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编者按

乘势而上求突破、发奋图强开新局,就要持之以恒落实“三个坚决”,落后产能淘汰要再加严,传统产业改造要再加力,新兴产业培育要再提速。为此,枣庄市抓住工业这一最难啃的“硬骨头”,大力实施三年攻坚突破行动;临沂市河东区按照平台思维、全产业链视角、集约化发展思路,坚决改造提升五金这一传统产业。

“大力实施‘工业强市、产业兴市’三年攻坚突破行动”“加快枣庄工业崛起”“工业强市人人有责”……当前在枣庄,工业攻坚突破的氛围十分浓厚。

“‘工业强市、产业兴市’三年攻坚突破行动家喻户晓,因为它旗帜鲜明指出了工业是枣庄发展之基的导向,释放了凝心聚力、心无旁骛抓工业抓经济抓发展的强烈信号。”滕州市发改局局长翟传虎这样告诉记者。

发展工业很难立竿见影,作为老工业基地,工业是枣庄最难啃的一块“硬骨头”。新一届市委、市政府为什么“偏向虎山行”?枣庄市委书记陈平说,重塑枣庄工业昔日辉煌,是枣庄人心中最为强烈的声音;加速枣庄工业崛起,是我们这代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今年是枣庄建市60周年。作为全省第4个省直辖市,枣庄工业经济曾一度走在全省前列。然而,由于对资源的路径依赖,枣庄工业发展的脚步变慢了,很多指标在全省倒数,成为枣庄人挥之不去的痛。陈平坦陈枣庄工业家底:工业总量不大、质量不优、发展不快的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扭转。但同时,枣庄是一座有着140多年近现代工业文明的城市,曾创造了一段辉煌的民族工业历史,“工业基因”深深植入城市发展的血脉。目前,枣庄正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工业仍然是支撑经济快速增长、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主导力量。枣庄建设现代化强市必须先强工业,工业强则枣庄强,产业兴则枣庄兴。

为此,枣庄提出培育壮大“6+3”现代产业体系,即高端装备、高端化工、新材料、新能源、新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等6大先进制造业以及高质高效农业、新型商贸物流业、特色文旅康养业,力争通过攻坚突破行动,到2023年末,全市规上工业企业数量突破1100家,制造业产值突破3200亿元,将枣庄打造成为京沪廊道智能制造高地,为新时代现代化强省建设贡献“枣庄力量”。

为保障攻坚突破行动顺利实施,枣庄制定了优惠政策、营商环境“双20条”,建立了综合协调推进机制,对重大事项、难点问题实行市区联动、提级办理、顶格协调。完善了市级领导帮包机制,包区(市)、包企业、包安全生产,帮到位、包到底。优化考核评价机制,对重点项目进展情况实行“亮屏”和媒体定期双公开,一月一通报、一季一考核、一年一观摩。人人肩上有指标,对挑不动、担不好、走不远的,该打板子的打板子、该挪位子的挪位子、该摘帽子的摘帽子。

攻坚突破行动戳在了枣庄人的心尖上,重塑枣庄工业昔日辉煌的愿景将人们的心“点燃”,全市上下立即行动起来,呈现出时不我待、你追我赶的局面。市直78个部门单位帮包78个省级重点项目,每个部门选派一名县级干部作为项目推进专员,下沉一线驻场帮包,及时梳理化解项目建设中存在的困难问题;作为枣庄市惟一一所本科院校,枣庄学院全面融入攻坚突破行动,校企共建一批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现代产业学院、高水平智库和科技成果转化平台……

据统计,今年以来,全市梳理解决项目建设难点堵点问题38个。一季度,省级重点项目开工65个,市级重点项目开工77个,累计完成投资119.5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