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认为太主动的人,不够内敛,甚至有失体面,实际上并非如此。从人性上来说,人性本质就是主动而不是被动的,正是由于能主动回应,才能创造出更多人际关系的机会。

或者说采取主动并不是惹是生非或拼命表现,而是要让对方充分关注并认识自己。但更多人往往只在乎自己的感受,而不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考虑问题,这就出现了许多的主观定义,比如:

你怎么总是把东西弄乱?制造混乱的总是你!

我不相信你能够做到?这么简单的事你都没做好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类似这些消极的评语真的代表着事实吗?真的未必,这些结论更多时候只是代表着一种主观意识,如果将听到的批评当做了事实,然后产生自卑之心,真的是很傻气的一种行为。

在《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中,作者认为不理这些流言蜚语,相信自己,保持积极主动的人,才更容易获得成功。

积极主动是对自己的负责

犹太作家弗兰克尔被关进纳粹集中营时,父母、妻子与兄弟都一个个去世,只剩下一个妹妹和他,而他本人也遭受了非常多的磨难与痛苦。

尽管吃了很多苦,但弗兰克尔克服了重重困难,忍受着常人难以承受的折磨,最终将自己苦难的经历写成了感动千万人的《活出生命的意义》。

可以说正是积极的心态,才让他拥有着内心强大的力量,然后化悲伤为勇气,甚至帮助身边的人,不断活出自我,在困难的生活中找到生命的意义,找回被践踏的尊严。

当弗兰克尔面对着毒打、恐吓甚至是生死边缘时,他并没有屈服,而是平静、淡然地面对着生命中的灾难。

从感情上来说,弗兰克尔从一个受人尊敬的人到被人随意践踏尊严,想打就打,想骂就骂,这种落差感一般人根本无法承受,甚至认为死去比活着更容易。

但只有接受了“我昨天的选择决定了今天的我”,才有权利做更多和更好的选择。

就像弗兰克尔一样,正是因为他经受了常人难以承受的痛苦,才最终成为影响千万人的畅销书作家,并用自己的积极乐观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

积极主动带给我们全新的生活

在遭遇了很多伤害和痛苦的弗兰克尔说:伤害我们的并非是悲惨遭遇本身,而是我们对于悲惨遭遇的回应。

这也也说明痛苦的产生的伤害,与面对痛苦时的选择不值一提。也可以这样理解,正是因为遭遇常人难以忍受的痛苦,才不断磨炼意志,挖掘潜能,然后提升应对困境的能力,甚至可以影响别人积极乐观。

比如说我最初选择写作也是因为经济上遭遇了困难,想要通过知识去不断改变命运,改变生活。正是因为没有沉溺于无助中,而是选择多方尝试,来找到“突围”的出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正是因为退无可退的时候,选择了读书和写作,才有了这两年多来的超级自律,这是当有了想法之后,就要积极主动向前一步带给我的变化与成长。

更多时候逆境都是无法避免的,而想要摆脱困境,需要的不是沉溺于痛苦,而是要不断保持积极主动,不断尝试新的方法与路径。

或者说,只有人在向前一步的时候,才能将自己沉睡的主动性激发出来,这样我们就能清晰而不失真地认识自己,而不是靠情绪和不切实际的期待过活。

这是积极主动带给我们思维上的改变,只有我不坐等上苍的恩赐时,才能集思广益,确立自己的目标,进而收获全新的生活。

变被动为主动,才更容易成功

很多人都有一种固定的思维,认为自己是无法改变的,但却忘了我们的思维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可以通过一些积极的意识逐渐来改变行动,之所以因为消极,是因为经常有以下的思维:

  • 我就是这样做事的,言外之意是自己就这样了,这辈子是不可能改变的;
  • 他把我气疯了,表达的意思是错的不是我,而是因为别人有错在先,所以才导致了自己的坏情绪;
  • 我根本没有时间去做,拿没有时间来说服自己不去积极,更多是一种自欺欺人。

这些消极情绪的产生,都是因为站在自己的立场上被动面对各种问题,所以就有了无数次的推卸责任以及怨言。

但本质上,这是一种消极心理下情绪的失控。或者说很多人忽略了主动和被动之间只差一个实际行动,积极的人眼里看到的都是希望,就有了宽容与爱;而消极的人生活中看到的都是不美好的东西,就有了怨怼与蹉跎。

因为一个人的心态是什么样的,就决定了他的精力和时间能专注于哪些方面。如果一个人总是负面情绪,他眼里看到的都是不公平、气愤以及被掌控;而一个积极的人,只关注于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从而使自己正能量的圈子越来越大。

这是负能量与正能量产生差异的原因,如果一个人一味把自己当受害者,就不断为消极情绪找借口,这就会产生越来越多消极的能量。

反之一个人抱着解决问题的心态去面对现实,就能不断改变思维方式,从自身做起,而不是总是要求别人怎样。

当我们以积极的心态,就做到了从“如果你怎样”变成“我可以”,这时就实现了从想法到行为的改变,最终能改变整个人生,从而变得越来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