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今年五一,与家人聚餐,讨论到即将大学毕业的表妹要去考公务员,我很震惊,震惊之余更多的是无奈和深思。

先说说表妹的情况吧,我叔叔婶婶都是交大的员工,因此表妹从小是从交大幼儿园直升小学、初中、高中。她从小就很努力,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初中没毕业就直接保送高中部,在人才济济的交大附中也是火箭班的“尖子生”,大概就是所谓的“别人家的孩子”。

当年高考,表妹本来是要冲击清华北大的,后来因为发挥失常而失败,其实想想也不算发挥失常,当时成绩也排名到全陕西省前百名,无奈竞争对手太强大,清北在陕的招生名额又少的可怜,所以最终选择了南京大学。

■ 图源网络

南京大学也是985、211双一流高校,是很多人可望而不可及的,但当时表妹为此大哭了一场,倒不是她“凡尔赛”,而是这么多年真的在学习上付出了太多太多。我印象中,她初高中基本都在熬夜,晚上两三点睡觉是常事,漂漂亮亮的女孩子却满脸青春痘。

既来之则安之,表妹开始了大学生活。在南大的四年,过的挺开心的,因为校园比较大,还买了“心爱的小摩托”代步。“学霸”在大学依然是学习中的佼佼者,表妹大四毕业时顺利被保研。一般“学渣”,比如我,听到被保研肯定欢天喜地庆祝一场,但对表妹来说,这是给本就迷茫的未来之路多了一项选择。

曾经,表妹也和很多年轻学子一样渴望出国读研,想看看外面的世界。大三期间她选择去美国交流一段时间,但这段经历让原本打定主意出国的表妹有些犹豫,身处异国让她觉得没有安全感,出国读书似乎不像想象中的那么美好。

转眼时间来到了二零二一年五月份,毕业照已经拍完,很快表妹就要离开大学校园,现在有三条路摆在她面前:出国、 保研、工作。这三项似乎也是每一个即将毕业的大学生所面临的选择,看似简单又十分困难,因为每个人都知道,这个选择将会决定自己未来人生的走向,将会决定自己究竟要去往什么地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再回到考公务员这个话题,这些年公务员报考人数屡创新高,年轻人想要抱“金饭碗”的热情就像西安夏天的骄阳。每年“能上岸”的人数寥寥无几,但即使是千里挑一的录取率也没有浇灭一茬又一茬考生的希望。“考编”对于中国人,尤其是身处较为保守的非一线城市的人来说更加重要。

叔叔婶婶提到表妹的未来,说希望她现在能够留校读研,研究生毕业之后回到西安考公务员,做一份稳定的体制内工作,找一个好对象结婚生子。这或许是很多家长对于下一代的期许,也包括我的父母。

曾经,我渴望上海,渴望繁华的大都市,渴望穿着精致套装、高跟鞋的精英生活,但当我毕业时,父母希望我留在西安,作为中国第一代计划生育政策下的“独生女”,我“孝顺”又不甘地留在了家乡,也如父母期许的那样屡次考编最终上岸,成为一名普通的小学老师,在很多人眼里,我的工作平凡琐碎,每天跟熊孩子们鸡飞狗跳,但我始终记得父母在我考上编制时那种终于放下心来的释然。

在编制内工作多年,我对公务员、事业单位的工作状态有一些了解,因此当叔叔婶婶说到让“学霸”表妹考公务员时,我的第一反应是反对,继而转化为无奈与唏嘘。

我总觉得表妹是人才,应该去做更加有价值、更加能够为国家和社会做贡献的职业,比如需要“超级大脑”的科研人员、工程师等等。这里没有贬低任何职业的意思,只是公务员,尤其是基层公务员,面对的可能会是微薄的工资收入和一地鸡毛。但不考公务员又去干什么呢?高精尖人才需要的是成几何倍攀升的努力,毕竟中国只有一个钱学森、一个袁隆平,更多的人即使从事科研工作也只会成为平凡的大多数。

想起以前在网络上很流行的一段话,大意是说:你受过很多教育,读过很多书,去过很多地方,最后还是回归生活面对柴米油盐酱醋茶。但我想受过教育的人,视野、格局与胸怀可能都会不同,见过了很多,面对了很多,对于人生的给遇才会坦然以对。

无论最终我的“学霸”表妹会选择大都市做一些“精英”工作还是会如父母期许的那样回到家乡做一份平凡的工作,我希望她的精神世界能够富足,这才会让她的人生变得不平凡,谁又能说平凡不伟大呢?

作者 | 古都浪桃桃 | 西安人

陕西省公考还剩不到20天 作为“上岸人”分享我的经验 2021年陕西公考:多个街道办岗位淘汰率超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