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肯定的是,大江大河入海口处容易形成大城市。这原因很好理解。

入海口处天然可以形成冲积平原和三角洲。这些地区土地肥沃,而且多水,特别适合发展种植业和养殖业。加之,江河本身具有航运价值,入海口航道、港口众多,物流频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人流物流汇集在一起,经过长年累月的发展,很容就会发展成为大城市。

当然,在传统农业社会,入海口处形成大城市的优势还不明显,一旦海洋时代来临,城市发展的势能就会加速迸发。

上海、广州等城市在清代以前不温不火,在近代以后带得以迅猛发展,正是这个道理。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得出这样结论,入海口处要形成大城市必须具备几个条件:

一是有冲积平原和三角洲,天然集聚人口;

二是内河航道要畅通,最好有深水港,不然怎么搞运输,进行贸易;

三是入海口存在的时间足够长,给成长成为大城市留足时间。

对于以上三个要素,黄河并不完全具备,尤其是后两者,黄河几乎没有优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黄河流域天然集聚人口,这倒不假。黄河中段流经黄土高原,每年都会携带十六亿吨泥沙,其中有十二亿吨流入大海,剩下四亿吨长年留在黄河下游,形成了肥沃的冲积平原,非常有利于种植。

事实上,这也是黄河流域开发较早、流域内人口较多的原因之一。这一点,黄河比长江、珠江更有优势。

然而,黄河在航运和“始终如一”上却远远不如长江和珠江。

一方面,黄河虽长,但水量季节变化明显,年径流量不大,仅为长江的1/17,是珠江的1/8,而且地区分布很不均匀,呈现由南向北递减的态势。

另一方面,黄河容易沉积泥沙,河道较浅,尤其是下游泥沙淤积形成地上河,不利于港口建设。

以上两个方面注定了黄河没有太高的航运价值。

然而,最为关键的还在后面。那就是历史上黄河频繁改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民间有谚“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 ”。统计资料表明,在公元前602年至1938年间,黄河决口泛滥1500多次,较大规模的改道20余次。

决口次数多了,势必发生改道。而频繁改道的结果,就是造成了黄河入海口的变化。根据史料记载,1938年以前,由于自然和人为原因,黄河入海地点先后有七个地方,分别是:

由沧州入渤海,由利津入渤海,由天津入渤海,由云梯关入黄海,由淮河入黄海,由利津入渤海,由淮河入黄海。

现在的黄河入海口在山东东营,那也是1947年堵复花园口后,黄河得以北归的结果。而1947年距离现在只有短短60多年的时间。

这么短的时间,想要发展成为一个大城市不容易。又由于黄河自然航运价值缺失,以及流域内发展水平相对不高,腹地延伸有限,更加制约了大城市,尤其是特大城市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