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9日,为期四天的第五届中国眼科教育论坛在汕头正式落幕。此次论坛聚焦“眼科人才培养,分享前沿技术,共促学科繁荣”,云集全国乃至国际知名的眼科名师大咖,汇聚最前沿的眼科研究成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会场图片。

作为特色环节,论坛开创性地打造16大专场,122场培训,实现眼科专业全覆盖,现场培训人次达861人,创全国眼科培训史之最。

南方日报记者现场采访了四位莅汕的知名眼科专家,他们在带来先进科研成果的同时,对如何推进青年医师教学培训,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到基层等方面均提出了各自的见解。

◎现场配齐手术设备

青年医师跟着大咖学手术

论坛开设手术培训专场,现场配备81台显微镜、11台玻切机、34台超乳仪及一批准分子激光、超声影像等先进设备,国内知名眼科专家手把手教青年医师学手术。第一天的培训人次就达502人,其中白内障和玻璃体培训专场吸引了近一半的学员。

张铭志正在为学员讲解。

白内障专场由汕头国际眼科中心教授张铭志挂帅,与国内多位专家学者一起立足规范化操作,着眼细节,为学员逐一剖析白内障手术过程的各个分步要点。来自山西的李医生感叹道,通过导师手把手的牵引,一次两次,他慢慢积累足够的勇气和正确的方法,“一回生二回熟”,才逐渐领悟手术精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黎晓新正在为学员讲解。

与白内障相邻的玻璃体专场,由国内顶尖玻璃体手术大师黎晓新担任示范教学。她详细地讲解和示范了显微镜、玻切机的参数、性能、使用细节、操作规范等,现场其他教授则开展一对一指导教学。学员们对专家导师进行了刨根问底式地提问,由于学习热情高涨,部分专场延长了培训时间。

手术培训现场。

重视眼科教学培训

推动实现医疗资源均等化

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主任委员、浙江省科协主席姚克

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主任委员、浙江省科协主席姚克在论坛上作了《如何做好眼科科学电影》的主题分享。2019年,他荣获第32届亚太白内障及屈光手术学会(APACRS)电影节金奖,实现了中国眼科医师在该领域国际电影节奖项上零的突破。

姚克告诉记者,虽然目前中国眼科手术技术飞速发展,但用于技术交流的影片质量与国际要求仍不能接轨,存在创新能力不够,制作技术不足等问题。他认为,做好眼科科学电影能够在眼科教学中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在谈及目前白内障治疗的主要突破方向时,姚克表示,手术是现今治疗白内障的唯一方法,中国白内障手术技术日臻精细化,飞秒激光手术已与国际接轨,屈光白内障手术让患者看得见,更看得清楚。而最新的研究探索方向,是制造出能延缓甚至根治白内障的眼药水,带给患者更大的福音。

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名誉主任委员葛坚

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名誉主任委员葛坚进行了《青光眼与基因》的主题分享,他认为青光眼的基因检测应该走向临床,更多地得到普及,这将为早期诊断、早期干预和早期治疗提供最根本的证据。

他认为此次论坛最应该关注的,是如何将最先进的研究技术成果普及基层,让优质的医疗资源能够下沉,推动实现医疗资源均等化。

中国医师协会女医师分委会主任委员、中国女医师协会眼科专委会主任委员黎晓新

中国医师协会女医师分委会主任委员、中国女医师协会眼科专委会主任委员黎晓新表示,在国内住院医师规培中最大的问题是操作问题,给年轻医师动手的机会相对较少。因此,中国眼科教育论坛重视对青年医师技能的培训,通过大师授课,弥补教学领域的薄弱环节。

中国女医师协会眼科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姜燕荣

中国女医师协会眼科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姜燕荣告诉记者,随着近几年中国眼科教育论坛的开展,玻璃体手术技术得到普及。不仅能做玻切手术的青年骨干医师多了,在基层医师中也得到普及,甚至有不少“跨界”医生,在治疗其他眼科疾病的时候也需要玻璃体手术技术。她为看到这种变化而感到欣慰。

【记者】王涵琦

【通讯员】姜文敏 王泓熹 邓丹丹 郭腾

【摄影】彭深 梅一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