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大事必做于细。”这是千百年之前,老子经过深思熟虑而留下来的箴言,旨在成大事前,那些细小之事往往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这样的道理虽然简单,但却历久弥新,以至于在中学的时候,我们的课本中也收录了类似的文章,以劝诫我们。

这篇文章就是《卖油翁》。文中寥寥几笔,勾勒出陈尧咨与卖油翁两个鲜明的形象,道理深入浅出,语言隽永,因此得到了许多称赞。同其他许多文章选入课本的经历一样,《卖油翁》也被删减了最后一句,这样的删减,也引起了不小的争议。

《卖油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原因之一

我们先来说说被删减的那一句吧。被删掉的那一句话,位于全文的最后,意义与上面的联系并不大,看起来更是一句欧阳修自己添加的评论:“此与庄生所谓解牛斫轮者何异?”这话的意思是,“这件事,又与庄子所讲的庖丁解牛,轮扁斫轮的故事,有什么不同呢?”

这两个典故皆出自《庄子》,可是含义却有所不同。庖丁解牛我们更熟悉一些,是说梁惠王有一位厨师丁,解牛的技艺十分高超,能够解牛的同时,发出声响都合乎音律,这在当时的人看来,是大雅。梁惠王也如此觉得。

所以他追问丁是怎么做到的,丁说自己探究的规律远超于对解牛的追求,长年累月的练习,使他对牛的肢体了如指掌,自然能够办到。听起来好像与《卖油翁》的故事,有些相似之处,放在这里还算合适。

《卖油翁》

可是轮扁斫轮的故事,可就不一样了。这个故事讲的是为齐桓公坐车轮的轮扁,某天对桓公说,他所读的圣人之言的书,都是糟粕。桓公十分气愤,让轮扁说出理由,轮扁进而解释,轮子的构造是十分精确的事。

他手头有数,但无法通过语言传给儿子,只能靠儿子自己领悟。就好比圣人已带着无法言传的精华而死,所以留下的都是糟粕。

不知道你是否能联想到《道德经》里的话语。这个故事,其实是庄子借着轮扁的话来阐明了“道可道,非常道”这样的观点——能被语言所记叙描述的“道”,都并非真的“道”。

《卖油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因此,第一个被删减的原因出现了。两个典故在主旨上与整篇文章有所出入。文章内容的重心在于,勤奋练习,能够产生进步,可是庖丁解牛尚且算是相关,但轮扁斫轮的出现,不仅突兀,还给文章续上了额外的观点。

如果继续留下,势必会使学生们对文章的理解出现问题。这个观点有漏洞,既然意义不相同,那么饱读诗书的欧阳修能不知道吗?为什么我国历史上,有关于熟练的的典故浩如烟海,他执意要用这两个在我们看来,不那么符合的例子呢?

欧阳修

原因之二

而第二个被删减的原因与第一个大抵相似。有人认为,我们现在信仰马克思主义唯物哲学,倡导唯物史观,而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正是唯心哲学的拥护者。如果要深究这两个例子,那就势必要涉及到唯心哲学的观点。

这篇文章的主旨意在客观的实践量变能够引起质变,而唯心主义则认为人的主观意志能够改变世界,所以这话应该删掉。中学时期正是孩子们三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如果因此而了解到唯心哲学,对于唯物主义的信仰而产生了动摇,那就得不偿失了。

中学

但这个观点亦有漏洞,且不论教师在讲课过程中的导向起着很大的作用,如果教师不刻意引导,很少会有初中生会在一篇古文中纠结唯物唯心观。

另外,这两个例子都选自庄子,既然庄子有宣扬唯心主义的倾向,那么同样选自《庄子》的《逍遥游》也选入了课本,还成为了高考必备,又是为什么呢?

逍遥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原因之三

第三个原因在于,前面的话语平铺直叙,是一件客观上的事,而最后这一句,则是欧阳修自己添加的评价,况且从语言色彩上来看,欧阳修好像对此很是不屑。

这就不得不提到故事的背景了。两宋时期因为五代十国的乱世之鉴,十分重文轻武。举国上下皆认为,但是通过读书写字走向仕途才是正道,而射箭,骑马之类的工作,那是匹夫才会去做的事,更不值得骄傲。

因此陈尧引以为傲的射术,在文官集团看来,根本就是与卖油一样,不入流的工作罢了。因此在身为典型文人,文坛宗主的欧阳修看来,这种能够通过重复训练得到的能力,自然是不值一提,在他看来这些就是轮扁口中的,圣人留下的糟粕罢了。

欧阳修

因此结合背景,人们推测,欧阳修最早写这篇文章的想法,就是想要讽刺陈尧咨这种因为低端工作就骄矜自傲的人。而这种想法,具有鲜明的时代局限性,所倡导的价值观也早与今天的价值观不符,还容易让学生们产生高人一等的想法,瞧不起体力劳动工作的人。

删去这句话,既避免学生们产生这样的想法,又能够使文章中“熟能生巧”的主题更加鲜明。三个观点都不尽能让人满意,因此人们又开始寻找新的观点。

观念

新的想法

但鄙陋之见,这样随意的猜测,是否是我们看低了这位“千古文章四大家”之一?欧阳修所生的时代确实是重文轻武,可是他也曾任兵部尚书等重要职务,虽然还是文官,却成天跟武官打交道,又刚直爱国,跟身为武官的狄青惺惺相惜.

我们很难相信这样的欧阳修,还会抱着那么狭隘的想法。况且全文,欧阳修一直尊称陈尧咨谥号陈康肃公,陈尧咨当年因为盛气凌人的态度,得罪了不少人,既然欧阳修真心看不起他,实在没必要这样尊称。

那么新的问题就随之出现了。如果我们不相信欧阳修如此之狭隘,那这最后一句话应该作何解释?其实也是能解释的。

欧阳修

庖丁解牛,轮扁斫轮,都是读书人们耳熟能详的典故,不必废墨描写;而陈尧咨射箭与卖油翁的例子,还远不如他们这样有名,自然需要欧阳修下手与其着墨描写了。那么最后一句“与……何异?”

可就不是什么感情色彩丰富,表达不屑的句子了,而是一个普通的疑问句,是三个等级渐进排比,最后主旨呼之欲出的句子。卖油翁是“唯手熟尔”,庖丁解牛是熟能生巧,轮扁斫轮是从轮子开始升华到人生哲学。

一步一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步步升华,我们从最开始熟练做工作,到后面摸索规律,最后通过工作见微知著,摸索到人生的“道”,才是这一生最大的收获,这也符合儒家文化中,对人生把握的追求。

最后提出问题,“这三个阶段有什么不同?”启发人们思考,让孩子们学会掌握事物发展的规律,而不是只死读书,一味懂得闷头学习,这才是十分要紧的事。

思考

思考与碰撞

这件事从开始就争论不休,但却丝毫不影响人们对于这篇文章的喜爱,因此可以想见,这句删减哪怕不够成功,也绝对算不上失败。何况,欧阳修早已故去,谁也没有办法再去探究他到底是什么意思。

作为现代人,我们还是应当学会根据自己的需要去理解故事,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从中汲取养分,这也是我们在面对许多其他历史资料时候,所应该做到的。

就像作为中学生,可能很多学生不能理解,甚至根本不知道《卖油翁》被删减的事。因此在他们看来,这篇文章就是单纯地让他们觉得很多时候,量变引起质变,多次练习可以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课本

而随着年龄的增加,他们或许偶然会得知那一句隐匿在课本之后,被删减的,举重若轻的那句话。他们或许也会同意以上观点,或者有新的想法,更深层次的理解,那就是另外一件更有价值的事情了。毕竟思考的力量与价值,其实远超于欧阳修留下来的这一篇文章。

记得当年的历史课,老师总是强调我们,辩证看待。对待这样的删减事宜,我们也当如此。删减必然是各有利弊,虽然课文主题更加鲜明,结构更加简洁,但是在内涵上,无论从哪个纬度,都不如删减之前。

况且,欧阳修此文,本身就不是专为中学生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而写,可是编纂者却得实打实考虑这些问题作出取舍,适时予以删减也是在所难免的事,许多入选课本的古文都经历过。

青少年

至于为什么偏偏是《卖油翁》引起这么广泛的争议,可能正是在于我们现在处于矛盾时期,既希望这些少年学生们能够具有明辨是非的智慧与能力,又害怕他们会被不利因素而影响,从而走歪路。

但无论如何,我们始终坚信,能够启发人们思考,引起争议的事,往往是具有一定价值的。争论意味着辩驳,真理越辩越明,我们会因为这样的事而进步,那么这件事就具有了超越其本身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