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00年至今,中国的储蓄率一直位居世界前列。2008年,中国储蓄率达到顶峰,为51.8%,虽然近几年有所下降,但是仍然是世界上储蓄率最高的国家之一。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统计数据,2017年中国的储蓄率依然高达45.8%,位居世界第二,远高于26.5%的世界平均储蓄率,仅次于新加坡,是英国储蓄率的4倍,美国的2.4倍。中国储蓄率高除了百姓收入提高的原因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其他渠道的收益“遇冷”了,让我们共同了解一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储蓄率高,带给老百姓最直接的好处就是利息收入。在2013年前后,银行定期存款的利率也是非常高的。比如,一年定期利率是3%,两年定期利率是3.75%,三年定期利率是4.25%,如果你有10万元存款,存一年定期也有3000元收入,两年定期就有3750元收入,3年定期就有4250元的利息收入,并且这些收入都是“躺赚”的,不需要存款人付出额外的劳动成本,相当于一个月的工资。

不过,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国人的理财渠道越来越丰富,可以选择的理财方式也越来越多,比如互联网金融的崛起就给了国人新选择。2013年“余额宝”的横空出世,打破了人们对于银行存款的固有思维,原来“钱”还可以这样“玩”。高峰时期“余额宝”,可以说是理财利器,也是银行的“心病”,很多人把银行存款转入了余额宝,用高收益吸引用户把钱从银行转出来。根据小编的了解到的信息,在2013到2014年,余额宝的收益红透半边天,收益高达6%,最高时接近7%,这是什么概念呢。假如你在余额宝存入1万元,每年可以收入600-700元,平均每天有1.6元左右的收益。如果你有10万元的存款,1年就可以“躺赚”6000-7000元,远远高于当时最高的银行存款利率。也就是从那个时候起,让更多的人明白,原来购买货币基金还可以挣这么多钱,正是由于余额宝的兴起,国人迅速开启了“全民理财”模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好景不长,2015年开始了存贷款利率改革,央行放开了对商业银行的利率管制,停止发布基准利率,国内的各家银行也有权对自家利率进行调整,央行让利率走向市场的举动让余额宝业务深受打击,加上其他很多平台纷纷效仿余额宝的做法,货币基金越来越多,不仅余额宝收益大大下滑,其他平台的货币基金收益也大不如前,至今,各种货币基金收益基本跌至低谷。收益的降低,让不少储户重新考虑存款的支配方式,加上各银行不断在理财产品方面推陈出新,推出创新理财产品,吸引储户资金回流银行。在这种背景下,很多储户重新投入银行的怀抱,享受银行新产品带来的高息回报。

公开数据显示,目前我国除了大家比较熟悉的中农工建交邮政等几大银行外,还有平安、中信等大型股份制银行,加上各地雨后春笋地冒出众多地方小银行,银行总数已经超过4500家,银行服务网点遍布大街小巷,村村角角,凡是有人居住的地方,基本上都有银行的营业网点,极大方便了百姓的日常生活。

不过,银行不仅是金融机构,也是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它的生存和盈利方式主要就是靠存贷息差,这就需要有广泛的资金来源。但由于近些年成立的银行太多,给各银行揽储带来挑战。据网络数据,如果银行有1000万储户存款,每年就可以为银行带来28万的净利润,收益也是相当惊人了,银行拉来的存款越多,今后的获利能力就越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也就越好。为了拉到更多的存款,各银行展开了前所未有的“揽储大战”,每家银行也都有各自的“杀手锏”,各自揽储手段层出不穷。比如很多银行就推出了智能存款和靠档计息理财产品,一下子获得了很多储户的青睐。

2019年,也是揽储的高峰时期,国内部分银行发行的智能存款让储户喜出望外,最高利率达到了6%,已经和高峰时段的余额宝收益相当了,真的是“亮瞎”了储户的“眼”。很多储户争先恐后地把钱重新存入银行,毕竟这种利率水平是非常少见的。在这种背景下,余额宝收益滑坡严重,到了2020年,已经跌至2%左右。

也许看到了银行为争夺储户资源,已经进入了非良性竞争,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金融秩序。2019年12月,监管部门下发通知,要求各大银行暂停智能存款业务。有专业人士据此分析,智能存款虽然让利于民,但是弊端也已开始显现,由于智能存款利息太高,已经涉嫌“高息揽储”,虽然高利率容易揽储,但同时也让银行负债成本高居不下。从长久时间来看,银行的风险会非常大,最终这些风险会转嫁到储户身上。至此,智能存款就渐渐远离我们了。

进入2020年以来,随着央行不断降准降息,各银行纷纷降低了利率。对于储户来说,最直接的损失就是利息了,特别在2020年3月份,央行开始对存款下重手整治,储户所能获得的利息再次降低。此时,央行发布了《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加强存款利率管理的通知》,明确指出“靠档计息”的存款方式存在违规行为,要求各大银行对此进行整改,严格执行存款利率和计结息管理有关规定,整改定期存款提前支取靠档计息等不规范存款“创新”产品,同时要求各银行加强存款利率自律管理。可以说,储户想要获得高利息变得越来越难,储户的银行存款利息缩水严重已是不争的事实。

不过,由于余额宝、货币基金等收益从2020年以来也只有2.5%左右,每天的收益也只有0.6元左右,相比银行存款,货币基金也失去了对储户的吸引力,加上把钱放在货币基金在安全性方面还是差一些,在安全性和收益性都没有保障的情况下,老百姓还是选择把钱存入银行。目前,很多银行的定期存款都是在基准利率的基础上进行了上浮,幅度一般在40%左右,地方小银行在50%左右,3年定期如果上浮30%,利率也达到了3.575%,这个收益也比目前的货币基金稍好一些。

另外,央行报告也给出“答案”,来证明老百姓还是喜欢把钱存进银行。从央行2021年第一季度金融数据报告来判断,老百姓还是首选把钱存在银行里。数据显示,居民存款在2021年前3个月就增加了6.68万元,相当于每个中国人在3个月的时间内平均存了4771元,相当于一个月的工资了,考虑2020年底的93.44万亿,居民存款总额达到了100.12万亿,人均7.15万,无论从总量还是人均存款,基本相当于我国2020年的GDP总量和人均GDP的水平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综上所述,从取消智能存款业务,到银行出台降准降息,整治取消各银行“靠档计息”等高息理财产品,这都引起了老百姓对于存款收益的担忧,同时由于余额宝等其他金融理财产品收益也下滑严重,老百姓已经没有更多更好的选择权了。在综合考虑安全和收益的前提下,老百姓最终还是选择了银行,虽然利息少掉了很多,但这也是没有办法的选择。问题来了,你是愿意把钱存入银行“安全理财”还是选择高收益高风险的理财产品呢?请说出你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