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你的面前摆着一份合约,时限至少18年,禁止违约毁约,24小时待命,投入全部身家,经常身心俱疲,时而牺牲自我;如果你是女性,在前面的条件里还要加上身体的疼痛和不可逆损伤,并放弃职业个人发展。

回报是你的基因可以留下俩,幸运的话有机会感受到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喜悦。你愿意签吗?

这不是想象,而是拥有一只人类幼崽的真实写照。而现在的年轻人越来越不愿意签这份合约了。

根据公安部最新统计,2020年出生的新生儿共1003.5万,比上年度下降近15%,创1949年以来新低,出生人口崩盘式下跌[1]。从2015年“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后,除了2016年有所回升外,新生儿出生率已是连续四年下降[2]。

为什么现在的年轻人不爱生孩子呢?

在中国,养娃成本太高了

按照中国人“有房才是家”的观念,要结婚生子,先得有套房。

房价是天然的避孕药。

有报告显示,2019年上半年,全国50座城市的房价收入比均值为13.6[3],这意味着一个普通家庭不吃不喝近14年才能买套房。

这数字看起来不算惊人。但根据世界银行标准,发达国家房价收入比一般在1.8~5.5之间,发展中国家则在3~6之间[4]。中国仅平均值就超出世界标准极大值的两倍多,更别提在一线城市的买房压力有多大了。

有钱买刚需房还不够,有了孩子还得有套学区房。

学区房没有最贵,只有更贵。互联网上随便搜搜,到处都是十多万一平的天价,最夸张的高达45万一平。

有研究发现,南京重点小学会给周边二手房带来近15%的溢价。省实验小学比非省实验小学的学区房溢价更高[5]。在杭州,重点中学学区房的溢价比重点小学高1倍多[6]。


此外,随着现代育儿标准的不断升级,婴儿也逃不过内卷的风暴。

母婴行业的井喷式发展就是证据。2012-2020年,母婴市场规模逐年增长,预计2020年达到3.2万亿[9]。

从尿布奶粉奶瓶到疫苗玩具婴儿车,任何婴幼儿产品宣传上只要说“买这个对孩子好”“不买这个孩子就输了”,家长分分钟交钱投降。艾瑞咨询的《中国互联网母婴新生代研究报告》显示,2020年中国母婴家庭每月为婴儿支出2120元[10]。而2019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733元,平均到每月仅2561元[11]。

可以说一个普通工薪阶层家庭几乎要举全家之财力才能养好一个孩子。

养娃要精力,还影响晋升

除了花钱,养一个孩子还要投入大量精力。

暂且不提婴儿几乎整天都挂在父母身上。即使等到孩子能自己吃喝拉撒了,作为家长就要开始面临第一场战役——“幼儿园报名战”。

有数据显示,2001-2019年全国公立幼儿园占比从60.1%降至38.4%[12]。

为了让孩子能上离家近、条件好、还便宜的幼儿园,家长提前大半年就开始踩点,详细了解各所幼儿园的优缺利弊。是公办还是民办,学生多不多,课程科不科学,老师专不专业,教学设施齐不齐全,环境安不安全,接送方不方便。到了报名时间,家长们就搬出小板凳通宵去排队,有些甚至还得抽签摇号。选到心仪学校的“获奖”家长比中了头彩还高兴。而无缘公立幼儿园的家庭只能被迫选择价格高昂的私立幼儿园或者不太心仪的普通幼儿园。

等到孩子上学后,“为作业所困”又成了每个现代父母不能言说的伤。“不写作业母慈子孝,一写作业鸡飞狗跳”的场景天天都在发生。

每个辅导过孩子作业的家长都要面对陪写作业陪垮身体的风险。

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显示84.0%的受访家长会因陪孩子写作业而头疼[13]。辅导拼音10分钟,心率跳到120。

不少学校甚至要求父母批改家庭作业,讲解错题,把家庭作业生生演变成为“家长作业”。

2020年9月10日,学生在努力做作业

即使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和过硬的心理素质,女性也不想生孩子了。

一方面,“丧偶式育儿”太普遍了,很多男性不愿承担家庭责任,只当“甩手掌柜”。因此,如果女性选择生育,就意味着大概率要独自平衡家庭和工作的冲突。

怀胎九月的痛苦暂且不提。当了妈的人都知道,原以为“卸完货”日子就好过了,却不知“卸货”前才是最幸福的时光。

从孩子出生起,在未来的很长一段时间,妈妈再也没有睡整觉的机会:三小时喂一次奶,尿了拉了得第一时间换尿布,孩子醒了哭了得抱着哄。

与其过着这种蓬头垢面,黑白颠倒,没有自由的生活,独自美丽不香吗?

此外,女性生育对职业发展的影响太大了。

在中国,女性的劳动力参与率是61%,远高于多数发达国家和大型经济体[14] 。但是效率至上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和社会公共支持体系的缺位让妈妈在职场受尽歧视。

2014年5月9日,北京,一位准妈妈怀着孕上着班,加班对于她来说是常事。由于职业压力,她打算生完孩子后做完月子就回公司上班

已婚未育的女性在求职时往往最先被拒之门外,即使获得工作机会也要签下“几年内不怀孕”的隐形不平等条款,而休完产假重回职场的新妈妈则因为需要平衡照料子女的家庭责任面临职位被取代,权责被架空,甚至被扫地出门的风险。

有研究显示生育对女性工资有显著负面影响,尤其对教育水平和职业等级更高的女性影响更大[15]。

几经权衡,女性只能通过牺牲或者延迟生育来换取职业上的发展。

共同育儿假,值得拥有

由于少子化已是一个全球化的问题,很多国家都出台了鼓励生育的措施,来减轻企业和个人的负担。“育儿假”就是其中之一。

瑞典就是首个立法规定父亲可以休产假的国家,如果父母双方休满还能领奖金[16]。日本政府规定孩子未满1岁的父母双方都拥有休育儿假的权利,男性最多能获得超过30周的带薪育儿假[17]。韩国今年也推出了“3+3育儿假”制度,鼓励“夫妻双方共同育儿”[18]。

不同于单纯延长女性产假,反而加剧了女性在职场的弱势地位,共同“育儿假”缩短甚至抹平了男女产假的距离,帮助缓解女性就业歧视。有研究表明,更好的男性陪产假制度有助于缩小两性之间的收入差距[19]。

此外,父母双方共同育儿,与孩子建立亲密关系,有助于唤回缺位的爸爸,让男性也承担起抚育子女的责任,有利于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和家庭关系

郑州,孩子在爸爸的陪伴下,快乐地玩耍,自从《爸爸去哪儿》等亲子类节目播出之后,带孩子玩的父亲越来越多

育儿假可以让夫妻双方更平等的分配家务工作,由于夫妻体验相同,帮助夫妻互相理解体谅。研究显示,当爸爸通过休育儿假花更多时间照顾婴儿,妈妈更不容易受产后抑郁症的困扰[20]。

除了国家行为,一些企业也从育儿假制度上践行自己的企业社会责任,彰显对社会的人文关怀,帮助实现性别关系的平等,缓解“母职惩罚”。

2021年3月31日,源于瑞典的沃尔沃汽车借鉴瑞典的社会福利模式,提出了不论性别、覆盖全球的“沃尔沃汽车全球带薪育儿假”政策。

从2021年4月1日起,沃尔沃汽车为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所有入职满一年的员工,提供总计长达6个月的育儿假福利。

在带薪育儿假期间,沃尔沃汽车将为员工提供不少于基本工资的80%作为酬劳,男女员工均可在成为父母后的三年内提出休假申请。

2021年1月16日,海南三亚,家长带着孩子在三亚湾海边夕阳中游玩

为了鼓励更多员工申请休育儿假,沃尔沃汽车做足了功课。他们参考了瑞典国内的相关法规,首先在欧洲、中东和非洲区的员工中试行,将职场男性纳入到生育休假体系,鼓励爸爸们成为新生儿的主要照顾者。

在得到良好反馈后,沃尔沃汽车将6个月带薪育儿假作为全体员工的默认预选项,营造一种“默认效应”,让育儿假对父母双方都成为常态,同时在沟通中避免因使用模糊描述而可能产生的消极影响。

这项政策通过营造父母共担抚育责任的文化,弥合性别差距,帮助员工更好地平衡家庭与生活,从而帮助他们赢得更好的职业发展。

2021年2月17日,海南三亚,休假的父母带着孩子在南山文化旅游区游览,孩子坐在父亲的肩头享受时光

在《职场妈妈生存报告》一书里,作者凯特琳.柯林斯描述了瑞典男性对于育儿的看法:育儿不只是责任和义务,更是权利,作为爸爸我有权享受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光[21]。希望未来在国内的大街上咖啡厅里也能看到更多“拿铁爸爸”。

参考文献:

[1] 《二〇二〇年全国姓名报告》发布

[2] 中国统计年鉴2-2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

[3] 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 2019. 2019年全国50城房价收入比报告.

[4] MBA智库. 房价收入比.

[5] 张雅淋, 赵强. (2017). 基于配对回归的学区房溢价研究——以南京市主城区为例. 教育经济评论2(5)

[6] 毛丰付, 罗刚飞,潘加顺. (2014).《优质教育资源对杭州学区房价格影响研究》.城市与环境研究1(2): 53-64.

[7] 汇丰全球.《教育的价值:未来的基础》

[8] 新浪教育. 2017. 2017中国家庭教育消费白皮书

[9] 艾瑞咨询. 2020. 中国互联网母婴新生代研究报告.

[10] 同上

[11] 国家统计局:2019年居民收入和消费支出情况.

[12] 教育部教育统计数据

[13] 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

[14] 世界银行:劳动参与率,女性 (占15岁以上女性人口的百分比)

[15] 於嘉, 谢宇. (2014).《生育对我国女性工资率的影响》人口研究38(1):18-29.

[16] 瑞典爸爸的产假“革命”. 中国妇女网.

[17] 日本男性育儿假制度世界最好,但是……

[18] 韩修法规定育儿假可分三次使用解决新冠育儿空白. 韩国中央日报中文版.2020.11.20

[19] Paid Leave Will Help Close the Gender Wage Gap. National Partnership of Women & Family

[20] Pinka Chatterji and Sara Markowitz. Family Leave after Childbirth and the Health of New Mothers. NBER Working Paper. 2008

[21] Caitlyn Colins. Making Motherhood Work: How Women Manage Careers and Caregiv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