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随着时间一天天过去,中考是越来越近,留给考生的复习时间已经不多了。如何抓住中考前最后这段宝贵时间,提高复习效率,成为很多家长和考生非常关心的话题。很多人认为时间进入五月份,成绩基本上定型,没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这话看似有一定的道理,但也并不是十分有道理,因为学习因人而异,同样提分也是因“科”而已。

不同的科目有不同的学习特点,特别是文科和理科之间,方法技巧相差比较大,如数学学习。虽然临近中考,但考生如何能在考试前抓住知识要领和方法技巧,学会融会贯通,举一反三,成为一匹中考黑马,也是有可能。

我们对历年中考试卷进行纵向和横向的分析比较,会发现无论是全国哪个地方的中考数学试卷,几何有关的试题一直是考试的热点和必考点。因此,考生只要认真做好几何相关知识和题型的复习工作,实现考前提分还是很有希望。

在中考数学范围里,几何涉及到的知识点主要有三角形、四边形(包含各种特殊平行四边形)、圆等这几块内容,题型覆盖了选择题、填空题和解答题这几类,重点考查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语言转换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能很好体现中考人才选拔的功能。

三角形有关的中考试题分析,典型例题:

如图,点C为线段AB上任意一点(不与A、B重合),分别以AC、BC为一腰在AB的同侧作等腰△ACD和等腰△BCE,CA=CD,CB=CE,∠ACD与∠BCE都是锐角且∠ACD=∠BCE,连接AE交CD于点M,连接BD交CE于点N,AE与BD交于点P,连接PC.

(1)求证:△ACE≌△DCB;

(2)请你判断△AMC与△DMP的形状有何关系并说明理由;

(3)求证:∠APC=∠BPC.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考点分析: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题干分析:

(1)证明∠ACE=∠DCB,根据“SAS”证明全等;

(2)由(1)得∠CAM=∠PDM,又∠AMC=∠DMP,所以两个三角形相似;

(3)由(2)得对应边成比例,转证△AMD∽△CMP,得∠APC=∠ADC;同理,∠BPC=∠BEC.在两个等腰三角形中,顶角相等,则底角相等.

解题反思:

此题考查相似(包括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综合性较强,第三问难度较大.

四边形有关的中考试题分析,典型例题:

已知,在矩形ABCD中,AB=a,BC=b,动点M从点A出发沿边AD向点D运动.

(1)如图1,当b=2a,点M运动到边AD的中点时,请证明∠BMC=90°;

(2)如图2,当b>2a时,点M在运动的过程中,是否存在∠BMC=90°,若存在,请给与证明;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3)如图3,当b<2a时,(2)中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请说明理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考点分析:

动点问题,矩形的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和根与系数的关系。

题干分析:

(1)由b=2a,点M是AD的中点,可得AB=AM=MD=DC=a,又由四边形ABCD是矩形,即可求得∠AMB=∠DMC=45°,则可求得∠BMC=90°。

(2)由∠BMC=90°,易证得△ABM∽△DMC,设AM=x,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成比例,即

可得方程:x2-bx+a2=0,由b>2a,a>0,b>0,即可判定△>0,结合根与系数的关系可确定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且两根均大于零,符合题意。

(3)用反证法,由(2),当b<2a,a>0,b>0,判定方程x2-bx+a2=0的根的情况,即可求得答案。

圆有关的中考试题分析,典型例题:

如图,AE切⊙O于点E,AT交⊙O于点M,N,线段OE交AT于点C,OB⊥AT于点B,已知∠EAT=30°,AE=3√3,MN=2√22.

(1)求∠COB的度数;

(2)求⊙O的半径R;

(3)点F在⊙O上(弧FME是劣弧),且EF=5,把△OBC经过平移、旋转和相似变换后,使它的两个顶点分别与点E,F重合.在EF的同一侧,这样的三角形共有多少个?你能在其中找出另一个顶点在⊙O上的三角形吗?请在图中画出这个三角形,并求出这个三角形与△OBC的周长之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考点分析:

切线的性质,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锐角三角函数定义,勾股定理,垂径定理,平移、旋转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

题干分析:

(1)由AE与圆O相切,根据切线的性质得到AE⊥CE,又OB⊥AT,可得出两直角相等,再由一对对顶角相等,利用两对对应角相等的两三角形相似可得出△AEC∽△OBC,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可得出所求的角与∠A相等,由∠A的度数即可求出所求角的度数。

(2)在Rt△AEC中,由AE及tanA的值,利用锐角三角函数定义求出CE的长,再由OB⊥MN,根据垂径定理得到B为MN的中点,根据MN的长求出MB的长,在Rt△OBM中,由半径OM=R,及MB的长,利用勾股定理表示出OB的长,在Rt△OBC中,由表示出OB及cos30°的值,利用锐角三角函数定义表示出OC,用OE﹣OC=EC列出关于R的方程,求出方程的解得到半径R的值。

(3)把△OBC经过平移、旋转和相似变换后,使它的两个顶点分别与点E,F重合.在EF的同一侧,这样的三角形共有6个。顶点在圆上的三角形,延长EO与圆交于点D,连接DF,△FDE即为所求。

根据ED为直径,利用直径所对的圆周角为直角,得到△FDE为直角三角形,由∠FDE为30°,利用锐角三角函数定义求出DF的长,表示出△EFD的周长,再由(2)求出的△OBC的三边表示出△BOC的周长,即可求出两三角形的周长之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