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今年5月突然开始流行一个词「反卷」——意思是不参与这场内卷了,力求挣脱那种对人呈全面围剿之势的高强度的世俗规则,以自己独立的价值体系来经营生活。

你可以说这是消极躺平,也可以说是积极抵抗。它也可能只是一种停留在概念上的世界观。

但既然有了这种世界观,必然有相应的方法论。作为打工人,我有时也会想,最简单的反卷方法论是什么。肯定不是上班摸鱼、应付交差,不是掐点下班,不是朋友圈把领导同事分组屏蔽,更不是心情不好就裸辞浪迹天涯。那是什么呢?

是好好吃饭。真的,是好好吃饭。

再苦再累再憋屈,也不能把胃委屈了。

前几天,我正在绞尽脑汁想文案,办公室两个相邻工位的小伙伴在绝望地闲聊,这俩一个网名叫红线,一个网名叫无双。红线问无双:“你每天最开心的事情是啥?”无双回答:“吃午饭。然后吃晚饭。”我一听,就插嘴问一句,为啥是吃午饭和晚饭。无双看着我,故作认真地说:“吃饭的时候血液集中在胃部,脑袋供血不足,就想不到别的事。”

好吧。我琢磨了一下,醍醐灌顶。这是本能反卷啊,深层次反卷。

刚到中午下班的点,红线对无双说:“走吧,请你吃面,好吃的面。”无双对红线说:“那好啊,我晚上请你喝酒。”

虽然她俩工资都不太高,租房子选的都是公司附近2500块10平米的那种合租房,但这一刻,我觉得她俩是赢家,是女主,是女王。每个人在吃饭的时候都是主角。于是我想,我也要中午去吃面,晚上去喝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工人的慰藉很简单,陪我吃面、陪你喝酒。

我在想我该吃什么面。虽说是为填肚子,但也不只是填肚子,就像工作间隙去楼梯间抽烟一样,抽的也不是烟,抽的是五味杂陈。我总觉得工作日午间下楼吃两荤一素的快餐太过像社畜。我不能在工位上像社畜,在餐位上也像社畜吧。

吃面好像不然,多一种畅快感、自在感,又兼有一份悠闲,似乎一碗面能让人自处为一个独立空间。

嗦面是一件很神奇的事,不仅刺激味蕾,还能让周围安静,全世界只有你和你眼前的一碗面。

想吃什么面很靠感觉来决定。有一段时间我啃完陈忠实的巨作《白鹿原》,顶礼膜拜,就特别想去吃油泼面。就像我第一次看《低俗小说》里萨缪尔·杰克逊杀人的时候先咬了一口手里的汉堡王,我觉得那个汉堡王怎么那么好吃,我也想吃。一样的。

更早之前王全安拍《白鹿原》同名电影,着重刻画过吃油泼面的场景——黑娃在秋收的关中平原上给东家干活的时候,蹲在麦茬地里吃大碗面,吃得太香了,野味十足,高潮感淋漓。

我坐在工位上思考“吃什么”这个终极难题,微信群里有动响了。无双在部门群里说:“楼下负一层新开了一家面馆,不错。”我问叫啥名,无双回复:“和府捞面。”

同事安利的东西,一般都要呼应两句。我说好,我也来吃。但我对捞面两个字有疑惑。会不会也是干的,不太湿?会不会吃出某拉面的一股车间佐料味?到了店面,我有点吃惊。很多人排队,但不喧哗。店里有很多书架,有股书卷气,像午休栖息之所。

但最重要的还是好不好吃,能不能实现「反卷」。意外的是,果然不错。

和府捞面是我吃过的比较符合大众口味的中国面。面条粗细程度刚好,没有因过细而缺乏扎实感,没有因过粗而让食客觉得有负担。老实讲,弹性口感和汤料口味让我想起曾在日本的体验。

横滨著名的拉面博物馆附近有一处面馆扎堆的食街,我吃过其中一家,记忆深刻,一直觉得中国不可能有那种级别的拉面,故总是念叨。我还是幼稚。中国人要有心做出好吃的面条,那不是分分钟的事吗。关键还是要有心。

我点的是经典酸辣汤雪花肥牛面。吃面的时候,倒想不起黑娃吃油泼面了,毕竟他待的是麦茬地,我待的是书房。事实上我把内卷和反卷这种概念全抛于脑后了,我觉得谁都卷不了我,我倒是可以卷面,有筷子就可以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用无双的话说,打工人要「反卷」,只吃面是不够了,还要喝酒,要在下班后约朋友喝酒作倾心之谈,时光才会深邃,生活才会荡漾,世界才会宽广。

无双说得有道理。但在哪里喝酒,是个问题。

王小波的《黄金时代》里,知青王二和陈清扬可以在山间茅草屋里作倾心之谈,甚至不用酒,因为他们俩都是天性浪漫之人,在哪里都可以谈。每天要上班的人,想在压迫的节奏和规整的两点一线之间找个适合倾心之谈的场所,不容易,可一旦找到,就好像推杯换盏的此刻就是黄金时代,这倒是酒的魅力。

我曾经在中式大排档喝酒,喝大酒,跟人称兄道妹,失控到痛哭流涕,但越来越不喜欢去了。邻桌的人总是长得奇形怪状,因喝多了大闹天宫,你耳朵能聋掉。这类场所卫生环境也往往比较糟糕,蟑螂地上爬很正常。

大排档的爽快就在于它坦荡,不卫生也是因为它摆得过于坦荡。/图虫

西式酒吧,读书的时候倒因觉得新鲜去过几次,出门抱着路边的树吐过几回。这些酒吧往往吃不到什么东西,永远是就着鸡中翼喝酒。这种地方不喝的话会尴尬,喝就容易喝醉。身边的朋友和同事去得越来越少了。他们说小年轻也少去了。中国人骨子里其实不适合那种很开放的西式酒吧。

日式居酒屋氛围倒是不错,适合小聚聊天,但好的日料太贵了,酒也贵,打工人抠抠搜搜吃不饱。而且居酒屋口味太小众,不符合中国人日常饮食习惯。去多了也觉得奇怪。现在都讲文化自信,中华饮食文化源远流长,现在竟没有适合中国人一边用餐一边喝小酒的酒肆?那历代文人怎么活过来的?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你得有这种温馨之所吧。

前两天看网易的一份《当代年轻人轻饮酒数据报告》挺幽默。它说在他们的调查中,有0.3%的人喜欢喝断片,有1.1%的人喜欢喝吐,还有1.4%的人喜欢喝到意识模糊。我对这0.3%和1.1%的人很好奇,他们的爱好竟如此不俗。

当然这份报告的主旨不在这儿,而在另外两个比例——21.7%的人喜欢喝一两口意思一下,59.2%的人喜欢微醺。报告得出结论:超八成的人喝酒更爱轻饮酒。

轻饮酒下的社交容易倾心,喝多了后则容易鬼话连篇,而且,不利于第二天打工挣钱。随着中国城市化程度越来越高,随着生活方式的真正城市化,朋友之间的聚饮应该是轻松惬意无负担的,不带强烈社交性质。所以类似居酒屋那样的中式小酒馆一定会多起来,否则不科学。

无双下班后请红线喝酒,只能喝到微醺,因为第二天还要值早班。红线邀请我一起去,我问去哪里,她说你跟我走,有喝酒的新大陆。

在这样的环境下嗦面,既自在又温馨。

我们走进一个书卷气很浓的空间。有人在吃面,有人在喝酒,或独自一人,或三三两两。跟江湖气、夜场、炸街气质的酒吧或小酒馆不同,这里灯光温和,气氛柔和,小年轻和中年人都在,互不相干,或沉默不语,或轻声言语。这里没有亢奋的情绪,甚至感受不到压力和焦虑。

红线点了一份炸黑金鸡块,无双点了一份包浆豆腐和炒饭,我点了一份毛血旺和几串烤羊肉。碟子不大,量刚刚好。红线点了一瓶314啤酒,我们喝起来了。我说,这地方不错,适合吐槽工作,适合互诉衷肠。红线说,我们不能聊工作,我们要聊红拂夜奔和苏东坡,聊多情却被无情恼,否则喝个酒也要聊工作,卷死人啦。

我们聊到王俊凯和易烊千玺哪个长得好看,我说王俊凯太奶油,易烊千玺轮廓更有戏,她俩不同意,一时争论不休。下酒菜太好,我几杯酒下肚,眼神开始有点恍惚。我看隔壁桌子还有人在慢条斯理地吃面。

无双说,这是能吃面、能吃菜又能喝酒的地方,和府新开的餐馆,就叫“小面小酒”。这名字倒是有趣,听起来里面坐着的都是唐伯虎和祝枝山。中国传统文化里雅致的小餐馆就该是这样,轻松写意,小酒拂面,今日何夕,共此灯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嗦口面、碰个杯,这么爽的套餐想不快乐都难。

一家面馆怎么还扩展到有酒喝,这倒是很新鲜。但细想一下,这也是极自然的事。和府捞面凭自身的独特氛围吸引了足够多的白领人群,而这群人又有明显的夜间餐饮需求,他们希望在这种拥有书卷气的餐厅里聚饮,喝最轻松的酒,吐最幽默的槽。因此,也就有了“小面小酒”。

无双说,反卷很简单,给自己留一点空间,下班后约两三知己,点两个小菜喝个小酒,微醺后躺平,看此生像潺潺流水,波光粼粼,一切没有想象的那么糟。

✎作者 | 列基美

欢迎分享到朋友圈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广告合作请联系微信号:xzk96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