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蒋仲良(右一)走访农户与村民沟通交流

村边小桥下流水潺潺,田野中青苗长势喜人,村民们劳作时有说有笑,远处几台农机传来的轰鸣声划破晨空……走进江苏省宜兴市金兰村,一幅美丽的乡村画卷徐徐展开。

20年来,金兰村党总支书记蒋仲良带领全体村民,立足村级实际,致力转型发展,村集体固定收入从初期不足30万元到2021年突破500万元,可分配收入超1000万元,完成从经济薄弱村到美丽乡村的转变,先后荣获“江苏省文明村”“江苏省生态村”“江苏省新农村建设先进村”等。

说起这一变化,“没什么秘诀和捷径,靠的就是蒋仲良书记和村民的苦干实干。”村民们纷纷表示。

时间回到2001年,金兰村迎来第六任村支部书记――蒋仲良,他还有个身份是个体户。当时的金兰村,可是一个“烫手山芋”。论经济发展水平,它在全镇9个村中长期排名倒数;论家底,村集体年收入不足30万元。而那时的蒋仲良,经营的家具店生意红火,一年收入十几万元,是人人羡慕的致富能手。

亲戚朋友获悉后,纷纷来劝阻:“村里穷得叮当响,你当个芝麻官有啥意思?”几个合作的老板也前来做工作:“村书记一年工资不到1万元,关键人家还不买账……”蒋仲良不是没有想过这些,但看到乡亲们过着苦日子,心里很不是滋味。“我在这个村长大,不能看着乡亲们一直穷下去。”他决定带领大家走上致富路。

当上领头人,蒋仲良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给村里“拔穷根”。一个多月时间,他挨家挨户调查,宣传政策,倾听意见……“得尽快谋一条出路,让乡亲们有个想头。”

蒋仲良带着村干部们连开三天会,谋划发展经济的方向,最后得出结论:金兰村地处平原圩区,没有资源优势,要想发展,必须走农业集约化经营的路子。

认准了发展方向,蒋仲良说干就干。在宜兴率先成立村办合作农场,近400户农户将2800余亩土地以承包权入股,成立合作社统一经营。“干部干部,先干一步”,蒋仲良担任场长,8名村干部担任分场长,各自承包300亩粮田。农忙时,村干部带领村民打水、施肥、开农用机……干得热火朝天,8名村官成了地地道道的农民。村民看在眼里,感慨道:“以前是村干部看着农民种田,现在是农民看着村干部干活!”

有耕耘就会有收获,到了年底,合作农场给农户每亩租金加分红930元,村民人均年收入超过2.5万元。“看到乡亲们分红拿到钱,我心里特别踏实。”蒋仲良说。

金兰村没有工业,一直是蒋仲良的“心病”。如何把土地转化为发展资本,带动百姓持续增收,实现强村富民环境美,蒋仲良动足了脑筋。从2003年6月起,村里每年组织党员干部赴华西村学习农村发展先进模式和经验,并大胆尝试。

机会很快来了,2010年,为了改善村委会办公和为民服务条件,宜兴市财政拨款3000万元支持全市100个经济薄弱村建设村级活动场所,金兰村名列其中。

放眼周边,不少村盼到上级补助的机会,大多会欣然受之。然而求新求变、敢作敢为的蒋仲良与村干部们一合计,决定放弃30万元补贴款,同时积极争取,以此换得镇工业集中区边上15亩土地指标,并自筹资金近200万元,建起村里第一座标准化厂房。

由于靠近工业集中区,厂房还没建成便被预订一空,建成后当年便出租获利30多万元。随后几年,金兰村通过运作建成标准化厂房1.1万平方米,引进企业50多家,每年出租获利100余万元。

如今,金兰村“家底”渐丰,已从远近闻名的贫困村变成名副其实的明星村,村民人均年收入超过4万元,跻身宜兴十强村之列,大家对蒋仲良交口称赞。

2017年,蒋仲良当选为宜兴市第十七届人大代表,走上为民履职的道路。“为群众‘代言’,为乡村‘发声’,放大金兰模式的溢出效应,带动周边村一起走村级农业经营联合发展的路子,让更广大农民在富裕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蒋仲良信心百倍、干劲十足。

如今,年近花甲的蒋仲良感到身上的担子更重了,“江苏省吴仁宝式优秀村书记”“江苏省劳动模范”“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面对纷至沓来的赞誉,蒋仲良不愿谈及自己,骨子里的“农民本色”从未改变,“光脚穿着拖鞋,裤管沾着泥巴,脸和手臂晒得黝黑……”他依然是村民心中的“最美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