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北京四合院

院门,是四合院的主要入口,也是一个四合院主人贵贱高低身份的象征,北京人习惯叫它“街门”。虽然在社会变革的今天,我们已难以从这些街门来判断以前院主人的等级,但随着北京胡同游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们在这里流连于绿树掩映中的胡同,在众多的旧式门前在寻找旧时北京四合院人家的历史轨迹。

驻足四合院门前,目视大门口,门、门洞、门当、门墩儿、门楼儿…在众多的院门中,看出了四合院的门道儿……

“虽然不是门当户对,也强如陷于贼中。”这是元朝戏剧家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中的一句台词,由此,“门当户对”一词便诞生了。清朝文学家曹雪芹在《红楼梦》中也多次使用“门当户对”一词。譬如,“我想他两家也就算门当户对了,一说去,自然成的;谁知他这会子来了,说不中用。” 我们一般理解“门当”,即门道相当,挣钱的门道相当才能交往相处或落户成亲。“户对”,一般理解成家庭状况,如,贫富、大小、学识、官品职位相当。总体来说,社会上对“门当户对”理解为,结亲的双方和家庭经济、社会地位对等。

其实“门当”与“户对”是古民居建筑中大门的组成部分。《说文解字》上说:“门,闻也,从二户;户,护也,半门曰户。”“门当”即指大宅门前的一对石鼓,又叫抱鼓石、门墩儿、枕石、门鼓、门座、门台、镇门石、圆鼓子、石镙鼓、石镜门座等,老百姓认为能避邪,所以,民间广泛用石鼓代“门当”。而我们讲的“户对”,则指置于门楣上或门楣双侧的砖雕、木雕,因都是双数,所以叫“户对”。“户对”通常为圆柱形或方形,每根约长30厘米,与地面平行。“户对”的横截面刻有图案,因其伸出房檐形似古代妇女头上的发簪,所以又往往被称为“门簪”。有种说法,门簪就是固定门的一种销子,只是后来这种销子意义不大,主要于其装饰性。门框在古建筑中因为窄小没有门扇装饰的华丽。但是因为门框和门扇是一个系统,所以古人对门框的装饰主要用在位置显要的门簪的装饰上。还有种说法,比较典型的“户对”为短圆柱形,柱长一尺左右,与地面平行,与门楣垂直。“户对”用短圆柱形,是代表了古人重男丁的观念,意在祈求人丁兴旺。

以上这种用于镇宅的建筑装饰现存已不多,如果你到北京什刹海周围的胡同里走走、转转,在一些老四合院还可以寻觅到它们的踪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走在什刹海周围的胡同里,只要稍微留意,从四合院门前的摆设看,你则会产生许多疑问:这家四合院门口的“门当”是圆形的,而那家为何是方形的?这家门前没有门当,而那家除门前除摆有石狮外,门当上也有狮子?这家四合院前的台阶是两级,而那家却是六级?这家“户对”数量是二个,而那家为何是八个?“门当”“户对”也好,“台阶”也罢……都是代表古代达官显贵之等级,对京城为生计奔忙的普通百姓的住所而言,就没有那么多门口摆设,只是一个普通的院落了。

我们先看看四合院的门当儿(以下称北京口语“门墩儿”),那些不同形状的门墩儿是一种文化享受。

“小小子儿坐门墩儿,哭着喊着要媳妇儿,要媳妇干嘛?点灯说话儿。吹灯作伴儿……”这是首流传于京城胡同人家的童谣,旧时几乎每个在胡同长大的孩子都耳熟能详。北京的门墩儿历史悠久,文化内涵丰富。门墩儿是门枕石的一种,常见于传统民宅大门、牌楼建筑、寺庙前,一般位于大门底部入口。北京传统四合院的门墩儿一般位于大门底部,主要是起到支撑门框、门轴作用的一个石质的构件。北京现存最早的门墩儿是中山公园社稷坛门前的一对石墩儿,有人说它是隋唐时期遗物。其中还有唐代时期的翼兽(存五塔寺),辽金时的石虎(存五塔寺),元代的石狮(存妙应白塔寺、贤良寺)。

北京门墩儿的发展和辽中都、元大都的兴建也密不可分,而明清两代则是北京门墩儿的繁盛期。从现存的门墩儿看,总量仍在万件以上。清朝比较重视等级文化,随着宫廷文化和社会文化的发展,北京的门墩儿便演变为功名等级的象征,门前一对门墩儿也被誉为了“抱鼓石”,那是功名标志,无功名者门前便不可立“鼓”。一位哲人说过,“任何时代的思想,都是统治阶级的思想。”作为历史悠久的古都北京,其文化也必然浸润着帝王色彩。这种特权在清朝定都北京后,门墩儿文化中也有着明显体现。

别看小小门墩儿,大老远一看,就可知道这家的主人是文官还是武官,是普通百姓还是皇亲国戚。

北京四合院门墩儿一般分以下几类:

一是方形或箱型门墩儿;二是圆形或鼓型门墩儿;三是兽形门墩儿;四是没有任何装饰的方条石。这四种门墩儿除了最后一种,前三种都有漂亮的雕饰,花鸟鱼虫什么的,都可以雕刻在门墩儿上。

有人说,“武圆文方”,武官的家用圆形的门墩儿,而文官家用方形的门墩儿。这种说法常出自于胡同游的导游口中,其说法似乎有些道理,细思也没道理。古代北京胡同的四合院门口儿似乎都有门墩儿,圆形和方形的门墩儿随处可见,似乎不可能每家都是当官儿的。就算一开始这么分配的,但是随着房子的转卖,时代的变迁,也很难形成统一的标准。不过文臣家采用方形门墩儿比较多,方形即箱型,取其谐音“书香”,表示自己是书香门第,也有人品方正的意思。但圆形似乎可就不都是武将了。圆形门墩儿在北京非常多见,是最常见的门墩儿,其数量比另外三种门墩儿的总和还多。这或是因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圆是最受欢迎的形状。圆形的门墩儿又被称为鼓型门墩儿,它看起来就好像大门口的两面鼓,通报客来的鼓。鼓面上常有各种雕饰,例如,莲花、桃子、鹿、仙鹤、鲤鱼、云彩等图案。虽然鼓型门墩儿最常见,但从时间上考究,它后于方形门墩儿产生,大约只有千八百年的历史,而方形门墩是直接从方条石发展来的,历史悠久。

再说说方条石门墩儿。这是最底层老百姓使用的,在北京胡同里并不常见,因为皇城根儿下的每个宅子都有点儿历史,主人也许是老百姓,或普通买卖人。

最后我们看看兽形门墩儿。兽形门墩儿是门墩儿上面趴着一只野兽,据说,在清朝只有王公贵族才敢使用,并不多见。常见除门前摆有一对石狮外,其门墩儿上还各趴着一个狮子。可见至少是皇亲国戚类的。在封建社会的北京四合院中的大宅子的金柱大门都是朱漆大门。与其匹配的门墩儿,其等级之高可以想象。“朱户”在古代被纳入“九锡”之列。而九锡是天子对诸侯的最高礼遇。且不说禁城、宫苑内置放的铜鳌、铜鹤、麒麟等仁禽瑞兽,它们当然是帝王皇权的象征。如今的西城府右街、鸦儿胡同、甘露胡同、西城大翔凤胡同、西城恭王府(内)、东城东板桥胡同、东城帽儿胡同等处还可以见到狮子型的门墩儿。

旧时四合院门墩儿下的台阶,也很有讲究。在清朝,宅院前的台阶有严格规定。六、七品官员台阶不能高于二级,五品官员台阶不能高于三级,以此类推,台阶数目最高不能超过八级。九级代表顶点,所以只有皇上可以享用至尊的“九”。以前仕途上所谓的“进身之阶”即缘于此处。如果一家四合院的台阶有三级,据此可推测从前的主人家是五品官。

另外,我们聊聊“户对”(即“门簪”)。清朝以前北京城四合院的“户对”的多少没有规定。有建筑美学学者认为,中国古代建筑学有一个重要原则,就是讲求和谐美。府门的“门当”是以一对的形式出现,而“户对”的数也须是双数,如二、四、六个。户对在外形上是多种多样的。有四方形、六棱柱形、八棱柱形,还有圆柱形。户对上的花饰也多种多样,比如各种花卉、花果、文字等。最常见的就是花卉和文字。当然,个别时候也有把整个门簪雕刻成一种瑞兽的。相比较而言,动物形门簪没有花卉、文字门簪圆润和温暖。到了清朝定都北京后实行旗、民分城居住制度后,朝廷便有了规定:一到五品官员可以为六个,六到七品官员可以为四个,八品及以下只能为两个,普通大户人家也可以是两个,只有皇帝的皇宫才能有九个,取九鼎之尊之意。

清朝比较看重门当和户对。往往以户对的多少来判定户主的身份和地位。精明的媒婆在给人提亲时甚至专门看这家门框上有几个户对、那家门框上有几个户对,如果男女双方家庭门墩儿等级一样,户对数目又一样多,那就是“门当户对”,如果门墩儿户对数量、形制都不一样,那某种意义上那就是门不当、户不对。

不过有建筑专家讲,今日从大门摆设去谈“门当户对”的说法,是近年来旅游发展的产物,这是导游们编出来的,以“门当户对”看北京胡同宅院的“门道”,在建筑史学没有具体记载。从建筑史学上看,“户对”所指的门簪是用来搁门匾的,当然从门匾也可以看出户主人的家世地位。其实,古代宫殿、寺庙、祠堂、书院、会馆等所有的大门,甚至陵墓建筑都有门簪,似乎与家世婚姻没有任何关系。

往期阅读

这就是四合院,北京人平静的院落 四合院的历史轨迹

四合院建筑特色及院落规制

传统四合院有“四合规制” “大宅门”到底是指啥?

音频 | 艾君

京彩台湾

微信号:bjstb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