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20年以来,受新冠疫情影响,粮食安全问题引起社会普遍关注。湖南省是水稻生产大省,2019年水稻播种面积位列全国第二位,水稻产量占全国水稻总产量的12%以上。为深入了解当前粮食生产情况,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课题组于2020年9月赴湖南省进行了调研。调研发现,尽管2020年湖南省水稻生产实现扩面增产,但生产成本居高不下,种植收益持续下滑并存在进一步下降压力,需有针对性地加大支持力度。

水稻种植效益不容乐观

(一)稻谷价格走势分化

2020年,由于全球疫情、灾情以及粮食贸易受阻,在国内玉米、小麦价格上涨带动下,湖南稻谷收购价格在高库存背景下逆势上扬。截至2020年8月31日,湖南省收购的85.6万吨早稻均价为130.6元/百斤,同比增长8.83%。受“镉米”事件影响,镉含量0.2mg/kg以下合格粮源与镉含量超标粮源价格涨幅存在显著差异。

对于镉含量0.2mg/kg以下的合格水稻,各收储库收购到库价格从7月中旬开秤的121元/百斤左右,涨到8月底的130-137元/百斤。鉴于当前早稻合格粮源火爆形势,预计中晚稻市场价格将高于2019年。早产中稻开始上市,田头湿谷价格在100元/百斤左右,折合国标三等到库价格达126-130元/百斤,普通稻开秤价格在130元/百斤以上,优质稻140元/百斤以上。

对于镉含量0.2mg/kg以上的超标水稻,受“镉米”事件影响,相当一部分镉含量超标稻谷的省外销售和省内政策性粮食轮换受阻,收购企业因遭遇下架、“先检后收”措施等原因经营成本大幅上升,超标稻谷销售停滞,市场价格低迷。省价格监测中心监测数据显示,2020年8月份湖南省早籼稻均价为119.5元/百斤左右(未区分镉含量和售粮地点),省成本调查队监测到2020年粮农在家售粮价格为113.62元/百斤,高于2018年2.3%和2019年4.2%,但低于2020年最低收购价和2017年的在家售粮价格。

(二)生产成本居高不下

近几年,湖南省稻谷生产成本上升速度趋缓,但仍居高不下。根据湖南省成本调查队监测数据,2020年,湖南省早稻总成本1046.7元/亩,比2015年上升10.4%;2019年,湖南中稻总成本1210.88元/亩,较2015年上升0.2%;晚稻总成本1088.77元/亩,较2015年上升6.3%。从成本构成看,2019年,湖南双季稻物质与服务费用、土地成本分别为468.69元/亩、178.64元/亩,较2015年上升5.5%、23.7%;人工成本374.78元/亩,较2015年下降1.4%。人工成本小幅下降,但远远抵不过物资与服务费用、土地成本的上涨。

(三)种植收益显著下降

2020年稻谷价格上涨幅度不及刚性增长的生产成本,农民种植收益继续走低。2019年,湖南省早、中、晚稻每亩净利润分别为-173.63元、44.94元和-7.93元,分别比2015年下降了272.4%、83.0%和103.4%。其中,中稻净收益仍为正数,早、晚稻净收益由正转负,早稻净收益最低。这一情况2020年并未得到好转。2020年,湖南省早稻每亩净利润已经进一步降至-212.6元。另据湖南省农业农村厅对148个大户(平均种植规模在200亩左右)和100个散户(平均种植规模5亩左右)的调查,2020年种植早稻,大户亩均净利润为-67元,散户为-131元;种植双季稻,大户亩均净利润为65元,散户为-12元;而种植中稻或者一季晚稻,大户亩均净利润为182元,散户则为96元(湖南省农业农村厅在全省11个主产市进行稻谷平均亩产及市场销售价调查的数据)。调研中,有水稻种植大户反映,在政府动员下,扩大了双季稻种植。但因早稻亏损较多,效益反而不如以前仅种一季稻的情况。早稻亏损的种植态势将显著影响2021年早稻种植意愿。

预计水稻种植效益将进一步下降

(一)粮食价格持续低迷

2014年以来,我国稻谷市场价格持续走低,截至2019年底,早籼稻和晚籼稻平均出售价格已分别下降9%和17%。2016年开始,稻谷最低收购价开始下调。时隔多年,2020年籼稻最低收购价同比上调1元/百斤,且受新冠疫情、国际粮食市场、国内玉米涨价带动和“镉米”事件等影响,早稻市场价格较前两年有所提升,但显著低于2017年及以前水平的9%以上(见表1),低于2020年早籼稻最低收购价121元/百斤。尽管如此,在调查中了解到,价格上涨的好处多被粮食经纪人和市场中介拿走,种粮户并没有得到多少好处,加之化肥等生产成本上涨,农民水稻种植收益仍然在惯性下滑,势必挫伤农民种粮积极性。一些地方甚至出现抛荒撂荒现象,成为国家粮食安全的隐患。

(二)补贴及行政调控效应递减

根据国家统一部署和省级部门具体安排,湖南省为稻谷生产主要提供了8项补贴共计105.96亿元。2020年,早稻补贴118.72元/亩,较2015年增长22.8%;2019年,中稻补贴141.05元/亩,较2015年增长21.3%;晚稻补贴115.98元/亩,较2015年增长27.4%。根据湖南省成本调查队监测数据,2020年,稻谷每亩成本达1046.7元,同比增长3.1%;按监测到的粮农在家售粮价格113.62元/百斤计算,每亩亏损212.6元,加补贴后亏损93.9元/亩(见表1);如果按国家粮食与储备物资局的平均收购价格130.6元/百斤计算,则每亩亏损91.7元,加补贴仅盈利27元/亩。综合分析,一是补贴增量有限,难以抵补种粮收益下降,补贴对粮食生产的激励作用趋于弱化。二是补贴的发放方式问题。2020年,湖南省对稻谷生产补贴中的64.6%是按人头或承包地面积发放的。农民把生产补贴作为自家收入甚至是“养老金”享受,与粮食生产完全脱钩,基层甚至存在给抛荒、撂荒的耕地承包者发放补贴的情况,造成“种和不种一个样”。三是为了应对国内外复杂环境,确保国家粮食安全,2020年国务院将粮食面积作为约束性指标、产量作为指导性指标下达各省(区、市)政府,明确目标任务,压紧压实责任。这是特殊情况下采取的措施,在经济效益下滑背景下,如果2021年继续实施这一办法,已很难保证早稻种植面积与2020年持平,而如果取消行政措施,早稻种植面积势必大幅缩减。

(三)土壤污染治理和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有待加强

继2013年广东“镉米”事件后,镉超标问题一直困扰着湖南,时常成为媒体追逐的对象。2020年4月,“镉米”事件再次重创湖南稻米产业。据估算,湖南省被重金属污染的耕地面积约23%,其中重度镉污染面积约3%。自2016年国务院印发《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以来,农业农村部和湖南省人民政府先后出台相关工作方案,采取了多种试点举措,并取得了相关成效,但是由于防治成本高、难度大等原因,镉污染治理需要综合施策,根本途径是进行土壤改良。另一方面,湖南省不少地方农田水利设施老化失修,防洪与排涝能力不强,机耕道建设滞后,不能适应大中型农机下田作业要求,已经开展的高标准农田建设亩均投资1600元,低于周边各省,不利于巩固粮食生产基础。

政策建议

(一)继续加大粮食生产支持力度

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中央财政应通过项目支持和转移支付等途径,加大对粮食主产区的政策资金支持力度。应充分看到当前稻谷供求较为宽松是阶段性的,稻谷中长期呈紧平衡态势,近期已出现趋紧迹象。要以稳定稻谷生产为出发点,根据生产成本收益情况,加大种粮补贴、农机购置补贴等政策实施力度,适当提高补贴标准,完善补贴方式,确保农民获得合理的种粮收益。为了改善农民种粮预期,在稳定稻谷最低收购价的同时,应加大农业保险推广力度,在总结收入保险和完全成本保险试点经验的基础上,提高理赔金额,更好地保护粮农利益。

(二)壮大新型经营主体

研究发现,大户的效益之所以明显好于散户,是因为大户购置种子、化肥的费用较低,机械化水平高,亩均用工成本大大低于散户。目前,湖南省新型经营主体生产的粮食占全省商品粮的95%以上,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商品粮生产主力军。建议从中央到地方加大对适度规模经营发展的支持力度,重点支持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增加种粮大户等新型主体的生产收益。加快发展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通过规模经营,社会化、产业化发展,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综合效益。支持和引导散户将耕地流转到想种粮会种粮的大户、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手中,发挥新型主体生力军作用。整合资源、加大投入,用足用好用活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对种粮大户等新型主体的政策扶持措施,把粮食生产大县奖励资金用于推动粮食产业发展,把规模经营补贴资金和30%的稻谷价格补贴资金主要用于支持新型经营主体发展。

(三)调整粮食种植结构

通过技术扶持、政策引导等方式引导农户种植优质稻,创建一批稳定的优质稻基地,推进全环节的绿色标准化生产、构建全环节专业化服务体系,发展订单生产,力争一片基地栽种一个优质品种、对接一个加工企业,引导企业转型升级,打造稻谷区域精品名牌。同时,对于不适合种植水稻的地方,应鼓励、支持和引导农民种植其他宜种的粮食作物。因地制宜发展稻田综合种养、水旱轮作等高效生产模式,在冷浸田、低洼田因地制宜推进稻虾、稻鱼、稻蛙、稻蟹、稻鸭等综合种养,实现“一水两用、一田双收”;在非双季稻优势区发展“稻油、稻菜、稻烟、稻瓜”等水旱轮作,增加一季经济作物收入。

(四)优化产业发展模式

推进粮企、粮批、粮店、粮厂、粮商、粮校、粮社等直接对接、订单销售,加快粮食生产上网(互联网+)、通电(农村电商),实现“线上线下”融合销售。大力实施“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以信息技术带动业态融合,促进互联网、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5G、生物技术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农业融合,加快推进信息进村入户、智慧农业和农村电商发展步伐,探索构建信息农业产业体系。

(五)尽快明确土壤污染治理思路

镉污染的治理是个系统工程,需要通过品种选育、水肥管理、土壤改良、种植结构调整以及与国际标准接轨等措施综合施策,尽快明确新的治理思路。鉴于我国大米重金属镉含量限量标准高于国际标准的实际情况,探索与国际标准接轨的可行性,合理优化调整我国食品安全标准限量。随着居民消费转型升级,南方大米日均消费量有减少趋势,要通过科学测算和定量研究,重新评估大米镉含量与人体营养健康之间的关系,并充分评估社会舆论等因素,适时推出接轨技术方案。

(六)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技术研发

应加大农田水利建设投入和平田化改造、水渠维护检修、田间道路建设力度,进一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支持地方通过整合涉农资金,提高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的比例、调整地方债券使用方向等,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投入。提倡建立新型合作社,增加排灌机等农用机械设备,提高综合机械化水平,进一步提升自然灾害应对能力。加强农机研发创新,提高农机具使用寿命,完善农机具回收和以旧换新机制,有效降低农户农机投入成本推进农业生产机械化。深入推进绿色高产高效创建和专业化集中育秧,推广节种、节肥、节药、节水等新技术,加强病虫害专业化绿色防控,通过科技创新、绿色发展,优品质,增效益。

杜鹰[1] 张秀青[2] 张学彪[3]

[1]: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

[2]: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产业规划部

[3]:中国农业科学院信息所

(来源:《中国物价》 2021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