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1日发布的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有2.6亿人,比重达到18.7%,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达到13.5%,这表明我国社会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已成为今后一段时期的基本国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老龄化”遇上“少子化”,中国如何破解未来社会发展不可回避的“一老一少”困局,是各方关注热点。 新华社发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中国人口学会副会长杜鹏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指出,目前老龄化问题已成为普遍现象,部分省份已迈入“中度老龄化”阶段;在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过程中,需要特别关注农村养老问题,同时应利用好人口普查数据,实施养老服务精准化供给,满足老年人的多样化需求。

全国12省已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

杜鹏介绍,从第三次人口普查开始,每次普查数据都能够反映出人口老龄化的过程。第一次人口普查是1953年,第二次是1964年,从1953年到1964年,老年人口比例是下降的。到了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时,老年人口比例开始上升。

杜鹏分析,从公布的七普数据看,人口老龄化的水平不断提高,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例达到了18.7%,65岁以上老年人口的比例占13.5%,20年时间基本上翻了一倍。“60岁以上人口达到20%,或者是65岁以上人口达到14%,就相当于进入到中度老龄化的社会了。”

从各省情况来看,有12个省份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比重超过了14%。如果按照上述中度老龄化社会的标准,这12个省份已经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它们分别是辽宁、重庆、四川、上海、江苏、黑龙江、吉林、山东、安徽、湖南、天津、湖北。

若按照65岁以上人口比例达到7%就算进入老龄社会,那现在中国内地30个省份(除西藏之外)已经普遍进入了这个阶段。老龄化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现象。

不过,普查数据也显示,全社会人口受教育程度在提高,老年人的受教育程度也在提高。“和过去相比,老年人口在健康老龄化、积极老龄化、社会参与等各个方面会有不同的需求,他们有更大的潜力参与到社会发展中。”杜鹏说。

如何理解老年人口数超少年人口数?

七普呈现的另外一个特征是老年人数量的增长,2020年0-14岁的少年人口数量是2.53亿人,60岁以上的人是2.64亿人,“也就是说老年人口总数现在已超过少儿人口总数。”

杜鹏认为,过去我们的社会是年轻人比较多,许多的社会服务规划安排是着眼于少年人群的。随着老龄化发展,一部分公共政策需要做资源的重新配置。比如说,以往公办学校、社会活动场地面向群体基本上是中小学生,现在,也需要把中老年的服务需求考虑进来。在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过程中,在鼓励生育、加强婴幼儿服务的同时,还要加强对老年人的照料和医疗保障,“这需要我们进一步转变观念,采取更加积极的应对措施。”

农村面临更严重的老龄化问题

七普还发现,老龄化水平城乡差异明显。从全国看,乡村60岁、65岁及以上老人的比重分别为23.81%、17.72%,比城镇分别高出7.99、6.61个百分点。“老龄化水平的城乡差异,除了经济社会原因外,与人口流动也是有密切关系的。”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说。

杜鹏告诉南都记者,在上世纪80年代人口普查时,就出现这样的现象,目前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高于城市仍然是一个特点。这一现象也提示,政策上应更多考虑如何应对农村老龄化趋势,在农村养老服务、老年人照料方面应该拿出进一步措施。

采写:南都记者吴斌 实习生周怀阳发自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