。等到文明太后逝世,群臣请求魏高祖变通礼制除去丧服,高祖不同意,与李彪往复论议。因他参与议论律令的勤勉,皇上赐给他五百匹丝帛、一匹马、两头牛。李彪被升迁为御史中尉,兼任著作郎。李彪性格刚直,多次弹劾纠肃朝臣,远近之人都很怕他,豪强也不敢妄动。高祖常常喊李彪为李生,当时舒缓、不急迫地对群臣说:“我有李生,就像汉代有汲黯一样。”皇帝南伐,李彪兼任度支尚书,与仆射李冲、任城王等人共同处理国家日常事务。李彪生性刚强豪倔,与李冲等人意见有不合的地方,便在脸色和言语上表现出来,毫无退让的意思。他自认为身为法官,无人能够纠奏弹劾自己,于是便经常专横恣肆。李冲累积李彪前后所犯的罪过,便在尚书省衙门内囚禁起李彪。李彪逢大赦得以免罪。当时司空北海王元祥、尚书令王肃因李彪没有俸禄,很是赈济他。于是按照当年王隐的旧例安排他在秘书省,让他以无官职的人的身份修撰史书。皇帝下诏让李彪兼任通直散骑常侍,处理汾州事务,这不是李彪所爱好的,他竭力请求不去上任,有关部门强令他前往。恰好此时李彪染上疾病,持续了几十天,景明二年(501)秋天,在洛阳去世,享年五十八岁。谥号为“刚宪”。李彪在秘书监一年多,修史之业终未完成,然而区分史书体例,都是李彪的功劳。他阐述《春秋》三传,合成十卷。他所写的诗歌、颂、赋、诔、章奏、杂笔有一百多篇。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5题。

春江送人

孟贯

春江多去情,相去枕长汀。

数雁别湓浦,片帆离洞庭。

雨余沙草绿,云散岸峰青。

谁共观明月,渔歌夜好听。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首联借春江流水寄托离别之情,借眼前景传递离别情,委婉曲折,含蓄蕴藉。

B.颔联选择凝聚着别意的大雁和船帆,将二者加以对照,将离愁别绪推进一层。

C.尾联实写行人到达目的地之后的欢快场景,和朋友一起赏明月,共同听渔歌。

D.这首诗风格平实质朴,语言自然流畅,对仗工整,把寻常题材写得真挚动人。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语言、特色。C项,“实写行人到达目的地之后的欢快场景”错,最后一联应为虚写。

15.请赏析这首诗颈联的写景艺术。(6分)

【参考答案】①诗人的目光从近处的沙草望向远方的山峰,由近及远,由低到高,变换不同的视角使画面增添了层次感。②两句诗选取不同色彩入诗,既有雨后嫩绿的小草,又有云开后青色的山峰,画面丰富。③乐景衬哀情,作者写在清新明丽的背景下仍难舍别离,哀情倍增。(每点2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在《岳阳楼记》中范仲淹在叙写了岳阳楼的大美景观之后,用“ , ”两句抒发了自己对天下忧乐的关心。

(2)《游褒禅山记》中“ , ”两句阐述道了幽深昏暗、令人迷乱的地方,如果没有东西帮助也是不能到达“险远”“人之罕至”的地方。

(3)在《诗经·氓》中诗人以“ , ”描写了女子在见到“复关”之后兴奋的情态。

【答案】(1)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2)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亦不能至也

(3)既见复关 载笑载言

第Ⅱ卷 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追根溯源,春节民俗的形成依赖于传统农耕文明,远古先民根据自然气候和万物生长特点深化了对岁年、节令的认知,其生产生活也大致随节气 而变化。久而久之,( ),并以独具地域风情的风俗符号将其继承下来,使其成为中华民族文化与精神的重要标志。

,中国社会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社会过渡,工业技术的普及提高了农业生产力,让人们逐步减少了对土地、气候等自然要素的依赖,附着在此基础上的节庆仪式也不断褪去原始的色彩。此外,新科技、新观念的涌现和外来文化的冲击,也使这些具有浓重乡土气息的形式不断 。

年俗确实在变。比如,“反向春运”“电子花灯”“旅游过年”……这些被统称为“新年俗”的形式正以其便捷与时尚不断走俏,成为人们寄托情思、传递福祉的新符号。

新故相推,日生不滞。中国传统年俗在历史变迁中逐渐“换新颜”,与时代同步、与人民合拍。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人们也在凭借自身的生活智慧、思维方式与文化积淀,让春节民俗不断 ,由此激发人类创造力的源泉奔涌向前,推动传统文化的多样性不断丰富。

17.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这种更为深层的文化与情感延展到人们的认知层面

B.将这种认知延展到人们更为深层的文化与情感层面

C.人们将这种认知延展到更为深层的文化与情感层面

D.这种认知将延展到人们更为深层的文化与情感层面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的连贯准确的能力。注意主语的前后一致性,A项“文化与情感”做主语,与下句中“将其继承下来”“使其成为中华民族文化与精神的重要标志。”无法衔接。B项缺主语。D项“这种认知”做主语,与下句中“将其继承下来”“使其成为中华民族文化与精神的重要标志。”无法衔接。故选C。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律动 时过境迁 式微 吐故纳新

B.更换 时过境迁 更新 推陈出新

C.更换 日新月异 式微 推陈出新

D.律动 日新月异 更新 吐故纳新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词语的能力。“律动”,这里是指有规律地运动。“更换”,是指更新替换或更改调换。“节气”的变化是有规律的,所以第一处用“律动”,而“更换”只侧重“换”而无“规律”。“时过境迁”,意思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情况发生变化。“日新月异”,意思是每天都在更新,每月都有变化。指发展或进步迅速,不断出现新事物、新气象。结合第二处语境,“时过境迁”强调了时间和情况的关系,而“日新月异”强调的是变化迅速,所以选用“时过境迁”。“式微”,指事物由兴盛而衰落。“更新”,旧的去了,新的到来。文中表述的对象是“浓重乡土气息的形式”,所以第三处选用“式微”符合逻辑。“吐故纳新”,多用来比喻扬弃旧的、不好的,吸收新的、好的。“推陈出新”,去掉旧事物的糟粕,取其精华,并使它向新的方向发展(多指继承文化遗产)。所以第四处“吐故纳新”符合语境。故选A。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这些被统称为“新年俗”的形式正不断走俏,便捷与时尚成为人们以其寄托情思、传递福祉的新符号。

B.这些被统称为“新年俗”形式的正不断走俏,因其便捷与时尚的新符号成为人们寄托情思、传递福祉。

C.这些被统称为“新年俗”的形式正以其便捷与时尚不断走俏,人们寄托情思、传递福祉的新符号。

D.这些被统称为“新年俗”的形式正以其便捷与时尚不断走俏,成为人们寄托情思、传递福祉的新符号。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病句的能力。A项偷换主语,这句话的主干是“形式成为新符号”,而第二句主语换成了“便捷与时尚”。B项缺宾语,“成为”的宾语缺失。C项缺谓语“成为”。故选D。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出不超过15个字。(6分)

史学与社会现实的密切关系、史学的社会功能,是任何人都否定不了的。不过,当前史学在发挥社会功能方面既有许多令人鼓舞的现象,① 。史学在市场经济冲击下出现了不景气的局面:高校历史系招不上学生,历史系毕业生找工作比较困难,史学论著难以出版或发表,等等。这显然② 。与史学的冷清相反,市场上那种宫廷秘史之类的通俗小册子则四处泛滥,相关题材的“戏说”型影视作品也是大热。③ ,是需要史学工作者深思的问题。但无论形势怎么变化,我们都应坚信时代需要史学,通过自身变革,史学终归会适应新的时代并更好为时代服务。

【参考答案】①更有许多令人沮丧的事情 ②不利于史学发挥自己的社会功能 ③如何看待和应对这种形势(每句2分)

21.请对下面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50个字。(5分)

据中国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消息,嫦娥四号着陆器和“玉兔二号”月球车分别于3月21日2时和3月20日17时09分结束第28月昼工作,进入月夜休眠。截至目前,嫦娥四号着陆器和“玉兔二号”月球车已在月面生存了808个地球日,本月昼期间月球车行驶约30米,累计行驶里程682.77米。

科研团队通过分析巡视区石块的光谱特征,推断石块很可能源自古老的芬森撞击坑,空间分布特征表明它们是新鲜出露的撞击坑溅射物。这些石块由芬森撞击坑溅射过来后原本埋藏在月壤之中,后期由于织女撞击坑溅射物的撞击挖掘作用而暴露在月表。

【参考答案】嫦娥四号结束第28月昼工作,进入月夜休眠,科研团队通过分析巡视区石块的光谱特征,推断出石块来源。(5分)

四、作文(60分)

22.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60分)

人类至少可以从一棵树上学到三种美德:抬头看天空和流云,学会伫立不动,懂得怎样一声不吭。——朱尔·勒纳尔

请根据上面的材料,结合你的生活体验与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写作指导】这是一句名言材料作文。这句话并不难理解,其立意关键在“抬头看天空和流云,学会伫立不动,懂得怎样一声不吭”这三句话。“抬头看天空和流云”,可以像“树”那样目光远大,也可以像“树”那样心胸开阔,还可以像“树”那样懂得欣赏……。“学会伫立不动”可以像“树”那样坚强坚毅,也可以像“树”那样迎风岿然不动,在风雨困难面前敢于迎战……。“懂得一声不吭”可以像“树”那样厚重踏实,也可以像“树”那样沉默是金,还可以像“树”那样懂得“言与不言”……此题从“美德”来看,不可从反面立意,只能从正面立意,否则,作文易脱离材料本意。

绝密启用前

202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高考版)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抓好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运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推动城市管理手段、管理模式、管理理念创新,从数字化到智能化再到智慧化,让城市更聪明一些、更智慧一些,是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前景广阔。”这一重要要求,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了重要遵循。运用前沿技术,打破政府各部门间的“数据孤岛”,推动智慧城市标准体系建设,助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成为下一步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方向。

“一流城市要有一流治理”。智慧城市建设的基础在数据,应以数据集中和共享为途径,推进城市治理技术融合、业务融合、数据融合,实现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的协同管理和服务。近日,媒体记者在多地采访发现,一些城市数字化程度不高、基础数据欠账较多;数字治理平台重复建设,因缺少统筹而未能成网;数据无法互通,造成平台数据源运行难;数据不充足,限制地方数字化治理的思维和作为……这些问题的存在,说明智慧城市建设还需付出更多努力,应从各类应用、各种技术拼接组合的阶段向系统集成、泛在互联的阶段跃进。这也表明,我国智慧城市建设仍然滞后,需要按下加速键。

让城市发展更智慧一些,离不开制度创新更进一步。随着智慧城市治理实践的深入,人们越来越发现,数据积累难、共享难的问题,背后都有体制机制不健全的问题。比如,数据因归集难、无标准而无法互通,会让有些智慧平台难有用武之地;缺乏数据监管机制和技术,导致相关部门担心泄露问题而不愿分享重要数据;地方数据管理权限不高,会影响相关治理的大数据分析以及相关业务的办理。这些问题,都有待制度创新来破题。只有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完善,依靠科技和制度双重创新驱动,打破“数据桎梏”,才能不断提升智慧城市数字治理的水平。

智慧城市建设既是系统工程,也是一项长期工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不少城市的智慧平台归集了本地人口、企业信息等数据。负责数字城市建设的地方干部直观感受到,只有直接服务群众才能实现数据积累,归集到更广泛而准确的数据,但疫情防控毕竟是特殊情况,常态化开展服务、实现数据沉淀是各地的迫切需要。地方领导干部只有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才能让智慧城市的效果显现出来。

去年在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七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习近平主席提出中方“将推动制定智慧城市指导原则,为亚太创新城市发展提供样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改革和建设统一起来,让城市既有“大脑”统一调度又有“肢体”高效协同,我们就能为人民群众创造更有序、更安全、更干净的生产、生活环境,创造更多智慧城市建设的“中国经验”。

(摘自盘和林《“让城市更聪明一些、更智慧一些”》2021年2月3日《人民日报》)

材料二: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抓好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浙江考察调研时指出,运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推动城市管理手段、管理模式、管理理念创新,从数字化到智能化再到智慧化,让城市更聪明一些、更智慧一些,是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前景广阔。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城市治理经受大考。较高的人口密度、较高的人口流动性、较快的人口增长让城市公共安全一直承压不小,一旦城市治理和风险处置稍有差池,就会造成严重后果。在此次疫情防控中,人们对榜上有名的大城市和超大城市交出的作业打分点评,也正是出于对城市风险集聚效应的认识和警惕。这次大考,暴露了一些城市治理能力的不足,现实的经验和教训也让城市治理者和人们更加深刻地意识到,当城市发展步入数字时代,只有借助数据互联、知识关联、信息共享等优势进行城市治理,进一步提升城市治理智慧化水平,才能真正为实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提供坚实支撑。

数字如何赋能城市治理?以往人们更为熟悉的是“交通治堵”的应用场景,在此次危机应对中,以杭州为代表的一些城市“数字治疫”的实践探索让人们看到了更多的可能性。在杭州,早在2月初就依托城市大脑上线疫情防控重要的电子身份健康信号“健康码”,系全国首个;在江苏,利用矢量电子地图和高分影像等搭建疫情防控地理信息大数据平台,让掌握涉疫人员流动信息成为可能;在郑州,企业复工及员工健康登记系统的上线,方便政府随时掌握企业复工数据,为当地复产复工决策提供辅助支持。

城市有“大脑”,让数据成为资源,让城市各个器官协同工作,在战疫中跑出速度和效果自然也不足为奇。在某种程度上,城市大脑的构建无异于城市底层操作系统的一次升级,它对城市的塑造远不是“一网通办”“最多跑一次”等这种看得见的便利所能涵盖的。可以预见,经此一疫,城市大脑、智慧城市建设将在未来成为城市治理领域的关键词。但这在中国其实并不是新事物,据统计,截至目前约有500个城市宣布建设智慧城市,但囿于“软硬件之争”的思维问题及产生数据孤岛的体制机制问题等多种因素,建设进度和效果并不很理想,此次疫情危机就是一次检验。

城市大脑无法实现完全的照搬和异地迁移,只能在一个城市的肌理中生长起来。未来,杭州要担负起制度创新高地的使命,其他地方的城市治理者也应以此次疫情为契机,反思如何接着把城市治理现代化这篇文章写下去,用前沿科技搭建一个城市的“神经中枢”,利用城市的数据资源更好地治理城市,增加城市的承载力和应对危机的能力。

(摘自《让我们的城市更智慧一些》2020.4.3《光明日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方向就是要打破政府各部门之间的“数据孤岛”,实现前沿技术的运用。

B.目前,智慧城市建设还存在许多问题,如城市数字化程度不高、平台建设重复、数据不能互通、数据不充足等。

C.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智慧城市建设经受大考,较高的人口密度和人员流动、较快的人口增长使城市公共安全承受大的压力。

D.以杭州为代表的“数字治疫”的实践使人们看到了战胜疫情的更多希望,随后一些省市城市建立了疫情防控大数据平台。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概括文章内容。A项,以偏概全,材料一是说“推动智慧城市标准体系建设,助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成为下一步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方向”;C项,偷换概念,从材料二“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城市治理经受大考”来看,应是“城市治理”经受大考而不是“智慧城市建设”;D项,“战胜疫情的更多希望”无中生有,材料二只是说“实践探索让人们看到了更多的可能性”。故选B。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我国智慧城市建设仍然滞后,这说明智慧城市建设还需要付出更多努力,应从应用、技术拼接向系统集成、泛在互联跃进。

B.通过现代信息技术的创新应用,实现城市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城市更容易被市民全面感知,提升城市生活的便捷化、高效化。

C.城市大脑的构建不同于城市底层操作系统的升级,“一网通办”“最多跑一次”这种看得见的便利不是城市大脑的构建。

D.我国约500个城市宣布建设智慧城市,但因“软硬件之争”的思维问题及产生数据孤岛的体制机制问题等因素,建设进度和效果并不理想。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文章内容,归纳内容要点。C项混淆是非,从材料二“在某种程度上,城市大脑的构建无异于城市底层操作系统的一次升级,它对城市的塑造远不是‘一网通办’‘最多跑一次’等这种看得见的便利所能涵盖的”来看,选项与原文不符。故选C。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智慧城市范畴的一项是(3分)( )

A.网上缴水电费,办证免排队,不见面审批。

B.机器人自动识别河道垃圾。

C.城市噪音自动监测。

D.全息感知的十字路口智慧监测交通压力。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概念的理解。“智慧城市”建设的基础在数据,但是也与城市生活有关,B项,“机器人自动识别河道垃圾”属于河道管理,应是科学技术的运用。故选B。

4.如何才能更好发展智慧城市建设?(4分)

【参考答案】①集中数据,推进共享,推进融合,实现多部门、区域等协同管理和服务;②依靠科技和制度创新,打破数据难题,提升智慧城市数字化治理水平;③强化系统化、长期化、常态化,负责数字城市建设的干部要担当,持之以恒。(答出1点给1分,答出2点给3分,三点给4分)

5.简要分析材料二的论证思路。(6分)

【参考答案】①首先以习近平讲话精神引出论证的中心“让城市更聪明一些、更智慧一些,是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前景广阔”;②接着列举“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城市治理带来的考验及暴露的问题;进而论证如何运用数字赋能城市治理,并列举杭州的典型事例进行事实论证;③最后提出倡议,用前沿科技搭建智慧城市,更好地治理城市,增加城市承载力和应对危机的能力。(每点2分)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6~9题。

暗夜

蒋子龙

天空漆黑,硝烟搅动着乌云,海上波涛峥嵘。舰艇在洋面上劈开一道道深沟,炮火连天,烟雾弥漫……

急促的电话铃响第一声,他就猝然出梦,尽管感觉像刚睡着,却抬身而起,同时把电话抄在手里。这是长期跟海洋打交道逼出来的警觉。

电话里传来公司值班员方见惊恐的呼叫:“余总,天觉号出事了!”

“嘭”的一声,脑袋又像许多年前被绷断的钢缆抽上一样,瞬间感到碎裂般的疼痛:“说!”

“船长已弃船。”

“天觉号翻了没有?”

“还没有,只说倾斜。”

“我这就到,立刻通知调度、律师、保险公司、货主……”他瞄了一眼时间,凌晨两点二十五分。

他的脑子里飞速揣度着自己钟爱的天觉号眼下正面临的种种可能……这是去年花七千六百万美元买的新船,从利伯维尔装了散货回国,船上总价值少说也有一亿三千万美元。真若打了水漂如何得了!

周天远洋公司值班室在经纬大厦的九楼,透窗可俯瞰天津港全景,灯若连珠,色彩斑斓,一座座巨型吊车垂臂而立,显得温暖而宁静。余乾宁进屋直奔侧墙上的巨幅海图,同时对方见下令:“打开录音机和录像设备,从现在起,这个房子里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声音都要记录在案。”

方见短发方脸,透着一股忠诚干练的精气神,此刻神色高度紧张,利落地打开各个现代音像设备,眼光也一直跟踪着自己的上司。灾难突然降临,驱使他们异常昂扬,老板的心思深不可测,里面似正在酝酿着一场风暴:“天觉号的位置?”

“南印度洋,东经六十五度,南纬三十四点五度。”

“水深?”

“四千九百五十米。”

“有照片或视频传过来吗?”

“没有。”

“想办法叫通船长电话……”

此刻公司总调度易阳春、法律顾问鲁贤,前后脚奔进值班室,却谁都没有说话,一左一右地站在余乾宁两侧。

船长的卫星电话接通了,方见按下能录音的扩音键。余乾宁坐到电话机前:“刘洋船长,我是余乾宁,你和船员们怎么样?”

“我们都上了救生艇。”

“是全部吗?有没有丢下的、受伤的?”

“没有。”

“天觉号发生了什么事?”

“我们可能遇上了涌流,一开始船剧烈地颠簸,然后倾斜,我一看不好,赶紧发出求救信号,为保护船员生命只好弃船。”

此时值班室电话的扬声器响了:“余总,我们得救了,上了一艘希腊货船,是他们收到求救信号后主动靠过来的。”

值班室大电视的画面却喀嚓一声又断了。现场海况越来越糟,风雨大作,雷电交加,船员们都上了希腊货船,救生艇也收起来了,免得被风浪打走。

天觉号倾斜加剧。

它的大限已到,值班室里外静得连喘息的声音都听得到。似乎过了很长时间,余乾宁发声打破了屋里的死寂:“阳春和我留下,为天觉号送行。其他人都回家,明天上班来听消息。”

一阵骚动之后,值班室乃至整个大楼里又安静下来,两个人坐在值班台前,守着像死机一样的电视,长时间默然无语。

值班室里静谧而冷冽,余乾宁揉搓着一个个紫印的额头,仿佛心血耗尽,精力枯竭,“等忙过这几天,你将这些年认识的好船长,出色的大副、二副及水手拉个名单,看来我们还得要有自己的船长。”

“你不是一直主张不养船员吗?这次多亏了这一点。如果是我们自己的船长那还不得赔死!”

“如果你是船长,或者我在船上,天觉号还会出这么大的事吗?”余乾宁心绪沮丧,“其实刘洋也是个老船长,没想到他成了老油条,没有一点责任心。现在这个社会能依靠的只能是自己,自己的人,自己培养的人。”

话未说完,值班电视突然出现画面,南印度洋上雨过云散,风平浪缓。正值黄昏,夕阳浴波,洋面被涂抹得发紫。于万顷波光中,天觉号只剩下一条白线……

两个人悚然起身,眼看着那条白线渐渐消失于海波之下。身后“哐”一声,余乾宁猛回头,见刚才答应回家的周天员工,又都悄悄地回来,站在值班室门外……

余乾宁盯了易阳春一眼,见对方极轻微地点了一下头,便一言不发地扔下一群发傻发愣的公司员工,径直下楼驱车回家。到家后嘱咐,不许任何人打搅他,随后就一头攮到床上,呼呼大睡。

就这样,他不吃不喝,睡了一天一夜还不醒……

(原文刊于《上海文学》,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猝然出梦”“抬身而起”“抄在手里”一连串动作,刻画出余乾宁长期跟海洋打交道的警觉。

B.忠诚干练的方见“此刻神色高度紧张”,既写出事发突然时他的紧张,也写出余乾宁深不可测的老谋深算。

C.刘洋船长弃船而去,使余乾宁认识到“培养自己人”的重要,改变了他不养船员的初衷。

D.余乾宁让周天员工回家休息,可是当天觉号沉没时,员工却又出现公司门口,表现出了员工对公司的关爱。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小说的内容。B项,“利落地打开各个现代音像设备,眼光也一直跟踪着自己的上司。灾难突然降临,驱使他们异常昂扬,老板的心思深不可测,里面似正在酝酿着一场风暴”来看,可以理解为“事发突然时他的紧张”而不能表现“余乾宁深不可测的老谋深算”。故选B。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小说描写的背景是总价值一亿三千万美元的货轮在世界上最凶恶的水域发生倾斜,因雇佣的外国船长带领船员弃船逃生而原本或可被挽救的天觉号沉没了。

B.小说描写了周天公司所在地天津港“灯若连珠,色彩斑斓”“显得温暖而宁静”夜景,与天觉号出事的环境形成鲜明对比,平静中孕育着大的风险。

C.小说描写天觉号沉没前的南印度洋上“雨过云散,风平浪缓”,真实的描写了当时的环境,暗示出了周天公司即将雨过天晴,迎来新的开始。

D.小说结尾部分写余乾宁对船长刘洋不负责任的批评以及要靠自己人的打算,暗示出余乾宁并没有被天觉号沉没打败,仍会钟爱自己的航运事业。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赏析小说的艺术特色。C项,“南印度洋上雨过云散,风平浪缓”写出了南印度洋雨过天晴的环境,不能“暗示出了周天公司即将雨过天晴,迎来新的开始”,故意拔高。故选C。

8.小说主人公余乾宁是怎样的一个人?请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①一个做事沉着冷静的人。当接到天觉号出事电话后,迅速赶到公司,有序有节地指挥应对,应急事件中沉着冷静,果断。②一个在应急事件中拿得起放得下的人。当天觉号沉没后,他却没有了先前的急切和紧张,回家倒头大睡,睡了一天一夜还不醒。③一个珍爱船员生命的人。当天觉号出事后,余乾宁接通电话,关心的是船员上所有的船员是否得救,而不是先关心价值上亿的货物。

9.小说以“暗夜”为标题,有何妙处?请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①“暗夜”指的是故事发生的时间,同时也是天觉号货轮倾覆在南太平洋的一种环境。②这一典型环境在小说中具有检验人格考察观念的作用:到底是应该将保护生命放在第一位还是将抢救天觉号的责任放在第一位。③此外,“暗夜”契合周天远洋公司老总余乾宁以及公司员工们的心境,它是灾难发生后引发的内心感受。(每点2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诸葛亮字孔明,琅琊阳都人也,汉司隶校尉诸葛丰后也。章武三年春,先主于永安病笃,召亮于成都,属以后事。谓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先主又为诏敕后主曰:“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建兴元年,封亮武乡侯,开府治事。六年春,扬声由斜谷道取郿。亮身诸军攻祁山,戎陈整齐,赏罚肃而号令明。亮使马谡督诸军在前,与张郃战于街亭。谡违亮节度,举动失宜,大为郃所破。亮拔西县千余家,还于汉中,戮谡以谢众。上疏曰:“臣以弱才,叨窃非据,亲秉旄钺以厉三军,不能训章明法,临事而惧,至有街亭违命之阙,咎皆在臣授任无方,臣明不知人,恤事多暗,《春秋》责帅,臣职是当,请自贬三等,以督厥咎。”十二年春,亮悉大众由斜谷出,以流马运,据武功五丈原,与司马宣王对于渭南。亮每患粮不继,使己志不申,是以分兵屯田,为久驻之基。耕者杂于渭滨居民之间,而百姓安堵,军无私焉。相持百余日,其年八月,亮疾病,卒于军,时年五十四。及军退,宣王案行其营垒处所,曰:“天下奇才也!”初,亮自表后主曰:“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至于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及卒,如其所言。

评曰: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庶事精炼,物理其本,循名责实,虚伪不齿;终于邦域之内,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诫明也。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矣。然连年动众,未能成功,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

(节选自《三国志·诸葛亮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谓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B.谓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C.谓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D.谓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谓亮曰”是对诸葛亮说,“君”指诸葛亮,应是下一句的主语,应在“曰”后断开,排除AC;“若”与“如”相对应,“若嗣子可辅”与“如其不才”相对应,应在“如”前断开,排除D。原句标点符号如下,谓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后主,刘备为先主,刘禅为后主,人们将与刘禅有相似经历的,被俘的割据政权的末代君主均称为后主。

B.旄钺,又称白旄黄钺。白旄是一种军旗,黄钺是以黄金为饰的斧,旄钺指军权。

C.元年,帝王或诸侯即位的第一年或帝王改元的第一年,每个帝王只有一个元年。

D.《春秋》,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记载了春秋时鲁国从隐公元年到哀公十四年或十六年间的历史大事。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古代文化常识。C项,“每个帝王只有一个元年”错误,因为帝王改元的第一年也称元年,如汉武帝刘彻第一个年号是建元,建元七年改换年号为元光,这一年就是元光元年。故选C。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诸葛亮深得信任。刘备临终前托孤,若刘禅无能,可取而代之,并封武乡侯,将蜀国托付给诸葛亮。

B.诸葛亮敢于担责。马谡在街亭被张郃打败,他上疏言责,向皇帝要求贬职三级,来惩罚自己的过失。

C.诸葛亮治军严谨。为解决军粮之患,他让士兵屯田,和百姓混杂着居住在一起,却不会去扰民。

D.诸葛亮生活简朴。他的个人生活用品,都是来自官府,从不经营其他产业为自己谋取私利。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A项,“刘备……他又封诸葛亮为武乡候”错误,文中说的是“先主又为诏敕后主曰:‘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建兴元年,封亮武乡侯”,由此可知,封诸葛亮为武乡侯的是刘禅,不是刘备。故选A。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及军退,宣王案行其营垒处所,曰:“天下奇才也!”(4分)

(2)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诫明也。(4分)

【参考答案】(1)等到蜀军撤退以后,司马懿去巡察蜀军的营垒、住所,说道:“诸葛亮真是天下奇才啊!”

(2)刑法政令虽然严厉,却没有人怨恨他,因为他用心公平而且劝诫分明。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1)中,“及”,等到;“案行”,巡查;“天下奇才也”,判断句。(2)中,“虽”,虽然;“峻”,严厉;“以”,因为;“其”,代词,他;“明”,分明;前一个“而”,表转折,却,后一个“而”,表并列。

14.作者陈寿在文中如何评价诸葛亮的?请简要概括。(3分)

【参考答案】①明白治世之道的良才;可与管仲、萧何媲美;(2分)②临机应变、用兵谋略并不是他的长处。(1分)

【解析】本题考查概括文言文内容要点。解答该题可以抓住文章结尾的句子进行概括。从“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矣”可概括出其优点,从“然连年动众,未能成功,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可概括出其缺陷。

【参考译文】

诸葛亮,字孔明,是琅琊郡阳都县人,汉朝司隶校尉诸葛丰的后代。章武三年春天,刘备在白帝城的永安宫病重,把诸葛亮从成都召来,把身后事情嘱托给他,刘备对诸葛亮说:“先生你的才能超过曹丕十倍,必定可以安定国家,最后完成统一天下的大业。如果太子刘禅可以辅佐的话,那就拜托你辅佐了;如果他不成才的话,你可以自己取而代之。”诸葛亮流着眼泪说:“臣一定会竭尽所有辅佐的力量,献上忠贞的节操,坚持到死为止!”刘备又下诏告诫刘禅说:“你和丞相共掌国事,要像侍奉父亲一样侍奉他!”建兴元年,刘后主封诸葛亮为武乡侯,设丞相府,管理大小事情。建兴六年春天,诸葛亮发出消息说要从斜谷道去攻打眉县,诸葛亮亲自率领各路军队攻打祁山,军队阵容整齐,赏罚严肃而号令明白。诸葛亮派马谡督率各军前进,和张郃在街亭大战。马谡违背诸葛亮的约束规定,举动失当,被张郃打得大败。诸葛亮将西县百姓一千多户迁回汉中,斩杀马谡向大家谢罪。上奏疏说:“臣凭着微弱的才能,窃居着不该占据的高位,亲率军队掌握大权,总是严格地训练三军,但是不能训导规章,严明法度,面临大事几乎无措,致使有马谡在街亭违背命令,作战失败的过错,这都是我用人不当而造成的。臣不能知人善任,考虑事情多有不智,依照《春秋》军事失利责罚主帅的原则,过错应由臣来承当。我自请降职三级,来督责我的过失。”建兴十二年春天,诸葛亮带领所有军队从斜谷出发,用流马运送军粮,占据在武功五丈原,和魏将司马懿在渭水南边列阵对抗。诸葛亮常常忧虑粮食供应不上,让自己统一全国的壮志无法伸展,于是分派出部分士兵屯田,作为长久驻扎的基础。耕田的士兵混杂在渭水边的居民间,而百姓都安居乐业,军队不曾侵扰百姓谋取私利。两军对峙了一百多天。这年八月,诸葛亮生重病,死在军中享年五十四岁。等到蜀军撤退以后,司马懿去巡察蜀军的营垒、住所,说道:“诸葛亮真是天下奇才啊!”起初,诸葛亮自己向后主上表说:“臣成都家中有八百棵桑树,贫瘠的田地十五顷,我子孙们穿衣吃饭之外,尚有剩余。臣在外任职当官,别无开销,随身的衣物和饮食,完全由官府供给,也没有另外经营其他产业,来增加家财。等到臣死的时候,不要让我家里头有多余的币帛,外面有多余的钱财,以致辜负了陛下。”到诸葛亮死的时候,果真和他说的一样。

史官评论说:诸葛亮担任丞相,抚恤百姓,明示法规,规定官吏的职责,制定合乎时宜的制度,诚心待人,公正无私;凡是尽忠职守、有益时世的人,即使是仇人也必定会奖赏;凡是触犯法令、懈怠傲慢的人,即使是亲人也必定会处罚;对以真情认罪的人,即使犯了重罪也必定会酌情减释;对说话浮夸、巧辩文过的人,即使只是犯了轻罪也必定会重责;对无论多么小的善行,没有不奖赏的;对无论多么小的恶行,没有不贬斥的,处理事务非常精明干练,管理事情能抓住它的根本,根据人的言论而观察他的行为,从不与虚伪的人为伍;在蜀国境内,大家都敬畏他,爱戴他;刑法政令虽然严厉,却没有人怨恨他,因为他用心公平而且劝诫分明。他真可以称得上是明白治世之道的杰出人才,与管仲、萧何相媲美的人物。然而他连年劳师动众,都未能成功,大概临机应变,以及用兵谋略,并非他所擅长的吧!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

庆清朝

宋代·史达祖

坠絮孳萍,狂鞭①孕竹,偷移红紫池亭。余花未落,似供残蝶经营。赋得送春诗了,夏帷撺断绿阴成。桑麻外,乳鸠稚燕,别样芳情。

荀令②旧香易冷,叹俊游疏懒,枉自销凝。尘侵谢屐,幽径斑驳苔生。便觉寸心尚老,故人前度③谩丁宁。空相误,祓兰曲水,挑菜东城。

【注】①狂鞭:迅猛生长的鞭笋。②荀令:指三国时曹操的谋士荀彧,晋·习凿齿《襄阳记》载:“东汉荀彧性喜香,常将衣服薰香,若去他人家坐一下,坐处三日有香气”。③前度:前次。

15.下列对这首宋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上片描写词人在暮春夏初时节游览之景,引出了下片回忆,词人想到过去故人一起游玩,却枉然。

B.“别样芳情”写出了词人对春去之后,绿树成荫、乳鸠稚燕莺歌燕舞的夏初之景也有着喜爱之情。

C.“尘侵谢屐,幽径斑驳苔生”一句渲染一种荒凉枯败之景,让词人顿生年事已高,功业无成的感喟。

D.这首词抒发了词人孤独寂寞以及对故人的思念之情,全词由景到情,由现在到回忆,写景抒情相得益彰。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情感、艺术特色。C项,“年事已高,功业无成”错,“便觉寸心尚老”是说心觉得老,而并非“年事已高”,且此词并未表现“功业无成”。故选C。

16.上片前五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请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①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2分)②词人描写了一幅柳絮坠落、竹笋猛长、落红移池、残蝶穿花的暮春(春末夏初)景象。“坠絮孳萍,狂鞭孕竹”写出了柳絮成为浮萍的破败暮春之景和春竹迅猛生长的盎然的景象。“余花未落,似供残蝶经营”一句中“花”前着一“余”字、“蝶”前着一“残”字,形象地刻画出了蝴蝶忙于余花的暮春之景。(4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在《出师表》中,诸葛亮叮嘱后主刘禅军中之事咨询向宠就可以做到“ ,

”,可见向宠的地位与才华。

(2)《孔雀东南飞》中,刘兰芝自述得不到娘家亲人的理解:“恐不任我意,逆以煎我怀。”《氓》中的女主人公也有类似倾诉:“ , ”。

(3)杜牧《阿房宫赋》中善用对比表现秦统治者的奢靡无度,其中“ ”指出他们搜刮民脂民膏,丝毫也不放过,“ ”则表现了他们使用时挥金如土,不知珍惜。

【答案】(1)必能使行阵和睦 优劣得所

(2)兄弟不知 咥其笑矣

(3)奈何取之尽锱铢 用之如泥沙

第Ⅱ卷 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爬最高的山,走最险的路,去最偏远的村寨,住最穷的人家……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数百万扶贫干部同贫困群众想在一起、过在一起、干在一起,将最美的年华无私奉献给了脱贫事业。在这场长达8年的战斗中,1800多名同志将生命定格在了脱贫攻坚征程上, 了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

时代造就英雄,伟大来自平凡。脱贫攻坚,取得了物质上的累累硕果,也取得了精神上的累累硕果。脱贫攻坚英模把汗水洒在挚爱的热土, 把生命镌刻在脱贫攻坚史诗中,他们的事迹和精神必将激励越来越多的后来者沿着他们的足迹,接过使命的重担。玉汝于成, 。艰苦奋斗、苦干实干、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幸福生活的精神在广大脱贫地区 ,求发展、谋进步的种子在广袤的中国大地上播撒。脱贫攻坚的实践证明,只要群众有了发展的内生动力,没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

18.下列各项中修辞手法与文中画横线句子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B.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C.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D.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修辞手法。文中画横线句子的修辞手法与D项都是比喻;A项拟人,B项借代,C项对偶。故选D。

19.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诠释 乃至于 细大不捐 蔚为壮观

B.注释 以至于 细大不捐 蔚然成风

C.诠释 乃至于 功不唐捐 蔚然成风

D.注释 以至于 功不唐捐 蔚为壮观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注释”解释字句的文字或用文字解释字句;“诠释”解说阐明;根据第一处语境“1800多名同志将生命定格在了脱贫攻坚征程上”“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应选“诠释”。“以至于”用于下半句开头,表示上述情况所达到的深度或结果,有“甚至”的意思;“乃至于”连词,表示另提一事或表示达到某种程度;从第二处语境来看,“把生命镌刻在脱贫攻坚史诗中”这一事件不是“脱贫攻坚英模把汗水洒在挚爱的热土”的结果,应选“乃至于”。“功不唐捐”功夫不会白白地抛弃;“细大不捐”小的大的都不抛弃。形容包罗一切,没有选择;根据第三处语境对“脱贫攻坚”成果的肯定,应选“功不唐捐”。“蔚然成风”一件事情逐渐发展盛行,形成一种良好风气;“蔚为壮观”形容事物美好繁多,形成盛大壮丽的景象,给人一种盛大的印象;根据第四处语境“艰苦奋斗、苦干实干、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幸福生活的精神在广大脱贫地区”来看,是一种精神盛行,应选“蔚然成风”。故选C。

20.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改成:“脱贫攻坚取得了硕果。”意思与表达基本一样,但原句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4分)

【参考答案】①原句前后两句句式整齐,(1分)节奏感强;(1分)②“累累”修饰“硕果”更突出了成果之多;(1分)③原句前后两个分句分别从物质与精神两个方面阐释了“脱贫攻坚”的成果。(1分)

21.下面一段文字,其中有四处语言表达的问题。请指出有问题句子的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4分)

①由于纸张内含丰富的纤维素,因此具有一定的韧性。②当我们把用过的纸泡在水里,纤维潮湿后会膨胀,紧密度也就相对减少,这些纤维就可以被分离。③人们也可以通过这样的方法制造出新的纸张。④但一般来说,由废纸制作而成的纸浆中会含有一定量的杂质,如沙粒、小石子、塑料膜、胶质、尘埃颗粒等,⑤会在纸张表面形成空洞和粗糙颗粒,⑥或者融化粘在卷纸轮上中断作业。⑦因此在生产再生纸的过程中,如何剔除筛选出这些杂质是重中之重,⑧目前较常见的方法是先经过高温烘烤,对其进行筛选净化,然后经过纸浆除渣器,最后经过多级多段往复除渣等过程,⑨废纸浆终于淘尽尘沙,重现洁白。⑩在如此完备的技术处理下,废纸重新焕发出新的价值。

【参考答案】②将“减少”改为“减弱”;⑤在“会在”前加上“这些杂质”;⑦将“剔除”与“筛选”互换;⑧删去“等过程”。

【解析】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②搭配不当,将“减少”改为“减弱”;⑤缺少主语,在“会在”前加上“这些杂质”;⑥语序不当,将“剔除”与“筛选”互换;⑧句式杂糅,删去“等过程”。

22.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0字。(6分)

北京时间2021年2月19日,国际学术期刊《科学》和《天体物理学报》的三篇文章联合发布了对第一个恒星级黑洞天鹅座X1的最新精确测量结果。

1964年被首次发现的天鹅座X1是一个X射线双星系统,除了包含能够产生X射线源的致密星之外,还包含一个蓝巨星。20世纪90年代,越来越多的观测证据表明这个系统中心的致密星应该是黑洞,这也是人类发现的首个恒星级黑洞。

在最新的观测研究中,来自澳大利亚、美国和中国的三个团队分别独立对黑洞的距离、质量、自旋及其演化做了最为精确的测量,最终得到了天鹅座X1黑洞的最新距离为7200多光年,发现此系统包含了一个21倍太阳质量的黑洞,并且黑洞视界面正在以至少95%的光速自转。

【参考答案】中外科学家联合发布了人类发现的首个恒星级黑洞——天鹅座X1的最新精确测量结果,它包含了一个21倍太阳质量的黑洞,且自转接近光速。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人人那个都说哎沂蒙山好,沂蒙那个山上哎好风光。青山那个绿水哎多好看,风吹那个草低哎见牛羊。”

这首已经传唱了70余年的《沂蒙山小调》,唱出了巍巍蒙山、滔滔沂水,更唱响了军民“水乳交融、生死与共”铸就的沂蒙精神。

虽然《沂蒙山小调》蜚声海内外,却少有人知道,这首民歌的前身在抗日战争时期,便出色地发挥了瓦解敌人、教育群众、鼓舞我军斗志的重大作用。诞生于那段峥嵘岁月的沂蒙精神,早已成为八百里沂蒙大地的筋骨,融于千万沂蒙老乡的血肉中,激励着一代又一代沂蒙人在这片古老土地上创造着时代伟业。

进入新时代,红色基因依然焕发无穷生命力。沂蒙精神,是全国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攻坚克难、砥砺奋进的强大精神力量。

请以“红色基因的传承与新生命力”为主题,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立意】①艰苦创业孕育红色引擎,②生死与共诠释鱼水深情,③无私奉献成为人文精髓,④担当作为砥砺初心使命。

下载获取方式:

1.扫描下方二维码,后台回复【0511】即可获取相应下载链接。

(扫码回复关键字可获取)

2.点击链接,输入密码或提取码,即可下载。

重要提醒

由于近期公众号调整了推荐策略,导致大家无法第一时间收到我们的推送。动动手指头,给“金太阳教育”设置一个星标吧,这样就能第一时间看到我们的推送啦!

设置★星标教程在这里↓↓↓

END

(文章来源与网络。版权声明:本平台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申请授权。内容为作者观点,并不代表本公众号观点。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平台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或者提供相应服务。)

更多咨询请加小编QQ:3388271338

好文!必须点个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