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浩男

今天万众期待的中国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出炉了,其中有一项引起了小编的注意:户别人口中,如今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位2.62人,而2010年位3.10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来源:央视新闻

我们以前常说:三口之家,指的就是夫妻和自己的孩子共同组成一个三口之家,居住在同一屋檐下,共同构成一个家庭。除此之外,以前还有不少三代同堂,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辈,夫妻某一方的父母与子辈三代人同住。

平均每个家庭户2.62人,也就意味着一人独居的家庭户与夫妻双方同住,不与孩子住在一起的情况比以往大大增加了。

这就衍生出一个问题:长大了之后,你还会和父母同住吗?

多大算长大了呢?如果孩子结婚的阶段,如今往往夫妻双方会开始同居,与各自的父母不再住在同一屋檐下,而老一辈也不会太过打扰孩子的生活,在自己的家中与老伴一起安享晚年。

这似乎是以前不少家庭的缩影。

可现在,有一些年轻人从成年开始,从大学阶段开始,就从事实上与父母“分居两地”了。

读大学在校住宿很正常,可之后呢?不要说是相隔上千公里,年轻人为了追逐梦想而在大城市独自生存,哪怕是同在一座城市,一些年轻人也不再愿意与自己的父母“同居”,想要尽早搬离,尽早独立生活。

即便家中房子地段不错,面积也够大,房间也够多,也有的人宁愿选择自己再去租一套房子,房租全靠自己来负担,试图尽早摆脱“父母”。

为什么呢?

独自来到大城市打拼的年轻人的心态很好理解,自然是为了博取一个更好的未来,大城市有着小城市所没有的机遇、工作岗位、更高的薪酬等等,虽然将会面临种种压力,但依然愿意为之努力。

那么,那些选择与自己的父母在同一座城市生活工作,自己又还没到要结婚的时候,甚至可能连对象的影都没见着,还要与自己的父母分居,想要自己租房,这又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态呢?

可能,不想受父母的“约束”,这个理由的可能性最大。

有不少的父母愿意给自己的孩子“铺路”,也有能力给孩子“铺路”,从小就让孩子去上各种补习班,上各类的兴趣班,孩子喜欢还好,如果不喜欢,很容易造成逆反心理。“鸡娃”鸡到了最后,有些孩子会被逼的只要一有能力就脱离父母的掌控。

有时候孩子的独立自主的心理越强,父母的掌控欲越强,就越容易引发双方的矛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同时,生活习惯上的种种不同,观念上的不符,对待新事物上的代沟,都可能让父母随口说上自己的孩子几句。在父母看来,这种苦口婆心的劝导是为孩子好,而在孩子看来,这可能就无法忍受,是父母不理解自己的体现。

比如:“每天早点睡,不要熬夜。”;当你过了零点还在为工作上的事情而烦恼,还在不断的改稿改资料,拼命加班,父母不仅不“关心、可怜”你加班到深夜,反而看到你房间还亮着灯便开始碎碎念,让你赶紧睡觉,说着“哪有什么要紧事,不能明天再干啊?不知道白天抓紧点。”。

当你在休息日好不容易想睡个懒觉,父母又逼着你赶紧起床。

当你用上洗碗机、扫地机器人,想给自己和家人都省点力时,父母还是在指责你浪费钱、人懒。

存在上述情况的家庭想必也不是少数,那么,在这种情况下,你是会继续和父母住一起,还是尽早实现经济独立,自己搬出去住呢?

现在的你,是选择和父母一起住,还是自己一个人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