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叶刘淑仪接受香港文汇报专访时表示,英国人在香港临近回归过渡期前才催谷民主选举,目的就是于回归后发挥抗衡中央政府的作用。(香港文汇报)

以往捧公仆治港无民选“英国根本不相信这种民主发展”

香港回归20多年来,社会不乏吹嘘港英政府是香港“民主开端”的声音,甚至声言英国为香港引入选举是“还政于民”。回归前后曾任多项官职的新民党主席、立法会议员叶刘淑仪近日接受香港文汇报专访时表示,英国深知公务员治港的效果理想,所以在管治香港的百多年间一直无推行民主选举,至香港临近回归过渡期,英国才开始在香港催谷民主选举,同时培植深受其信任的“民主斗士”,以在回归后发挥抗衡中央政府的作用。

回顾港英政府管治香港的156年,叶刘淑仪指英国曾有两次机会能在香港推行民主和普选,但最终都自行否决。第一次机会在二战结束前,英国成立“Hong Kong Planning Unit(香港计划小组)”,当时英国认为中国或会于战后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因此于日占时期结束后计划在港引入代议政制,结果遭英商强烈反对,英籍公务员亦不欲将权力交予民选议员,故计划最终被搁置。

第二次机会是1966年,当年因天星小轮加价而引发的九龙骚乱酿成伤亡,港英政府事后委任资深殖民地官员狄坚信(W. V. Dickinson)领导地方行政工作小组(Working Party on Local Administration),再次研究在港引入代议政制和选举,但遭其他本地政务官引用儒家经典反对,指“中国传统是父母官的家长式管治,中国社会不理解亦不相信选举”。

叶刘淑仪指出,中英双方于1984年签署《中英联合声明》后,英方深知1997年中国势必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于是在撤离香港前“还政于民”,同时向港人灌输“三权分立”的概念,催谷可以制衡特区行政机关的民选议会,进而抗衡中央政府日后透过行政长官行使权力。

洗脑“三权分立”谋制衡特首

她表示,英国拥有数百年民选议会的运作经验,清楚知悉如何利用选举牵制行政机关,但英国当时也十分谨慎,先于1985年的立法局选举引入功能界别选举,并开始培植所谓“民主斗士”,再于1991年的立法局选举加入地区直选议席,而自1991年起立法局的文化完全变质,透过直选产生的议员根本不愿理会行政局的议员。

“当时管治香港的英国人根本不相信这种民主发展。”叶刘淑仪说,在港英政府管治香港的百多年间,英方深知公务员治港的效果很好,奉行自由经济的香港当时可谓中国内地的唯一中介人,贸易和投资的资金都须经香港进出中国内地,“经济好到如此程度为何还要办民主选举,选些没有经验的人?当时很多英籍公务员都不想离开,他们都认为公务员治港很好,拒绝在港推行民主,只是后来要交还香港才会推行民主,目的根本就是抗衡中国中央政府。”

批西方无理指责中央完善港选制

对于中央出手完善香港选举制度,西方一些国家近日接连质疑“违反《中英联合声明》”,对此,叶刘淑仪批评西方有关说法无稽。她指出,中方于《中英联合声明》列出的基本方针政策,并无任何一条提及香港立法会的组成,而声明亦提及“行政长官在当地通过选举或协商产生,由中央人民政府任命”,“所以到底完善选举制度为何会违反《中英联合声明》?根本就是无理指责。”

来源:香港文汇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