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讯 记者夏嘉雯 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以下简称广州实验区)产业的导入有了明确规定。5月10日, 15届140次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产业导则》(以下简称《导则》)。

《导则》提出,根据广州试验区“一江两岸三片区”的空间格局及各片区现有产业基础、资源禀赋,全面统筹各片区差异化布局。到2022年,广州试验区内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规模初步形成,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规模超600亿元。到2025年,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规模超900亿元,产业数字化覆盖率过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广州市琶洲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南都记者 冯宙锋 摄

构建“一江两岸三片区”空间格局

广州试验区位于广州中心城区,选择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发展基础较好的琶洲、广州大学城、广州国际金融城、鱼珠等连片区域,构建“一江两岸三片区”的空间格局,总面积约81平方公里。

其中,珠江南岸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产业创新集聚区,即琶洲核心片区(含广州大学城),将发挥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广东省实验室(广州)等重大创新研发平台以及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高校科研和人才资源,依托龙头企业,重点发展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数字技术产业,形成一批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领域的原始应用创新示范。

珠江北岸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产业融合发展区包括广州国际金融城片区和鱼珠片区。广州国际金融城片区大力发展数字金融、数字贸易、数字创意以及各种消费新业态、新模式。鱼珠片区打造以区块链为特色的中国软件名城示范区。发挥黄埔港优势,推动航运、贸易与数字经济融合发展。

明年广州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规模将超600亿元

根据广州试验区发展基础与形势,广州试验区2022年和2025年产业发展目标也在《导则》中予以明确。

到2022年,广州试验区内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规模初步形成,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规模超600亿元,产业数字化渗透率不断提升。高新技术企业新增2100家、技术合同成交额1500亿元,投融资服务机构超过300家。建成一批全国领先的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和成果应用转化基地。培育一批有技术和人才竞争力的数字经济领军企业,重点企业超过1000家,新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类型企业超过500家,区域数字经济示范引领作用不断增强。

到2025年,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规模超900亿元,产业数字化覆盖率过半。高新技术企业新增2400家、技术合同成交额1700亿元,投融资服务机构超过400家,主要科技载体和基地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形成新一批创新创业项目带动示范。培育重点企业超过1300家,新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类型企业超过800家,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催生的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成为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动能。

琶洲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

基于各自基础禀赋 各片区差异化布局

《导则》提出,根据广州试验区“一江两岸三片区”的空间格局及各片区现有产业基础、资源禀赋,全面统筹各片区差异化布局。

琶洲核心片区(含广州大学城)建设数字经济与总部经济创新合作区、创新融合拓展区、知识产权保护基地和科技成果转化中心。

其中,琶洲重点发展移动互联网、云计算与大数据应用、高端软件服务、物联网及车联网、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网络安全产业,建设数字创意、智慧城市、数字贸易、金融科技创新基地,打造智慧社区、智慧法庭、智慧会展、智慧交通、智慧物流多应用场景。利用琶洲区位优势,引入国际注册技术转移经理人认证服务,提高技术转移专业服务能力。

广州大学城打造一批公共实验室和科技孵化平台,共同发展大数据、云计算、数字创意、智慧医疗产业,形成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集聚区、人工智能产业集聚区。

广州国际金融城片区积极打造粤港澳金融合作示范区和金融科技先行示范区。重点发展数字金融,引进国内外知名金融机构或区域型总部企业,探索打造全国性数字金融基础设施创新平台及数字金融创新中心。发展数字文化,培育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动漫游戏品牌和电子竞技项目。积极发展数字服务贸易,集聚一批行业性、区域性数字服务贸易品牌和龙头企业。大力发展新业态新模式,积极打造“移动支付数字商圈”,发展电商直播、无人销售等服务新业态。

鱼珠片区发展5G通讯及集成电路核心零部件、AI+软件、信创+区块链、数字贸易等产业,发展数字化工厂和无人工厂。形成国家高端智能装备产业基地、工业互联网示范基地、高端服务业产业基地、信创产业基地和基础软件战略基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广州试验区将构建“一江两岸三片区”空间格局。

鼓励广泛开展与各类智库机构合作

《导则》还明确,优化招商引资环境,开放多种应用场景。创新招商方式,优化招商引资政策。鼓励试验区内广泛开展与各类新型智库机构合作,提倡组建智库联盟和企业实验室联盟。完善土地、人才、宜居性、营商环境等相关配套政策,吸引全球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领域顶尖企业。

如何做好产业融合与产业协同?《导则》规定,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加快技术和市场的精准对接,促进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产业从技术到应用场景的转化。

在创新链与产业链融合方面,《导则》明确,支持企业联合高校和科研院所共建研发中心、技术联盟、产业基地等,就共性技术和应用场景开展联合攻关。依托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和引才引智工程引导和优化创新链布局。

在新兴技术与传统产业融合方面,《导则》提出,以培育人工智能产业为重点,构建“新技术+实体经济”、“新技术+重点产业”的融合体系。积极落实和推动“揭榜挂帅”,在人工智能和数字经济领域选拔“领头羊”,培育“尖刀班”,加快人工智能产业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搭建科研平台加快实现关键核心技术突破

《导则》同时提出,打造区域协同生态。建设运营一批产业孵化加速平台,引入一批技术和资源领先的头部企业。盘点产业载体和市场主体,推出新技术应用、新模式创新和新业态集聚的场景应用市场图谱。鼓励各区结合自身基础和优势,通过平台建设、产业链培育等手段,与广州试验区共建产业生态。

此外,广州试验区将制定人工智能和数字经济产业链全景图和产业招商地图,建设一批重点领域培育和加速载体。建立人工智能和数字经济领军企业、独角兽企业和种子企业培育名录。支持国有技术转移机构、创投企业与本地院校合作推动人工智能重大成果转化。

《导则》还提出,要发挥琶洲和大学城企业、高校、科研院所集聚优势,瞄准前沿核心技术,搭建科研平台。依托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广东省实验室(广州)及其他重点实验室、新型研发机构和企业技术研究中心,加快实现一批人工智能关键核心技术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