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21年5月10日 《内蒙古日报》 第6、7版)

呼和浩特市:六大产业集群发展空间无限

入夏的呼和浩特市,处处迸发着发展的活力、涌动着发展的浪潮,呈现着无限的发展机遇和蓬勃的发展力量。

随着京呼高铁的通车,呼和浩特市已经进入京津冀“两小时经济圈”。产业特色鲜明、资源要素集中、发展潜力巨大、广阔商机无限的呼和浩特市,受到全国投资者的广泛关注,乳业、生物医药、光伏、数字经济、现代物流、文旅六大特色产业集群正在迈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空间无限。

打造“千亿级乳产业集群”,让“中国乳都”享誉世界

推动产业链往下游延伸,价值链向中高端攀升,重点推动伊利现代智慧健康谷、蒙牛乳业产业园两大乳产业项目达产达效,打造“千亿级乳产业集群”,让“中国乳都”享誉世界。这是呼和浩特市“十四五”规划为乳业振兴描摹的宏伟蓝图。

今年,伊利现代智慧健康谷将开工建设液态奶工厂一期及国创中心、物流园区等产业链项目;蒙牛乳业产业园将实施全球质量中心、研发中心项目,开工建设低温、鲜奶、奶酪3个工厂。

与此同时,盛健山羊奶、正大集团生猪屠宰加工等项目以及生鲜食品零售和冷链物流建设也在积极推进,呼和浩特市绿色食品产业正在逐步壮大。

乳业是涵盖农牧业、制造业、服务业的代表性民生产业,与人民健康、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稳定扩大消费和推进乡村振兴密切相关。伊利现代智慧健康谷项目将直接带动30至50个大型现代智慧牧场建设,建成后预计创造GDP超过1000亿元,累计财政收入900亿元,直接和间接带动就业超过50万人。蒙牛集团在“再创一个新蒙牛”的跨越式发展中,将全面推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

打造世界级动物疫苗生产和研发基地

4月23日,呼和浩特市发改委向媒体通报2021年重点项目推进情况,今年,呼和浩特市围绕特色产业、民生保障、生态环保、基础设施等重点领域,精心谋划实施重大项目564个,项目总投资6694亿元,年度计划完成投资780亿元。其中,特色产业领域重点推动建设项目54个,除打造千亿级乳产业集群外,打造世界级动物疫苗生产和研发基地也成为重点建设的项目。

金宇集团作为已建成的全球最大口蹄疫疫苗生产基地,成功打造自治区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并拥有“兽用疫苗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高级别生物安全实验室”“农业部反刍动物疫苗国家重点实验室”三大国家级实验室,作为国内产品品类最齐备的动保企业,2020年,金宇国际生物科技产业园一期及高级别生物安全实验室也建成运营。

今年,呼和浩特市将加快推动金宇国际生物科技产业园、金河佑本动物疫苗生产基地等项目建设,积极推动生物制药向试剂、注剂、片剂及新品研发方向转型,同时引进落地一批疫苗检验检测、生物安全等产业链配套项目,为打造世界级动物疫苗生产和研发基地打下坚实基础。

打造全国产能最大、技术最优的光伏产业基地

光伏电站示范项目

在《呼和浩特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打造光伏产业创新链成为呼和浩特市打造产业技术创新高地之一,要发挥金桥光伏产业园产业集聚优势,打造龙头企业技术创新联合体,支持多晶硅、单晶硅、太阳能电池制造、组件封装、光伏电站等全产业链关键技术攻关和产业化示范,促进光伏产业跨越式发展。“十四五”期间,该市将实施中环光伏单晶硅五期及扩能、华耀光电单晶硅切片等项目,进一步扩大优势产品产能,鼓励发展太阳能配套产业,吸引单晶硅炉、太阳能电池组件、光伏并网逆变器等装备制造项目落地发展,建成我国重要的太阳能硅材料研发和生产基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呼和浩特中环光伏材料生产车间

今年,该市将牢牢抓住碳达峰、碳中和计划的重大机遇,保障中环五期及扩能、华耀光电达产达效,并配套引进产业链中下游项目,打造以光伏产业为核心的新能源产业集群和全国产能最大、技术最优的光伏产业基地。

如今,内蒙古的资源能源优势和传统产业基础都面临着转型升级的迫切需要,作为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市正在大力发展的新材料、新能源产业,市场前景不可限量,该市正在推进的燃料电池电堆等项目,都具有无限的市场空间。

大数据应用在首府市场前景不可限量

大数据应用

2020年,呼和浩特市获批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并开通运行,中国“金融云谷”启动建设,青城之光在全国高性能计算机中位列第4位,进入我国运算能力最强超级计算机行列。

呼和浩特市位于北纬40°-42°之间,是国际公认的大数据产业“黄金纬度区”,其气候条件可以为数据中心节约降温成本45%以上,并且能够极大地延长服务器的使用周期。打造以大数据、云计算为重点的信息技术产业集群,成为该市不二之选。

目前,呼和浩特市作为全国唯一的基础设施统筹发展类“国家大数据综试区”,依托和林格尔新区、科技城2个核心区域,已形成“两大产业园区、三大数据中心、一批大数据应用”的发展格局。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三大运营商在该市投资近500亿元,华为、百度、腾讯、浪潮等企业都在该市布局,110家应用企业已经入驻,相关上下游企业达到400多家,已经初步形成了大数据技术研发、服务器制造、数据存储、超算及各类应用为一体的完整生态产业链。

内蒙古和林格尔新区中国电信云计算内蒙古信息园。

呼和浩特市服务器装机能力已经达到72万台,2021年可达145万台,远期规划可达368万台,规模全国第一;呼和浩特地铁采用业界先进的城轨云解决方案,已建成的“多业务多线路的城轨云项目”,是全球首个城轨云。该市的大数据产业,已经具备了很好的发展基础。

如今,呼和浩特市正在全力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全力推动数字经济在重点领域的应用。“城市大脑”今年1月已上线启动;爱青城APP于4月29日正式上线;伊利集团率先建立了产品追溯程序和母乳研究数据库;蒙牛集团建成全国首例乳业智能制造数字化工厂;蒙草集团建成草原乡土植物种质资源库;25家登云服务商完成2700多户企业登云;4家企业建成自有工业互联网平台;呼和浩特市政务服务信息平台与国家、自治区实现共享交换连接……

今天的呼和浩特市,既是数字新技术的“试验场”,也是数字新模式的“练兵场”,更是数字新业态的“培育场”,大数据应用在首府的市场前景不可限量。

打造以区域休闲度假中心为引领的文旅产业集群

呼和浩特市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这里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这里有2300多年的建城史,这里是草原丝路的必经地,这里是我国第一个民族自治区的首府。呼和浩特市自然风光独特、旅游资源丰富,壮丽辽阔的土默川平原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巍峨壮观的大青山构筑起一道“山城相依、绿色绕城”的生态屏障,雄浑磅礴的黄河水演绎着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的交融碰撞,正在加快建设的北部敕勒川草原景观文化旅游区和南部黄河景观文化旅游区,将为各地游客圆梦“大草原”、唱响“黄河谣”。

推动文旅产业深度融合,打造以区域休闲度假中心为引领的文旅产业集群,是呼和浩特市未来文旅产业的发展方向。今年,该市围绕打造京津冀休闲度假“后花园”,重点“一北一南”2个文化旅游区。北部要在沿大青山区域打造一批集“吃、住、游、玩”为一体的“敕勒川小镇”“敕勒川部落”;南部要将黄河沿线自然景观和人文历史资源有机结合起来,推动黄河大峡谷老牛湾旅游区创建国家5A级景区,加快神泉生态文化旅游区二期工程建设。借助伊利、蒙牛、蒙草等企业,大力发展企业旅游,积极发展生态游、研学游、快旅慢游等旅游新业态,为游客提供更丰富、多样化的旅游产品。

以区域物流中心引领现代物流产业集群

呼和浩特市区位条件优越、交通便利通达。这里是“一带一路”和“中蒙俄经济走廊”的重要支点,是我国向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是国务院批复的区域性中心城市,是除石家庄外距离首都最近的省会城市,是连接东北、华北、西北的重要枢纽,随着京呼高铁的通车,呼和浩特市已进入京津冀“两小时经济圈”,打造以区域物流中心为引领的现代物流产业集群具有了得天独厚的优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沙良物流园

今年,呼和浩特市要加快火车东站新商圈规划建设,建成投用大型商业综合体2个,启动内蒙古SKP旗舰店项目等,同时推进国家物流枢纽城市建设,加快中农联国际冷链产业园落地,开工建设韵达、申通等电商物流项目。

下一步,呼和浩特市还将启动建设新机场空港物流园,并以沙良物流园为主体、沙尔营物流园为补充,致力于建设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打造服务呼包鄂乌一体化发展的生产生活型商贸物流枢纽。

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今年以来,呼和浩特市围绕自治区建设“两个屏障”“两个基地”“一个桥头堡”的战略定位,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坚定不移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中国铁塔云化IT系统。

在筑牢祖国北方生态安全屏障方面,聚焦城市“一南一北”,即北部沿大青山、南部沿黄河流域等重点区域,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统筹高质量发展与生态保护相结合,打造北部敕勒川草原生态文化旅游区、南部黄河生态文化旅游区;聚焦群众的“心肺之患”,下大力气集中攻坚,完成57个村、6.35万户燃煤散烧综合治理任务,加快推动热源入呼工程和供热管网互联互通等工程。

在调结构、转功能、提质量方面,严格落实能耗“双控”要求,对耗能大户加快转型升级。按照首府和区域性中心城市定位,紧扣建设区域性交通物流中心、生活消费中心、休闲度假中心目标,大力发展总部经济、文旅、现代物流等产业,全力推进伊利现代智慧健康谷、蒙牛乳业产业园等重大项目建设。围绕乳业、生物制药等产业链、供应链部署创新链,落实“科技兴蒙”行动,不断提升科技创新支撑能力。

在深化改革开放方面,聚力打赢优化营商环境“翻身仗”,持续加大“放管服”改革力度。坚定不移扩大对外开放,围绕构建“东融、西联、南通、北开”开放发展新格局,推动综合保税区,跨境电子商务综合实验区等开放平台创新发展。

乳业蓬勃发展。

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聚焦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围绕新型城镇化、补齐民生短板、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等,实施高品质公共服务倍增工程,推进教育、医疗、体育、文化等公共服务均衡布局、提档升级;实施生活成本竞争力提升工程,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加大政策性租赁住房和保障性住房供应,持续推进大学生安居工程,打造“最具生活成本竞争力”的城市;实施道路交通畅通工程,建设智慧交通综合管控平台,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合理利用城市空间建设立体化停车设施,推进绿色便捷出行;实施城市更新工程,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功能品质,保留城市记忆;实施生态惠民示范工程,重点推进“山川河海”生态修复、燃煤散烧治理等项目;实施智慧韧性安全城市建设工程,做强“城市大脑”,构建智慧城市治理体系,实现智能感知就在身边、安全网络覆盖全域;实施全龄友好包容社会建设工程,聚焦“一老一小”和特殊群体,大力发展托幼服务和银发经济,把柔性关照渗透到城市规建管运各个环节中;实施美丽乡村建设工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践行人民至上

首府交出一份写满幸福的民生答卷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

党的十九大指出,要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

近年来,呼和浩特市委、市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始终将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加大对民生各项事业的投入力度。

民生投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例超过70%;

全市建成各级各类学校、幼儿园700余所;

全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包括自治区在内)总数达到2901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站)231所;

呼和浩特市到北京高铁全线开通、首府轨道交通1、2号通车;

高铁通车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地铁来了

仅2020年,解决“办证难、回迁难、入住难”项目275个、20.88万套;

一组组数据,见证着呼和浩特市民生事业发展取得的显著成绩,也让首府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更加充实、安全感更有保障。

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大力发展教育

呼和浩特市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不断推动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目前,全市共有各级各类学校、幼儿园700余所。仅2020年,就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19所,公办幼儿园和普惠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和超过国家要求标准。在解决外来人口子女入学问题上,全面推行“同城同待遇”政策。民族教育和民办教育的质量在全自治区走在前列。

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作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城市,呼和浩特市坚持把民族团结教育作为一项长期性、基础性、根本性的重要任务来抓,努力推动民族团结教育进校园,推动民族理论、民族政策、民族知识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从全面普及到优质均衡,从“一个都不能少”到“老百姓家门口的好学校”,今天,首府学生成长路径更加多元,教师队伍建设体系日渐完善,在全区教育工作中实现了走在前、作表率。

加快医疗卫生事业发展 为群众撑起健康“保护伞”

病有所医,是老百姓基本的需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呼和浩特市把医疗卫生惠民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基本建成覆盖城乡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重大疾病防治和卫生应急能力显著增强,满足着人民群众日益提升的看病就医需求。

目前,全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包括自治区在内)总数达到2901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站)231所,门诊部118所,医务所(室)54所,乡镇卫生院78所,村卫生室992所,个体诊所1270所。按常住人口计算,每千人拥有执业(助理)医师5.16人、护士6.2人、床位5.7张,均远远高出全区平均水平。在经济和科技支撑下,医疗诊断设备和诊疗水平也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同时,呼和浩特市不断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患者双向转诊,构建分级诊疗新格局。全市建成市级医疗集团3个、专科联盟48个、紧密型医联体10个、医共体10个,医联体覆盖全市321家医疗机构。

为适应信息化发展新形势,呼和浩特市制定了“智慧健康”总体规划,建设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实现与8家自治区级医院、5家市级医院、9家旗县区级医院和全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信息管理系统的互联互通。建成上联三级医院、下联旗县级医院、中蒙医院和乡镇中心卫生院、覆盖33家医疗机构的远程医疗协作网。

聚焦急难愁盼 为人民群众解锁“幸福密码”

平安首府

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呼和浩特市委、市政府回应民生热点难点,2019年年底以来,从最难办理的房本入手,为群众解忧办实事。

“2000年小区刚盖好的时候我就搬进来了,到现在已经有20多年了。得知呼和浩特市委、政府出台了关于解决房地产遗留问题的政策之后,我就一直在关注此事,今天终于拿到房本了。”2020年5月,家住呼和浩特市玉泉区新玉小区的居民王永军成为该小区第一个拿到房本的住户,如今,小区的所有居民都拿到了房本,这块压在他们心里20多年的“大石头”终于搬走了。

“以前下雨天,小区路面坑坑洼洼,不穿雨鞋肯定不行。如今改造后,和以前是天差地别。”家住呼和浩特市回民区冠丰家园的居民马跃告诉记者,原来坑洼的路面变成了吸水的海绵路面,沿路庭院灯也有了。大家最关心的停车位问题,也做了整理和规划,停车位规范后,乱停车现象也少了很多,整个小区舒适度大大提升。

据了解,2011年至2020年,呼和浩特市对1993个老旧小区进行了综合整治改造,截至2019年底,共投入50亿元,对2700万平方米老旧小区进行了综合整治改造,惠及居民约41.69万户、120万人。通过一系列老旧小区改造工程,呼和浩特市近2000个老旧小区焕发了新的神采。道路修好了,管网重铺了,门窗更换了,绿地也有了……这一切都让居住在老旧小区内的居民获得了更多实实在在、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感。

赛罕区前进巷暖心墙

2019年12月30日10时35分,G2410次复兴号高铁从呼和浩特东站驶出。这标志着内蒙古首条进京高铁正式开通运营。至此,呼和浩特至北京最短运行时间从9小时15分缩短为2小时9分钟,这不仅仅带给乘客便捷高效的交通服务,而且缩短了时间和空间的距离。随着京呼高铁的开通,对于呼和浩特深度融入京津冀“两小时经济圈”,吸引各类人才、产业、资金集中集聚,都将具有非常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就在高铁开通的前一天,内蒙古首条地铁在呼和浩特通车,内蒙古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于光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该条地铁的开通,对于提升首府的城市形象、基础设施质量以及公共服务是一个亮点,对于当地招商引资也能起到促进作用。截止到今年4月30日,首府地铁年度线网客运量达到1768.6万人次,地铁已成为首府市民和外地乘客抵呼后的首选公共交通工具。

“您好,这里是12345为民服务热线,请问有什么可以帮您?”市民拨打接诉即办民生热线后,立刻会听到这样亲切的接线声音,而这样的声音在呼和浩特市接诉即办受理服务中心不绝于耳。“12345 ,有事找政府”成为首府群众的口头禅。

呼和浩特市市民刘女士,买房后3年时间里,房子一直起墙皮漏水。因为房子漏水,物业就把市民的水表给拆了,导致市民一直没有水可用。呼和浩特市接诉即办受理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接到刘女士的电话后快速生成任务工单,工单经派送至多家单位后,权责不明确,形成疑难工单。呼和浩特市接诉即办指挥调度中心督办组现场督办,联系赛罕区分中心、中专路街道办事处、小区所属社区、开发商和小区物业等多家单位进行实地调查,明确具体职责。在现场督办下,市民诉求得到解决。这样的案例,在呼和浩特市接诉即办指挥调度中心每天都在发生。

再次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让百姓遇难事只拨一个号,呼和浩特市委、政府真抓实干,在最短时间内开通12345接诉即办为民服务热线,对56条政务服务热线进行全面整合,实现了“一号受理、按责转办、限时办结、定期考核”的一站式全程服务,并设置企业服务专席为企业排忧解难,构建起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模式。仅今年一季度,受理群众诉求168462件,解决率80.47%,满意率达85.62%。

一条条饱含温度的创新举措,积极回应着群众的“民生关切”;一项项民生实事的落地,化作生动图景体现在百姓心坎里、口碑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一项长期任务,呼和浩特市将不断增进民生福祉,擘画出新时代民生事业发展的新蓝图。

新征程再出发 首府开启乡村振兴新篇章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指出,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他还强调,要切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工作,让脱贫基础更加稳固、成效更可持续。

社区义诊活动。

近年来,呼和浩特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工作的重要论述,坚决扛起脱贫攻坚重大政治责任,聚焦“六个精准”“五个一批”,全面推进脱贫攻坚各项重点工作,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稳定脱贫,207个贫困村全部出列,2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由2016年的6404元增加到13591元。“十三五”以来,先后有近5万名党员干部、400多个帮扶单位、1000余家帮扶企业参与脱贫攻坚,有3个集体、4名个人获得全国表彰,向党和人民交出了战贫脱困的优异答卷。

食用菌产业

胜非其难也,持之者其难也。2021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起步之年,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围绕着“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呼和浩特市又迈上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新征程。该市将再接再厉,在政策衔接上跟进、监测帮扶上到位、产业发展上上水平、脱贫人口就业接续保障、扶贫资产监督管理持续强化,坚持五级书记一起抓,坚持发挥各级党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牵头抓总作用,坚持用好脱贫攻坚以来形成的好经验好做法……思路清晰、路径明确,在全面乡村振兴的新征程上行稳致远,以“三农”的高质量发展,擘画乡村振兴新蓝图。

良好的生态环境。

青城驿站

来源:内蒙古日报、呼和浩特日报

编辑:段磊

校对:王方

一读:王文艳

编委:阿拉腾

声明: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呼和浩特日报官方微信;本平台转载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