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万,大约是一个工作在芜湖的工薪阶层,他25年的年收入,换做一个普通的工薪家庭,差不多是12年的收入。这个还是所谓的不吃不喝的,光用来买房的钱,乍一看十分的吓人。

其实在生活中,真没有几个人能一次性拿出150万来买房的。

换言之,芜湖有太多的人是以按揭的形式买房,首付三成,50万就可以买房了。按照上面的数据再这么一算,实际上一个普通的家庭,大约每四、五年就可以买(换)一次房。收入水平更好,资金周转能力更强,负债能力更强的人,还可以把这个周期再缩短一点或者把住房改善的条件再提高一点。

这个周期大致与楼市周期相吻合,也与楼市产品升级的周期相匹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之前有个网友这么问我:陶老师,芜湖地价卖得这么高,未来的客群在哪里?

实际上通过以上的计算,芜湖人的购房潜力是很大的。这还只是劳动的工资收入,并不包括其还有其他资产带来的孳息收益,中国高速发展的40年,早已藏富于民了,有些人并不靠工资活着。不知道大家的身边或在朋友圈,是不是经常有些游山玩水的朋友,反正我总能看到这样的逍遥人士。

他们不靠工资活着,而是靠资产收益。资产就包括房子,人们对楼市的趋之若鹜,自然就包括了对这份自由的梦寐以求。有了这份希冀,所以,开发商有时候并不像我们这样担心客群缺失,当房地产市场的整个氛围向上的时候,购房者实际上自己就会拔苗助长,节衣缩食地去买房。这个时候,开发商反而更担心自己的产品适不适时。

后台有网友留言,其中有一条留言颇有代表性:在你的字里行间中看到了难得的理性,可惜那些都一文不值。对此,我的理解是,在楼市行情高涨的之际,鱼眼却呼吁大家要冷静,不但没有效果,还会被市场嗤之以鼻,也包括积极投身楼市的网友。

因此,后台的留言常常有很多差评。差评越多,意味着楼市中的客群越多,因为他们根本就不相信楼市会下行。某种程度上,这就是一种群众基础,代表着是市场的主流意识,因此各地的地价就会越卖越高,房价越卖越涨。

毕竟民意不可违。

只是,这房价确实有违民意。

前段时间,有个网友咨询了这么一个问题:刚需想买个婚房,150万预算,位置不要太偏,比如马饮和万春,环境不要和安置房一样太差,不考虑学区,新小区二手都行,有哪些小区可以选择吗?

看到这个问题,我突然反省自己会不会真的太理性了。因为这位网友的提问已经出离了理性的范围狂奔“无知”(无任何贬义)而去了。当然,有一点他说对了,马饮客运站和万春板块确实是芜湖城郊区域,距离芜湖主城偏远。

但是,即便就在这样的位置,上个月月底,马饮客运站地块就拍出了楼面价超过一万的价格,还是名义上的,而万春的在售价格今年也越过1万/平,如果万春板块后面再要拍地,楼面价怕也低调不下来了。

高涨的行情之下,房价就显得寸土寸金。中心高地不断地向外延展,而外围也不断地向中心挤压,相互作用,形成芜湖房价坡峰。150万的落脚点在哪个位置呢?城南的元亩塘,城东的大阳垾,星星点点的个别盘可以满足需求,但也只能按最低标准买,不要装修,面积不超过100平。

更为严峻的是,150万的买房难题,在芜湖将变得越来越大。今年的地块主要在城郊区域,万春,马饮,江北,而核心区域的新地块,根本不是150万的人能考虑的。唯一能突破的,可能是要突破自己的认知界限,打破区域板块的藩篱,争取先上车。刚需,结婚都是迫在眼前的,越等待越迷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过,我倒十分认可他对买房区域的认知,只可惜资金筹集得不够充分。眼下芜湖在售楼盘的好房源越来越少了,尤其是均价不超过1.5万的,这就让150万显得很局促,总价低一点的房源不好,房源好一点的预算够不着。

两难之下,150万预算面临的选择只有两个,勒紧裤腰带,揠苗助长,将预算提高50万,以200万的预算在想要的区域内搏一搏;或者直走边缘,先在发展势头较猛的城郊区域上车,以五年的周期为换房目标,逐渐实现在主城落户的愿望。

当然也还有一个方式,也是一个网友提供的。用有限的资金在中心区域投资一套学区房,可以是旧房,面积不要太大,尽量全款,然后租房结婚,以房养租,积极存钱,以后再换房。这是我之前遇到的一个颇有前卫想法的网友,不知道后来他有没有实践。

买房无非两种,一种真的需要通过房子达到某种迫切的目的,比如结婚,上学,生养二胎等,还有一种为了改善生活,扩大居住面积,居住品质或者是通过多房来增加家庭收益,提高生活质量。但每一种买房行为都要考虑自己的生活实际,做出适合自己的行为。

150万的买房难题是当下房价问题的一个缩影,每个人都会从中看到自己的影子。感谢网友的留言,提问和交流,通过这个平台,让我看到得更多,思考更有价值。我是鱼眼,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