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随着一件件诗坛“大事”的发生,越来越多诗迷在思考:到底怎样的文字才算是诗。

如果随便把几个句子,用enter键一分行就算,那贾浅浅的文字或许也能叫诗。如果某天突然心血来潮,随便发几句牢骚写出来的文字也算,那网友们都可以是诗人。看多了这些无病呻吟的作品,我们才突然意识到:抛开所有华丽的修辞,诗歌应该是有由心而生的、带着灵魂的作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果非要举例说明,那本期笔者就跟大家说一首曾让清朝诸多文人都为之动容的妙诗。这首诗的作者叫什么名字我们不知道,只知道他的身份是一个乞丐。

这件事发生在嘉庆年间。那一年的冬天,又有一个乞丐在寒冬腊月里冻死了。好心人看他可怜,就把他送进了义庄交给专人收敛。而义庄人员在他身上,却发现了一张纸条,纸上写了几行字。义庄的人也不认识写的是什么,就把字条拿给众人看。人群中正好有一个文人,他一看才发现这写的是一首诗,内容如下:

身世浑如水上鸥,又携竹杖过南州。
饭囊傍晚盛残月,歌板临风唱晓秋。
两脚踢翻尘世界,一肩挑尽古今愁。
而今不食嗟来食,黄犬何须吠不休。

当文人把这首诗念出来给大伙儿听后,几个识字的年轻人低下了头。很显然,他们认为这首诗写得比自己有水平多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后,曾有人四处打听这名乞丐的真实身份,却一无所获。后来这件事传到了县令耳朵里,他读完这首诗后,默默地派人好好安葬了乞丐。如今此诗已经成为了一首经典诗词,而它要表达的内容则令无数文人惭愧不已。

文人们之所以惭愧,是因为乞丐的风骨和水平,都远超过他们这些读书人。诗的前两句,写的是自己要饭的经历。一开篇就是一番感慨,感叹自己的身世如水上鸥一般飘零,每天他都拄着拐杖四处行走。一个“浑”字,可谓是点睛之笔。

中间两句则截取了傍晚这个时间点,对自己的生活进行白描。虽然穷,但他过得却很有诗意。饭囊装的是残月,临风唱的是秋歌,自有有一种惬意。但同时,文字中也有一种淡淡的忧伤。这样的意境让笔者想起了影视剧中落魄的唐伯虎,世人皆醉我独醒,或许就是这种感触。

五、六两句是全诗最有豪情的部分。这是一组极好的对仗,用“一肩”对“两脚”,这尘世界想来是容不下诗人了,他的愁不只是愁自己,而是一种关乎古今的大愁。只是临终前他到底在思考些什么,我们永远不会知道。

最后两句则抒写的是诗人的志气:不食嗟来之食,不理黄犬之吠。在字里行间,我们似乎看到了一个看淡一切的文人,在用生命写下最后的字句。

这首诗之所以能风靡至今,是因为它的每一个字都是发自内心的。反而当代诗坛的文字,又有几人能做到如此有血有肉?近日,易中天先生在倡导大伙儿读书时,提出了一个建议:不读没有性情的书。其实对诗歌也是一样,没有灵魂的字句是无法感染人的。这首乞丐诗大家喜欢吗?欢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