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蒙古这个国家,老一辈人马上就会说:“啥蒙古国?就是外蒙古,以前和咱们是一个国家!”是的,在老年人的印象中,蒙古国就是以前的外蒙古,还是那片曾经被大清龙旗覆盖过的土地。在年轻人眼里,蒙古的存在感极低,在新闻媒体里偶尔听到也是有关蒙古的负面信息。让人印象比较深刻的是每年春季从蒙古戈壁刮过来的沙尘暴,证明了蒙古自然环境的严酷和脆弱。每当漫天风沙吹起的时候,迷得人们睁不开眼睛,任凭带着哨子的狂风打在玻璃上,沙沙作响。就是这样的国家,千百年来,和南方大国一直存在着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蒙古,这是一个我们既熟悉而又陌生的国度。这里是我国古代众多游牧民族的摇篮,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回鹘、蒙古等马背民族都把这里当成了根据地,狂飙突进的游牧骑兵深刻地影响了中国和世界的历史进程。

2000多年前,霍去病曾在肯特山封天禅地,窦宪曾经在杭爱山命班固写下不朽的《封燕然山铭》;1000多年前,月夜行军的大唐将士们在银色的大漠留下过足迹;800年前,这里是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的发祥地,蒙古铁骑就是从这里开始征服世界;400年前,这里属于大清的乌里雅苏台将军辖区,是中国最后一个大一统王朝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一百年前,当曾经的老大帝国无可奈何地从历史舞台上隐去的时候,外蒙古与它的祖国也开始了渐行渐远的历史进程……

1919年,北洋政府趁苏俄内乱之际,派遣徐树铮出兵收复外蒙和唐努乌梁海地区,全国人民都表示祝贺,孙中山还称赞徐树铮“功可比班超、傅介子。”

但徐树铮收复外蒙古毕竟是昙花一现。由于国内各路军阀大佬只热衷于内战,徐树铮很快被南调,造成蒙古空虚。正在这个时候,满血复活的苏俄红军进驻蒙古。在苏俄支持下,蒙古开始大踏步地走向独立,并且一步也不回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北洋名将徐树铮

1921年,蒙古人民党建立蒙古人民共和国,红色浪潮席卷蒙古。蒙古效仿当时苏联的斯大林模式,采取消灭宗教、牧业集体化等方式对社会进行改造。同时还成立了“文字改革委员会”,废除传统蒙文,将官方语言改为与俄语相似的西里尔字母,蒙古铁了心要从文化上和历史上和南方的母国进行割裂。

1945年初,美英苏三国首脑在雅尔塔举行秘密会议,故意背着中国把外蒙古独立了出去。随后,中苏两国进行了艰苦的谈判,但根本不能改变蒙古的命运。终于在日本投降的前夜,也就是1945年8月14日,条约签订了,156.6万平方公里的外蒙古正式独立。

蒙古与中国分离后,两国之间的国界还没有明确划分。这时,中国国内由于内战爆发,蒙古当局认为中国无暇北顾,决定趁机继续蚕食中国领土。于是,在1947年的5月至7月,在中蒙边境的北塔山爆发了一场激烈的战役,史称“北塔山事件”。

北塔山又称拜塔克山、拜山、巴塔克山,是中国新疆东北部与蒙古西南部的界山。北邻阿尔泰山,东南与哈浦提克山相接,西、南连准噶尔盆地,地理位置很重要,是奇台县进入阿勒泰地区的必经之路,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

北塔山

北塔山水草丰茂,景色优美,东西长约30华里,南北宽约20华里,山上遍布高大的原始森林,山坡是碧绿的草地,山上山下都有泉水;山中气候变化很大,冬季有很厚的积雪。在干旱的西北内陆,北塔山的植被条件算是比较好的,是优良的牧场。

这里自古以来就是我国哈萨克、蒙古等少数民族繁衍生息的地方,在山地高耸的断崖碣石上点缀着游牧民族的艺术杰作——古代岩刻画,生动地刻画了先民们劳动生活的历史场景。

就是这么偏远而又与世无争的北塔山,谁能想到,在1947年6月5日黎明,它的寂静被一阵阵震耳欲聋的炮声打破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47年5月,沿边境巡逻的中国军队在北塔山发现蒙军搭建的哨所和遗留的武器,便将情况上报。当时任新疆警备总司令的是宋希濂将军,他立即指示速派一个战斗力较强的连队进驻北塔山警戒,第一师第三团马希珍骑兵连奉命进驻北塔山。

1947年6月2日,蒙古边防军的两名军官来到马希珍连队驻地,对中方发出通碟,限48小时内撤离北塔山,否则蒙方将采取行动。蒙方的蛮横要求遭到马连长的坚决驳斥,他答道:“我们这里离你们外蒙古边界还很远,从来没有听说这带地方是属于你们的,我连奉命驻守此地,有守土之责,没有上级命令,我们是不能退出的!”

6月5日黎明,蒙古军队一个步兵营500余人,在榴弹炮6门,在5架苏制米格飞机的掩护下,向北塔山发起冲击。由于飞机上喷涂着红星标志,中方认为苏联空军介入了战斗。苏蒙军队还同时攻击了北塔山西侧的哈萨克部落武装。至下午2点15分,攻势被打退,但蒙军仍不断炮击至深夜。这一天战斗中,蒙军阵亡17人,负伤19人;中国军队阵亡11人,负伤4人。

当晚,马希珍向其上级骑兵第五军军长马呈祥发出急电,要求增援,并明确指出有苏联空军参战;同时派出连部通讯员,到哈萨克头领处求援。随后的几天,马希珍连部得到了哈萨克牧民的支援,面对强敌,坚守边防线,没有后退一步。

在“北塔山事件”中,由于有苏联空军的先进战机参加战斗,世界舆论一时哗然。从1947年6月至9月,先后有美国国际新闻处、美联社、纽约《每日新闻》、《纽约先驱论坛报》、法新社等国外媒体的记者,专程到北塔山做实地采访。中国国内报刊也都发有专稿,这场血战甚至被称为 “西北的九一八”。一个冷落的小地方北塔山,因为一场突然爆发的激战,一夜间名扬天下。

第一次冲突后,前线官兵都感到事态严重,司令部连夜命令驻奇台的骑一师第二团主力1500人前往北塔山增援。自迪化派出的兵团参谋组合骑五军参谋人员也迅速汇合,靠前指挥。马呈祥的骑五军另外从迪化抽调火箭筒、小炮部队若干,以及一个加强营,前出至奇台附近警戒后方。

6月7日早上8时许,苏蒙军飞机侦查扫射北塔山阵地。随后苏军喀秋莎火箭炮4门,重迫击炮4门,外蒙军榴弹炮12门,向北塔山阵地发起炮击。炮击结束后,蒙军骑兵60余名,步兵300余名,在苏军装甲车4辆掩护下,冲击中方阵地。中国军队沉着应战,将蒙军引入预设阵地内实施打击。蒙军曾在中午时两次突入中方战壕,双方展开白刃战,到下午4点,蒙军被击退。

其间,300名哈萨克骑兵猛冲蒙军侧翼,11点左右一度冲入其后方兵站,并摧毁其卫生所、燃料房等;下午2点,哈萨克头领单人独骑突入蒙军重机枪阵地,斩杀重机枪手两名,随后跟进的100余人摧毁6挺机枪,缴获2挺,用以扫射后续蒙军,至此蒙军侧后大乱,只得停止攻势。下午3点40分,中国军队还用机枪击伤一架苏军侦察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6月8日早上7点许,苏蒙军800多人,在30门火炮和20多架飞机掩护下,向北塔山再次发动更大规模地进攻。此时中方援军已经赶到,火力兵力得到加强,全体官兵顶住了苏蒙军的狂轰滥炸,与来犯敌军奋力拼杀,使得苏蒙军的进攻始终未能得逞,由于死伤惨重,敌军不得不撤退到出发阵地。

更有意思的是,中国军队在打扫战场时,在蒙军军官图囊里发现了一些用西里尔字母拼写的蒙文机密文件。经翻译后,发现是苏军驻蒙最高当局下达的行动命令,目的是将中国军队从北塔山地区逐出100公里,给北疆地区所谓的“”三区革命运动”分子南下清出道路。

北塔山战斗发生后,南京方面对苏蒙当局提出强烈抗议,双方互相指责。在外交和舆论战激烈进行之时,战场上的硝烟还是久久没有散去。6月26日和6月27日两天,苏蒙军队发起了开战以来的最大规模攻击。

26日中午,苏军炮火和飞机先轰炸1小时,然后1000余名蒙军骑步兵向北塔山冲击。中国守军顽强应战,哈萨克部落也派出200骑兵在北塔山北面发动反冲锋。战斗到下午4点,中国军队毙伤敌人80多人,自身伤亡50多人,打退了敌军进攻。

27日凌晨,在苏军驻外蒙集群司令员亲自指挥下,以63门火炮对我方阵地发动长达4小时的炮击。天明后蒙军1000多人再次发起冲击,宋希濂总司令急电勉励参战部队,要求前线官兵效法左宗棠之勇气,与来犯之敌决一死战。中国军队士气高昂,与冲上来的敌军展开白刃战,到10点左右战斗结束,我军毙伤敌人40多人。混乱之中,苏军竟然向与蒙军混在一起的中国军队开炮,蒙军叫骂不已。

7月3日,苏蒙军队发起北塔山战场最后一次有规模的攻势,出动飞机80多架次,投弹达200多枚,发射炮弹1700多发。但步骑兵未敢上阵地,仅在中方阵地前徘徊几分钟乱放子弹,便交差回府。此后战线逐渐趋于平静。

到了1948年,双方又不断发生一些小规模的零星战斗,直到1948年9月以后,北塔山一线的战事才正式结束。在这场战役中,中国军民不畏强权,以劣势装备顽强抗击敌人的飞机大炮,中国军队终于守住了战线,没有丢失一寸国土,现在的北塔山主峰就位于中国境内。马希珍和他的连队在牧民支援下,为了保卫中国领土奋勇作战,立下了不世之功。时间过得真快,一晃70多年过去了,现在已经鲜有人提起当时的“北塔山事件”。往事已成云烟,当人们翻阅地图时兴许还会找到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地方,也希望后人不要忘记那段厚重的已经尘封的历史。

图/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文/来源于凭阑听史,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