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的多样性造就了诸多不同文明的璀璨精彩,使得居于世界不同角落的人们看到不一样的色彩;而我们之所以能够见证这些文明的震撼,也是由于民族的多样性。

一方水土供养一方人士,独有的土地孕育本土子民,具有独立思想的子民成就了各不相同的文化,这所有的一切都离不开“人”。人与人交往、繁衍,有了众多族系,形成了部落亦或民族。各个民族又血脉汇集,化为了国家。

由于庞大的民族支系,中国对于民族一词的释义拥有更深的理解。五十六个民族熠熠生辉,在华夏大地各自散发着魅力。也许是因为信仰、人文风俗的不一,除却汉族以外,其他的五十五个民族似乎拥有更为神秘的色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寻求庇佑反被利用的东南亚苗族

苗族作为极具代表性的一个民族,其所糅杂的复杂背景也使其更加迷离。苗族在中国拥有近千万人口,是我国最古老的少数民族之一。

对于苗族的起源,当今史学界也有着不同的观点,目前比较主流的说法有东来、北来、世居以及南来四种。

其主要聚居于湘鄂黔渝交界的武陵山区及其毗邻的黔东南苗岭、月亮山、黔南大小麻山、广西大苗山、滇黔川渝乌蒙山等,此外在贵州、湖南、重庆、广西、云南、湖北、四川和海南等地,可谓分布甚广。

但是很多人可能并不知道苗族其实是一个跨境而居的国际性民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除却中国境内,苗族在东南亚地区的越南、泰国、老挝和缅甸等地以及拉丁美洲、欧洲、北美洲和大洋洲等均有分布,且规模不小,这是由于17世纪开始,因受到朝廷的欺压,苗族居民渐渐往西南迁徙,有少数居民便迁移到了东南亚的山区。

到如今,单美国境内便有26万苗族人的存在。而移民至美国的苗族人大多数以越南、老挝等地的苗族人为主。提及到这两个地区,大多数人会想到越南战争

越南战争主要是由美国等资本主义阵营国家支持的南越(越南共和国)对抗由中国和苏联等社会主义阵营国家支持的北越(越南民主共和国)和“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阵线”的战争。

越南战争是二战以后美国参战人数最多并且影响最大的一场战争,最终结果以美国战败,越南人民军和越南南方民族解阵线推翻越南共和国,并且统一越南全国告终。

美国一直是个有着巨大野心的国家,随着新中国的成立和中苏同盟的形成,国际形势动荡,尤其中美两国在朝鲜战争中的对抗和中国对越南民族解放运动的支持,美国更深刻地体会到了危机感,明白了潜在的威胁。

美国除了在亚洲积极扶持日本抵制新中国的动作,还把手伸向了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和经济价值的中南半岛。

面对着越南民族解放运动中颇占地位的新中国和苏联政治机构,美国亟待放置共产党在亚洲的进一步扩张,以保证美国的安全利益。美国意识到了该地区的重要性,便将主意打到了苗族人的身上。

彼时的苗族人在东南亚所受的待遇并不好,由于受到当地政府的压迫,他们急切地希望能够摆脱此种困境。在美国的鼓动之后,当地苗族居民加入了越南战争。

美国联合了南越对北越、老挝、柬埔寨进行了侵略,而这个时期,老挝当地的苗族高地民族是亲美的。对于他们而言,与其受到老挝主体民族的压迫和欺凌,倒不如揭竿而起与美国统一战线拼搏一番。

而实际上,美国的诺言也只不过是空有其表的一张纸上承诺。这些苗族居民并没有太多的意识形态,简而言之也只不过是美军想拿来取胜的人形傀儡罢了。

而这,就是26万苗族的美国梦,背后所经历的背叛和鲜血,最终铺成了这条移民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辗转几番终得身份认可

而让大家没有想到的是在越南战争中,美国输得十分彻底。战败之后,美国在1975年选择了撤军。而当时傍身于美国的当地苗族居民失去了仅有的庇佑之后,陷入了更为难堪的境地,因为背叛选择了美方,他们受到了越南和老挝的血腥报复。

在该场战役中,苗族人民本就损失惨重,现在又受到了极端报复被屠杀,无数苗族人被处以极刑。为了躲避屠杀,活下来的苗族人藏匿在了老挝和越南交界的深山老林之中,与社会脱节,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苗族难民”。

其实当时苗族作为美国人的特殊游击部队的条件则是美军许诺战争结束后帮助他们迁徙至美国境内,或帮助他们建立苗族国家,实现民族统一。

不过最后的结果也许连美方都不曾想过自己会战败。美军自身难保,仓促地撤离,曾经对当地苗族人民许下的承诺也早已抛之脑后。

美国的所作所为在国际上引起了巨大的舆论,国际形象一落千丈。直到七八十年代,美国颁布了《1980年难民法》,首次将难民政策系统化,这些“苗族难民”才进入美国境内。

实质上越南战争结束之后也有少数东南亚苗族移居美国,但数量十分少,并且获准的都是此前当过兵为美国作过战的居民及其直系亲属。

据统计,最早一批进入美国获得正式身份的苗族人约仅有三千余人。到二十一世纪初,美国最后一次接收了居住在泰国的老挝苗族难民。经过两代繁衍,美国目前的苗族数量高达26万。除了逃亡到美国,许多苗族人也逃到了西方的其他国家,比如法国等地。

以难民身份进入到美国社会的苗族在初期也是举步维艰。虽然当时大部分人已经取得了美国的国籍,但是其本身所携有的民族风俗和宗族特色也让他们难以融入现代化发展飞速的美国。当处于一个完全陌生的文化体系中,他们的自身认同感急需得到肯定和救赎。

逐步融入现代美国社会的苗族

在一个全新的社会,固守本分显然并不能够满足宗族的现代化发展。历史的洪流以迅猛的速度超前湍流不止,位于河床底部的小沙石也在所难免地被迫滚动着前进。

迁徙安居于美国的第一代苗族人迫于历史原因不得不强化彼此之间的联系和认同度,整体社会环境基本处于原始状态的苗族人想要融入美国必定要做出牺牲,从饮食起居的改变到文化风俗的易改皆有涉及。

美国当初在接收这些难民时,对其实施了分散安置的政策,希望其能够尽快地同化到主流社会,这也就迫使了这个群体原有宗族组织的涣散,触发了苗族人民内部认同感危机。

对于他们而言,原来的传统农业也显得不足以维持生计,从业结构也从唯一的农业模式转变成为多样化模式。苗族商业化也慢慢发展崛起,成为当地苗族群体的主要经营模式。

此外,由于群体聚居的大家庭模式的改变,许多习惯群居的人们不得分散居住。由生活环境导致的伴生的文化系统也随之产生变化。在适应新型的生活方式时,放弃原有的文化体系学习新得文化体系成为了必要选择。而经此带来的大小文化冲突也难免时有发生。

在苗族内部适应美国整体大环境的同时,美国社会也在调整相应的措施政策。美国的福利改革法案出台,对这些沦为难民的苗族人提供了专项基金,在经济和教育等各方面实行了相关政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相关法案希望难民能够掌握一些生存技能来脱离依傍福利政策生存的局面,以缓解整个国家的经济压力。但是令人遗憾的是,最终该项政策所起到的效果也是杯水车薪,对美国社会造成了一定的经济压力。

二十世纪后期,偏向于美国文化认同的部分苗族更为关注个体在美国社会中的经济作用,他们认为获得经济地位上的成就有益于其成为真正的美国人,落叶不归根的他们对于接受美式文化教育得心应手,但是究其根本来讲,这还是民族文化得不到实质认可所引发的效应。

时至今日,繁衍到第二代的美国苗族对于苗族的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更为薄弱,在系统的学校学习中,对于美国人身份的偏向性发展已经成为根深蒂固的思想,这也成为了这一代人整体亲美的关键性因素。

历史因素所带来的现状致使他们无路可退,对于他们而言,他们无根可落,无处可去,在美国扎根安居乐业是他们最稳重的选择。而成为真正的美国人也是他们这一代最根本也最渴望的需求。

对于本就是移民群体组成的美国来说,如今逐步发展起来的苗族带来的影响力以及领导能力从某些角度来说促使了美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他们也正在一步步包容、认可这个历经多次迁徙的外来民族,也是对这些定居美国的苗族人民的正面认同。

这条附着鲜血和背叛的移民路充满了荆棘和辛酸,纵观苗族的迁徙史,也反映了一个亘古不变的历史法则:一个民族的历史变更多带着不可言说的血泪史,从过去裹挟至如今的遗留声响既是警钟告诫着人们,也是对未来美好的展望。

历史是冰冷的,留在书册上的一行行字眼都是一个民族血肉丰满的前进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