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郭沫若,许多人都知道,他的文学造诣很高,甚至跟鲁迅齐名,郭沫若的头衔有很多,现代文学家、历史学家、新诗奠基人之一等等,此外他在考古方面也很有研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过郭沫若也是一个毁誉参半的人,他曾和鲁迅在报纸上对骂,更因为在准备不足的情况下,导致大批国宝被毁,被人称为“无耻文人”。

郭沫若的成就也还是很大的,其担任的职位也很多,他曾是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学科部主任,历史研究所长、中国文联主席等,其影响力还是比较大的。

1978年6月,郭沫若在遭受疾病折磨之后,于本月12日治疗无效在北京去世,时年86岁,这个年纪也算是高寿的,郭沫若死后他的后事是如何处理的呢?

以郭沫若的身份和担任过的职务来看,他符合葬在八宝山公墓的条件,葬在八宝山上的一般是领导人、以及科学家和烈士等有贡献的人士,郭沫若满足其中一些条件。

而且据郭沫若长子郭和夫说,“父亲生前是想葬在八宝山的。”这样看来应该不假,毕竟能葬在八宝山,是对生前的一种肯定,然而在追悼会之后,郭沫若没有葬在八宝山。

这是为什么呢?这还得从郭沫若生前的一次家宴说起,宴会上有郭沫若的前妻,日本妻子郭安娜,原名佐藤富子,她是一个被郭沫若抛弃的女人,此后却终身没有再嫁。

宴会上郭沫若谈到死后希望葬在八宝山,郭安娜却说“不麻烦党”,就这样断绝了郭沫若想葬在八宝山的念头,郭沫若也在考虑之后决定了,死后不葬八宝山,而是葬回老家。

不过那个时候国家在推行火葬,郭沫若作为一个有影响力的人,他也是在倡议书上签字了的,于是他在临终前选择学周总理,希望死后把骨灰撒在他最爱的地方——昔阳县大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郭沫若曾到大寨学习考察,曾说“我还会回来的!”如今郭沫若葬在大寨也算没有食言,他的骨灰被撒在大寨的田野间,融入了大寨的土地,1989年,当地村民为他建了纪念碑,如今游人不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