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每年一次的母亲节,每到这个时候,对于在外工作的“打工人”来说都是一次心灵上的折磨。在内心深处,大家都想回家陪陪母亲,共话家常;但是回到现实,面对养家糊口的那份工作,又有几人能够洒脱到一走了之?前些年网上很流行一句话“放下砖头不能养你,抱起砖头没法抱你”,这句话本来是说爱情,但是放在亲情上同样适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过今人比起古人来说,已经是幸福太多。毕竟“从前,书信很远”,而现在视频连线能实时“看”到相隔千里的她。只是少了陪伴左右的温情,总让人觉得少了点什么。

或许也正是这种通过网络的陪伴方式,让很多现代人对于离别的感触并没有那么刻骨铭心,似乎离别的伤感也不再浓重。但总有一些古诗句,能够触及到我们内心深处最柔软的角落,让我们不知不觉便潸然泪下,就像《游子吟》中的“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而笔者本期要分享的这首妙诗,比起《游子吟》,更让人伤感。尤其是最后7字,不知让多少人泪如雨下,也正是因为这7字,很多打工人都不忍在母亲节读这首诗,因为每一次的诵读都是一次难言的伤感。下面就来和笔者一起走进这首感人肺腑的母亲节诗。

《别老母》
搴帷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
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首诗的作者是清代诗人黄景仁。说起来他也是个苦命人,在4岁的时候父亲便撒手人寰,留下孤儿寡母艰难求活。在封建社会,想要出人头地,只有读书考取功名这一条路,所以即便家中困顿,母亲也坚持让他读书习字。

而黄景仁也没有让母亲失望,小的时候就诗名远播,可以说是一个妥妥的“天才少年”。然而无奈的是,长大后的黄景仁和很多满腹才学的读书人一样,在科举考试中屡屡碰壁。生活还要继续,母亲也要供养,为了生计黄景仁只能离家四处奔波,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成为一名清代的“打工人”。

1771年春天,黄景仁接到官府的差事,要前往太平府公干。看着老母亲满头的银丝,自己却要离家,他内心升起万分的不舍和哀伤,于是便提笔写了上面这首诗。

这首诗前两句描写了母子二人分别时的情景。第一句是写诗人自己,掀起门帘拜别母亲往河梁而去;第二句是写母亲,眼看儿子远行,已经白发的母亲哭得眼泪都干了。这两句诗人虽然没有直接描写母子离别时的伤痛情绪,但是从“搴帷拜母”“泪眼枯”其实都不难看出母子之间的那种不舍和悲伤。此情此景,又何须其他言语,在静默无言中,诗人的悲愁和愧疚,母亲的凄楚和耽念,都已透过文字直抵读者心底,

后两句则是表达出诗人内心的矛盾和复杂情绪。在惨惨的风雪之夜,本来应该是在家中安眠,但是诗人为了生计,却只能穿过柴门走进漫天的风雪中,是他想如此吗?显然不是,只是他不得不如此。在这矛盾的情绪和对离别的不舍中,诗人的内心翻江倒海,情绪激荡,不由从心底发出慨叹“此时有子不如无”,母亲有自己这样的儿子又有何用?不能在膝前尽孝,相反还因为离别惹得母亲悲泪纵横,有这样的儿子还不如没有!可以说这最后7个字,将一位离家游子的矛盾心理刻画得入木三分,让人读之便能感受到其中蕴藏的悲伤和痛苦,也难怪乎很多人不忍在母亲节读它。

黄景仁这首诗虽然看似用的是寻常之语,描写的也是寻常情景,但是却将一个游子的复杂心绪写得跃然纸上,让读者读之便陷入难以自拔的共情,可谓是直击人心。对于这首诗大家有什么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畅所欲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