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撰写此文之前,笔者亦曾查阅了一些资料,浏览了其他论者的观点,无外乎是“孙悟空想要修成正果”、“猴子不想再被压五指山”、“孙悟空被紧箍咒束缚”诸如此类的观点,大多站在理性分析的角度,却忽略了孙悟空、唐僧的心理因素这一切入点。

孙悟空必然是想修成正果的,他的这个想法不是从“被压五指山”开始的,早在太白金星前来花果山招安,请他上天做弼马温,猴子欣然答应的时候,就注定了他后来的人生路——他想要得到正统世界的认可!

从五指山下出来后,孙悟空保护唐僧西天取经,但矛盾冲突也接踵而至。《西游记》中,孙悟空一共离开过唐僧三次,每一次离开的背后原因都是相同的——唐僧、猴子的身份以及价值观的不同!

《西游记》第14回“心猿归正,六贼无踪”,孙悟空打杀了六个山贼,引起了唐僧的不满,他觉得孙悟空滥杀无辜,一味伤生,去不得西天,做不得和尚,孙悟空一生气就走了:

原来这猴子一生受不得人气,他见三藏只管絮絮叨叨,按不住心头火发道:“你既是这等说我做不得和尚,上不得西天。不必恁般聒恶我,我回去便了!”那三藏却不曾答应,他就使一个性子,将身一耸,说一声:“老孙去也!”三藏急抬头,早已不见。——第14回

很少有论者深挖唐僧、孙悟空的这第一次矛盾,但笔者认为这场唐、孙两人的这场冲突非常关键,因为它暗示了唐僧、孙悟空的身份地位、价值观的巨大差异——一个人、一个神,他们俩的所有矛盾都基于这个前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孙悟空打杀了六个强盗,他觉得很正常,因为这是神仙、妖怪的正常操作。举个更现实的例子,黄袍怪乃天上的奎木狼下界,在人间待了十三年,在宝象国宫里,他抓住一个宫女“咔嚓”一声就把头咬下来吃了,可最后他回归天庭的时候,他滥杀无辜这件事压根没人提,玉帝也只是惩罚他去兜率宫给太上老君烧火,为何罚得这么轻?

因为黄袍怪吃的是人,天庭的法律法规针对的是神仙阶层。就好比一个人走在路上,看一只狗不顺眼,一脚上去把狗给踢伤或者踢死了,法律绝不会为了维护这只狗的合法权益而重判这个人——狗终究不是人。

再如其后的灵感大王金鱼精,每年都要吃一对儿童男童女,最后观音菩萨收伏他的时候,也没提这个事儿;金翅大鹏吃了整个狮驼国的君臣百姓,如来佛祖也没有责罚他,《西游记》中此类的情节不胜枚举。

但如果是神仙对神仙,那天庭的法律法规就能起作用了,比如天蓬元帅猪八戒,因调戏嫦娥,犯了猥亵罪,不就直接被贬下界投胎做了猪妖吗?

吴承恩将这种阶层矛盾通过孙悟空、唐僧两人的价值观冲突,一一展现在读者面前。孙悟空是个神仙,他杀几个强盗就跟踩死几只蚂蚁一样,他不会有任何负罪感,这种“无负罪感”的心理不是因为孙悟空自认为主持正义,杀的强盗都是坏人,而是他的神仙地位阶层决定的——你会因为踩死一只蚂蚁而背负道德惩戒吗?

可唐僧不是神仙阶层,他是一个人类,从小在凡间长大,其身躯亦是肉体凡胎,他对这些强盗有着“阶层同情”——都是人,我看见自己的同类被活生生打死,唐僧没办法像孙悟空一样心安理得。

所以,孙悟空看唐僧的视角就像一个成年人看小孩——他了解唐僧的心痛,但他觉得这种心痛很“幼稚”,他觉得自己不就是踩死六只蚂蚁吗?唐僧怎么就揪着这件事,翻来覆去地责备自己?最后听得心烦,干脆直接一个筋斗云,离开了唐僧。

后来孙悟空在东海龙宫,被东海龙王一顿规劝,猴子也觉得修成正果是一件大事,而且唐僧毕竟是个人,跟自己隔着等级阶层,接受不了那些强盗的死也正常,就自己主动回来了。

第二次被撵是“三打白骨精”、第三次被撵是“真假美猴王”,这些情节诸君应该都熟悉,笔者此处就不赘述了,细细品味这两次被撵,孙悟空的心理跟上述是完全一样的,只不过这个时候唐僧已经学会了紧箍咒,导致猴子的立场由主动变为被动——被唐僧撵走,而不是自己主动离开。

三打白骨精,孙悟空分别打死白骨精变成的妇女、老妇、老汉,这对师徒的矛盾冲突再次激化,孙悟空站在上帝视角是很痛苦的,因为他知道自己这次没有犯错,他打死的是妖怪,不是人类,他并没有触及唐僧的阶级底线,可问题在于唐僧不知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果没有紧箍咒,唐僧又喋喋不休地埋怨,孙悟空恐怕恨不得抽出“七匹狼”好好教训唐僧一顿——你睁开你的狗眼看清楚,这是妖怪,我没有杀害平民!可紧箍咒的存在让孙悟空无比被动,唐僧动辄念紧箍咒惩罚他,最后更是一纸贬书让孙悟空直接滚蛋:

唐僧见他(孙悟空)言言语语,越发恼怒,滚鞍下马来,叫沙僧包袱内取出纸笔,即于涧下取水,石上磨墨,写下一纸贬书,递与行者,道:“猴头,执此为照,再不要你做徒弟了!如在与你相见,我就堕了阿鼻地狱!”——第27回

唐僧的话说得很严重,甚至可以说很伤人,读者观看至此,觉得“堕入阿鼻地狱”这样的话都说了,唐僧、孙悟空肯定彻底闹掰了,即便孙悟空后来回来,也一定是唐僧再三恳求,承认错误,孙悟空才愿意留下——小时候看86版《西游记》,大家都有这样的期待。

但原著中的实际情况压根不是如此,第31回“猪八戒义释猴王,孙行者智降妖怪”,孙悟空从黄袍怪手下救出唐三藏,唐僧并没有承认之前的错误,随便说了几句官话,孙悟空也笑着坦然接受,就这么稀里糊涂地和解了:

三藏谢之不尽,道:“贤徒,亏了你也,亏了你也。这一去。早诣西方,径回东土,奏唐王,你的功劳第一。”行者笑道:“莫说莫说,但不念那话儿,足感爱厚之情也。”——第31回

孙悟空为何这么轻易就原谅了唐僧?因为立足孙悟空的视角,他压根没把唐僧逐他走时说的的狠话放在眼里:一个凡人,被白骨精的变化给欺骗了而已,罪不在他。

所以孙悟空从来没恨过唐僧,猴子对真相完全通晓,居高临下看着唐僧的生气,他知道自己和唐僧之间的矛盾只是一个误会——唐僧糊涂,他可不糊涂。

可到了第58回“真假美猴王”,唐僧、孙悟空再次产生了冲突,冲突的原因跟第一次如出一辙:孙悟空打杀了强盗,唐僧要撵他走。

但跟第一次不同的是,这一次的矛盾已经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孙悟空分离出了“二心”,即所谓的“六耳猕猴”。

看过《西游记》原著的读者都知道,根本没有六耳猕猴,就是孙悟空跟唐僧之间产生了价值观冲突,孙悟空不满唐僧,想要自己去西天取经,这才分离出了一个六耳猕猴,故而第58回回名乃是“二心搅乱大乾坤”,如来看见孙悟空、六耳猕猴打上灵山,说的第一句话也是:且看二心竞斗而来也。这一点已有诸多论者进行阐释,此处便不赘述。

这次矛盾,最后是如来佛祖从中调解才得以根除:孙悟空担心唐僧不接纳自己,如来便让观音菩萨亲自送孙悟空回去,并对孙悟空许下承诺:功成极乐,汝亦坐莲台。孙悟空这才回到了取经团队,而唐僧面对终极领导如来佛祖的红头文件,自然要认真遵循,唐僧、孙悟空的矛盾就此结束,直到达到西天灵山,期间再也没有发作过。

本文乃“红楼不红”原创,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引文均来自《西游记》李卓吾批评本100回本,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