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类风湿关节炎的致残率最高可达40%以上,若早期未能及时控制容易出现肿瘤、心包炎等严重并发症,尤其并发心血管疾病时,患者的平均寿命将缩短3-18年。我国类风湿关节炎患病率为0.42%,男女比例约为1:3。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1了解类风湿关节炎的病因,可能与免疫系统功能衰退有关,还需关注

1、遗传因素

研究发现,一般人群中类风湿关节炎的患病率约为1%,但在双胞胎中其患病率明显升高,异卵双胎为3.5%,同卵双胎为12.3%-15.4%,且在一级亲属中,类风湿关节炎患病率是普通人群的2-4倍。随着研究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易患基因被人类发现。人类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是首个被发现与类风湿关节炎发病相关的基因。

在罹患类风湿关节炎人群中,HLA-DR4阳性者与阴性者相比病情较重、预后较差。HLA-DR4阳性对类风湿关节炎骨质破坏的预测具有较高的特异性,且在类风湿因子阳性患者其阳性率高于RF阴性患者中。因此可以推断,HLA-DR4是类风湿关节炎的易患基因,同时也可能会影响类风湿关节炎的病情轻重及预后。

类风湿关节炎滑膜病变以炎症为主,滑膜组织中有大量炎症因子、细胞因子,如白细胞介素和干扰素等。白细胞介素在类风湿关节炎滑膜炎症中起着重要作用,目前报道中与类风湿关节炎有关的白细胞介素基因包括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18等。

干扰素是一类具有重要免疫调节作用及抗病毒作用的细胞因子,其作用的发挥有赖于干扰素调节因子的辅助作用,故学术界对干扰素调节因子不断进行研究。对干扰素调节因子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干扰素调节因子-5。此外,维生素D受体基因、胱天蛋白酶基因、肿瘤坏死因子基因与类风湿关节炎发病患病的相关性亦在不断研究中。

随着研究的步步深入,遗传与类风湿关节炎的关系会更加明朗。细胞免疫在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其中CD4+T细胞在该病炎症的发生和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外周血中,调节性B细胞的数量与该病的活动度呈负相关,将体外激活的调节性B细胞转移到关节炎小鼠体内,可以明显降低其发病率。

近年来医学界对类风湿关节炎相关信号传导通路进行了大量研究。Wnt信号通路在调节骨代谢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可以影响骨骼的发育及骨与软骨之间的代谢。对于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机制仍处在研究阶段,目前主要考虑与免疫异常、细胞炎性因子、信号转导通路等相关,各种因素导致大量炎性细胞增生、血管翳形成、骨关节破坏,出现各种不适症状。

2、年龄和性别

类风湿关节炎在任何年龄均可发生,50-60岁高发,可能与免疫系统功能衰退有关,该病女性多发,50岁以前,男女患病率约为1:3,50岁以后比例下降约为1:2,男女患病率差异可能与性激素水平差异有关。临床研究发现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率、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提示性激素很可能在其中发挥作用。

实验研究显示,雌二醇能够使女性的体液免疫及细胞免疫均强于男性。女性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炎症指标的增高与雄激素水平的降低显著相关。另有研究报道,雄激素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中的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及其他炎症因子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能够降低患者血清中血沉和C反应蛋白水平,减轻炎症反应。

故有研究认为,雌激素是细胞和体液免疫的促进剂,能够潜在增加类风湿关节炎的患病风险,而雄激素能够抑制免疫反应,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起到保护作用,但仍存在争议,尚需进一步研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3、吸烟与酒精摄入

吸烟是类风湿关节炎发病的高危因素,吸烟对类风湿关节炎造成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剂量依赖。女性患类风湿关节炎风险在1年抽10包烟者中为1.08,当抽烟量增加4倍时,其风险增加为1.99;戒烟后,该风险呈现下降趋势,戒烟15年与戒烟1年相比,其相对危险度下降约30%。

研究显示,适度的酒精摄入可能为类风湿关节炎患病的具有保护性。与不饮酒的女性相比,每日摄入5-9.9g酒精的女性其类风湿关节炎患病风险减少22%,罹患血清学阳性类类风湿关节炎的概率减少31%。适量的酒精摄入如何发挥其保护性目前尚不清晰,可能与抑制炎性因子的合成有关。

4、感染

感染是类风湿关节炎发病的危险因素之一。支原体、弯曲杆菌、风疹病毒等感染可以诱发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生,其具体的感染途径有待于进一步研究。牙周炎属于类风湿关节炎的确切感染因素之一。

有研究显示,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牙周炎的患病率约是普通人群的两倍。肠道菌群感染与类风湿关节炎的相关性是近期研究的关注点,研究发现肠道普氏菌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肠道中含量显著升高,且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肠道乳酸杆菌等菌群高于普通人群。

5、其他

焦虑和抑郁情绪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普遍存在,这种不良情绪对患者的病情及生活状态有着很大的影响,但其是否或者在多大程度上影响病情、治疗及预后也是类风湿关节炎相关研究的重点。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吸烟人群且携带易感基因共同表位纯合子,其罹患类风湿关节炎的风险会上升至21倍,说明具有易感基因的人群暴露于危险因素中时。

其患类风湿关节炎的风险会明显提高,这可能归咎于环境和遗传的相互作用。类风湿关节炎的病因仍在不断探究中,目前该病发病病因主要考虑与遗传、吸烟、性激素水平、焦虑等因素相关,在众多因素的相互作用下,引起的一系列复杂临床表现。

02了解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表现,关节疼痛是类风湿关节炎的典型症状

类风湿关节炎在发病之前,常伴有先驱症状,比如疲乏、消瘦、周身酸楚及发僵等,腕、掌指、近端指间、膝、踝、肩关节均可发生,呈持续性、对称性。疼痛的关节多伴有压痛。四肢关节均可出现不同程度的肿胀,多由关节腔积液或软组织炎症引发。腕、肘、掌指、踝关节等均可发生,常与关节疼痛部位相同,多呈对称性。

重症患者可出现骨性强直畸形,严重影响关节活动,致使患者生活不能自理。持久的晨僵是类风湿关节炎的典型表现,它与类风湿关节炎的炎症程度呈正相关。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关节局部常常出现皮肤发红且伴有局部热的表现,病情轻者仅触之热、病情重者可感觉局部皮肤灼热。晚期类风湿关节炎病变影响到神经,患者会有麻木感。

03了解患者关节外的表现,类风湿关节炎可引起多种周围神经系统病变

1、类风湿结节

类风湿结节是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皮下圆形或椭圆形大小不等的肿块,发生率约20%-25%,好发于机械性摩擦压迫的部位,如肘关节鹰嘴处、前臂伸面等。从组织学角度来看,类风湿结节有一个由结缔组织细胞构成的纤维素样坏死中心区,其中心区域由淋巴细胞等慢性炎性细胞的肉芽组织所包围。

2、类风湿血管炎

类风湿血管炎主要累及中小型动脉和毛细血管,大多数没有症状。若症状明显时其特征是周围血管损害,多发性单神经炎、皮疹等。轻度的血管内膜增生多发生在指趾和肠系膜血管,表现为皮肤溃疡、雷诺现象。缺血性血管炎在甲皱处可见棕色斑点,是由皮肤缺血所引起的。亚临床型血管炎虽无临床表现,但活检时可发现血管壁免疫复合物沉积,其长期预后尚不清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3、器官受累

肺间质病变最为常见,约见于30%的患者。类风湿关节炎可伴有心包炎,多见于类风湿因子阳性及伴有类风湿结节的患者,激素治疗大多有效,但常有反复。该病很少累及肾脏,偶见肾小球肾炎、肾脏淀粉样变等。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可有呕吐、反胃等胃肠道不适症状,多与服用治疗类风湿关节炎药物(非甾体类抗炎药等)有关。

4、其他

类风湿关节炎—般不侵害中枢神经系统,但可引起多种周围神经系统病变。如正中神经病变可起腕管综合征,但多数患者预后良好,但有时需要手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少数患者可出现贫血,这是由于自身抗体破坏所导致的,在炎症控制以后,贫血也会有所改善。

结语:部分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会继发干燥综合征,出现口干和眼干症状。类风湿关节炎目前暂无有效的方法根治。现阶段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策略是积极采取有效的药物治疗降低该病的活动度、尽量防止骨组织损害及脏器损伤,治疗目标是使患者尽早达到临床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