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座民居青瓦白墙,飞檐翘角;一片片油菜花清香扑鼻,蜂飞蝶舞;一件件老物件、老古董,散发着浓浓的乡土气息,展示着古老的农耕文化,勾起了人们的缱绻乡情,纷至沓来的游客或观光打卡或拍照留念,这便是湖南湘潭昭山文化产业园打造的“升级版”七星村的景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文化立园、旅游兴园、产业强园,昭山文化产业园正是将本地文旅资源转化为物质效益的典范。昭山文化产业园是湘潭市“一谷三城”(智造谷,军工城、汽车城、文创城)战略中的“文创城”核心承载地之一。自2017年获得首批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创建资格以来,经过3年努力,获批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

短短几年的建设,便一跃成为湘潭的网红打卡地,昭山文化产业园能在众多产业园中迅速崛起,究其原因,是在打通文化产业招商引资、项目建设过程中的痛点、堵点方面下足了功夫。

营商环境是招商引资的生命线

为营造“最佳营商环境”的沃土,园区坚持“软硬”两手抓,在完善道路等硬件基础设施的同时,在政务服务、行政审批、服务企业、扶持政策等方面大力营造良好投资环境。园区搭建了智能服务平台,减少企业线下办事手续,大大提升服务的便捷性和实效性。优化业务流程,全面实行“一件事、一次办”,最大限度利企便民;精简审批流程,项目审批“帮代办”,简化建筑许可办理程序,实行数字化联合审图,实行施工许可证全程网上办,规范项目公示与审批。

此外,园区还制定了招商引资等一系列政策制度,出台《湘潭昭山文化产业园发展奖励办法》等12条专项扶持和激励政策,为推动昭山产业发展、项目建设、招商引资等营造了良好的环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针对园区主导产业特点和企业发展需求,园区提供信息交流、文化金融、人才培养、宣传推广等服务,做到了“保姆式”“管家式”服务,入园企业是满意的。负责园区运营管理的湘潭昭山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肖青笑谈:“园区未来的发展要让诗与远方亲密牵手,我们要铺开山水画卷,让各大企业做好执笔人。”

资金支持是创新发展的养料

产业园出台相应的发展奖励办法,多方面惠及入园企业,除了搭建完善的服务平台,针对入驻文化企业,园区还对口提供周到服务。园区对接各大金融机构,与天禄基金、中国建设银行等银信机构达成合作协议,湘潭农行向园区每年提供10亿元信用额度,帮助昭山城市海景水上乐园、途居昭山露营基地、盘龙大观园等企业获得1.9亿元贷款。

有了强大的资金后盾,很多企业开始大展拳脚。经过统筹规划建设,现在的盘龙大观园以“生态文化+观光体验”为特色,碧水清流,四季花开,美如蓬莱仙境;昭山城市海景水上乐园以“健康文化+亲水体验”为特色,游客凭“海”临风,亲水戏浪;山市晴岚文化旅游小镇以“历史文化+休闲体验”为特色,集“诗、画、禅、酒、渔、景”于一体,在这里,人们把酒言欢、临江赋诗,赏渔村夕照、听渔歌互答,品厚重文化、发思古幽情;途居湘潭昭山露营地以“营地文化+度假体验”为特色,游客在依山傍水的原生态木屋里小憩,在风情浪漫的房车中体验慢节奏的休闲生活,远离城市喧嚣,聆听内心独白。

良好的运营环境、周到的招商服务、广大的发展前景迅速为昭山文化产业园吸引了一大批“粉丝”,近年来,入园企业数量稳增,多数企业负责人对于园区的发展信心十足。

湖南华壹影业创始人廖洪波是湘潭人,也是一位优秀影视制作人,2018年初,华壹影业入驻昭山文化产业园。“除免费提供办公场地,园区还在工商注册、人力资源、财务、法务、投融资等方面给予支持,帮助我们解决实际困难,在昭山,我们很有归属感。”廖洪波说。

文旅融合是产业振兴的着力点

文化兴产业兴,文化强园区强。园区文化企业由创建之初的28家增加至160多家,规模以上文化企业由10家增加至26家;文化企业营业收入由创建之初的4亿元增长到2020年的10亿多元,远高于湖南省文化企业年均营收增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昭山文化产业园负责人表示,文化企业营业收入已成为财税收入的重要来源。在文化产业带动下,园区的旅游、健康、体育、农业等产业也发展壮大,园区创新开辟了“红色+绿色”模式,挖掘伟人故里红色文化资源,打造红色文化教育基地、研学中心,同时开辟了美丽乡村七星村等多条生态旅游线路,深耕“文化+旅游”模式。带动了湘潭就业创业、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等社会事业发展,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双丰收。

据了解,下一步,昭山文化产业园将以“文创城”建设契机,加快推动重大文化旅游项目落地,加强文化旅游休闲产业链建设,进一步完善酒店、商业网点等基础设施配套,加快建设由智能旅游终端、全域5G网络、线下跟踪服务体系共同构成的智能化旅游平台,助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努力让昭山文化产业园进入优秀的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园区行列。

(图片来源于湘潭昭山文化产业园)

责编:李晓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