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山好水好无聊”,回乡青年的调侃,无疑是对部分农村文化生活跟不上时代节奏的生动反映。文化建设是新时代农村建设的重要一环,缺少深厚的文化底蕴,物质再充裕的乡村,也缺少灵魂。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当前,提升农民精神风貌,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不断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成为聚焦乡村振兴战略的一条重要精神主线。

那么乡村振兴战略下,怎样推进乡风文明建设?下面这4大措施或许值得借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提升乡风文明水平,要立足地方实际,不断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力度,改善人居环境。

近年来,在各地各有关部门共同努力下,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取得明显成效,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超过68%,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覆盖90%以上的行政村,乡村面貌焕然一新。同时,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仍存在一些问题,突出表现为:农民主体作用发挥不够,存在“干部辛苦干、群众背手看”的情况;整治任务重,资金缺口大,地方财政压力大;一些地方重建轻管问题还比较突出,运行管护有待提升等。

农民是乡村的主人,要切实提高农民参与能力,充分发挥农民在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中的主体作用。

在河南省南阳市镇平县朱岗村,就在不久前新修了一条“幸福路”。据悉,这条路就是村民自发组织修建的,该村管理者在“村振平台”上发布了修路的消息后,该村村民积极响应,踊跃捐款。在各方的配合下,这条路很快就修成使用,大大便捷了村民的生活。

“美丽乡村建起来,致富产业立起来”,还有无数个像朱岗村一样的村庄,正在不断向着美丽乡村的目标进发,全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

抓好农村群众精神文明建设

丰富的农业文化以及尊老爱幼、诚实守信、邻里互助、勤俭持家等传统美德,存在于乡村空间结构和社会结构之中。乡村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乡村文化建设的重要基础。

追求精神层面的提升,才能谱写乡村文化振兴新篇章。前段时间遮山镇在村振平台进行线上“乡村光荣榜”的投票活动,按照尊重赡养老人、懂得感恩、细心养育子女、勤俭持家、夫妻恩爱和睦、邻里团结友好等标准,评选出了7位光荣榜上榜者,引导农民群众见贤思齐、崇德向善,推动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

既要让农民“富口袋”,也要帮农民“富脑袋”。没有乡村文化的繁荣兴盛,就难以实现乡村振兴的伟大使命。只有不断增强乡村文化建设,才能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

积极传播农业知识

我们国家有着深厚的农耕文化。中华民族有着数千年的农耕史,以农耕文化为主要代表的乡村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知识的传承往往是通过文化这个脉络流传下来的。比如冬至、小寒这些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积累、传承下来的东西,现在仍然管用。有大量的古农书,民间有大量的古农谚,这些都是关于生产技术的传承。正是因为有这样一些知识的传承,才使我国古代农耕文明达到一种辉煌的程度。

为了科普农业知识,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村振数字乡村平台上,设有乡村课堂模块,还通过平台农村观察、乡村阅读等自有宣传账号,将农业新技术、病虫害防治等普及到村民,让人们及时掌握田间地头的生产,解决农民对农业知识的迫切需要。

发展各地的农耕文化,可以凝聚亿万农民同心筑梦的磅礴力量,为传统的农耕文化注入时代内涵。

引导鼓励乡贤参与家乡建设

常年在外,老家里的那些事总觉得很远,下一场雨、刮一阵风、庄稼有没有倒伏、小麦有没有丰收……对于远离家乡的人,这些信息就像收到一封封远方的信,熟悉又陌生。

在村振平台的村聊圈,有很多在外工作、创业的游子,他们关注着村庄的每一点变化,也牵挂着家乡的发展。如今政策对回乡创业的鼓励,更多的能够吸引到这些一直关注家乡建设的人们的参与。

提供好的平台,让乡贤道德模范、创业先进代表、外出打工的游子找到与家乡人们沟通的渠道,讲述自己的坎坷经历和感人故事,让百姓有所感悟,见贤思齐,能够进一步提升农民思想道德水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形成良好的乡风,能帮助农民树立发展信心,改变落后思想观念,主动摒弃陈规陋习,帮助农民提高思想道德水准和科学文化等各方面素质,凝聚人心、振奋精神、生发激情,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的精神动力。

作者/来源:村振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