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到大,我们的课本当中总是会出现鲁迅先生的文章,很多人都说,鲁迅先生的文章实属是看不懂,读起来只觉得深奥,但是后来再去品读之时,并会让人感受到其中的力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鲁迅先生的文章最为明显的特点便是其中所揭露的事实。在他的文章当中,所反映的大多是旧社会时期的黑暗与冷血,不管是“人血馒头”,还是所谓的“二十四孝”的愚孝等,都一一将那个黑暗社会的丑陋面放置于人前,让人的内心很受感触。

很多人都说,在鲁迅先生的文章当中,所反映的都是旧时代的负面因素,而今我们的国家,早已不是从前那般潦倒,鲁迅先生的文章虽说在当时是鞭策国人重新站起来的鞭子,但是现如今好像已经不再符合时代发展需要了,所以也该去除一番了!也正是因为如此,前些年在一些沿海城市,便兴起了一股“去鲁迅化”的风潮,鲁迅先生的文章在相关的教科书当中逐渐被去除,一时之间引起了不少人的争议。

鲁迅先生的文章出现在教材当中,其实早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之时便已经开始了,在50,60年代的时候,教科书当中,鲁迅先生的文章几乎有30多篇;后来发展到70、80年代之时,也有20多篇;而现如今,在我们的教材当中,鲁迅先生的文章篇目也就那么几篇左右,也算不得很多了。

支持“去鲁迅化”的人,主要的理由无非就这几个——其一,时代在发展变化着,很多东西已经不再适应当下时代发展需要了,鲁迅先生的文章也是如此,所以应该予以剔除;其二,鲁迅先生的文章距离现在年代实在是过于久远,放在现代社会似乎意不是很大,尤其是当中所包含的一些偏激思想,实属是不利于学生,现当代也有很多优秀的文章,换一些包含着现代化思想的文章入教材,或许会更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过,也有很多的反对声音表示,鲁迅先生的文章虽说距离现在年代久远,但是他文章的价值是很高的,所以说在他的文章当中所描绘的社会是阴森冰冷的,可是那却是当时的社会事实,只有让孩子们去了解这些旧社会的黑暗,才会让他们真正的懂得历史,更加珍惜眼前的美好生活;再者,鲁迅先生在当时本就是文坛大家,他的文章可圈可点,对于现当代的文学发展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其实,很多的文坛大家也对此发表过自己的看法。曾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的莫言就表示,鲁迅先生的文章有着深远的用意,自己在写作的过程当中也借鉴过不少鲁迅先生的描写形式,实属是受益匪浅;与此同时,贾平凹也对其进行过评价,贾平凹表示,鲁迅先生的文章在当时是透视社会现实的,而这正是他所欣赏的地方。

不得不说,鲁迅先生的文章在当时确实就像是一把锋利的刀刃,他通过这把锋刃,警醒了许许多多的人,他为那个时代而呐喊,为处在黑暗社会中的广大人民群众而呐喊,也正是因为如此,才有了更多的爱国之人为了自己内心的光明而奋斗。

现如今的中国和百年前的中国相比,可谓是改头换貌,再也不复从前。在一百多年前,到处都是饥荒,老百姓的生活极度穷困,加上战火的纷扰,外敌的欺辱,整个中华民族都陷于水深火热当中。而今的中国,国富民强,百姓生活安乐,山河无恙,人民安居乐业,处处洋溢的都是幸福之色。但是,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即便是处在这片美好的环境之下,作为国人的我们依旧是要时时刻刻保持着警惕之心,让自己的内心明白通通,时时刻刻肩负起社会责任感,正视这些优秀作品所带来的无形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