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

漳州,福建省辖地级市,是闽南民系城市之一,位于福建省最南部,漳州陆域地处北纬23°34’~25°15’,东经116°54’~118°08′之间,面积12607平方公里,海域面积略大于陆域。漳州气候属南亚热带海洋季风气候,北有高山阻挡寒流侵袭,南有海洋调节,所处纬度较低。靠近北回归线,气候温暖,雨量充沛,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截至2021年,漳州辖4个区、7个县,市政府驻芗城区,2019年末全市常住人口516万人。

秦始皇二十五年(前222年),“秦已并天下”后,把闽越故地划为闽中郡,今漳州境时属闽中郡,为正式纳入中央版图之始。唐垂拱二年(686年)十二月九日,建置漳州,州治在西林,属岭南道,辖漳浦、怀恩2县。

漳州辖区内有324、319二条国道、厦漳、漳诏、漳龙三条高速公路及鹰厦铁路和厦深、龙厦二条高速铁路穿境而过,漳州港可直通东南亚国家,形成铁路、公路、水路立体交通网络。漳州境内有东山岛、漳州滨海火山公园、南靖土楼、云洞岩等景点。

2019年,漳州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741.83亿元,比上年增长6.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80.90亿元,增长3.9%;第二产业增加值2315.26亿元,增长7.6%;第三产业增加值1945.67亿元,增长5.5%。三次产业比例由上年的10.0:49.0:41.0调整为10.1:48.9:41.0。

2020年7月,全国爱卫会确认漳州市为2019年国家卫生城市。

中文名:漳州市

外文名:Zhangzhou City

别名:水仙花之乡、海滨邹鲁、芗城、女排娘家

行政区划代码:350600

行政区类别:地级市

所属地区:福建省

地理位置:福建省东南沿海,台湾海峡西岸

面积:12600 km2

下辖地区:4个市辖区、7个县

政府驻地:芗城区

电话区号:0596

邮政区码:363000

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气候

人口数量:516万人(2019年)

著名景点:东山岛、南靖土楼、云水谣、火山公园、女排三连冠纪念碑

火车站:漳州站、角美站、漳浦站、云霄站、诏安站、南靖站、龙山镇站等

车牌代码:闽E

地区生产总值:4741.83亿元(2019年)

宜居影响力No.76 全国文明城市 全国双拥模范城市 国家园林城市 国家森林城市

漳州地域仅以东山县和芗城区发现的人类化石为据,在距今约一万年左右已有人类在这里活动。

福建全境,包括今漳州境域,以及北至浙、赣南疆,东南至广东潮、梅一带,周时为诸多闽族居地。黄河流域人民称它为“七闽”地。七闽地北与越国毗邻。吴越战争,越灭吴后,楚又灭越。越亡,越人大规模逃入闽地,遂形成以著名的越人为标志、以土著种族为基础的闽越族部落。

秦始皇二十五年即前222年(另说秦始皇三十三年即前214年),“秦已并天下”后,把闽越故地划为闽中郡,今漳州境时属闽中郡,为正式纳入中央版图之始。

汉高祖五年(前202年),以闽中郡故地建立闽越国,定都东冶(今福州);高祖十二年(前195年),以南海郡故地建立南海国(辖地包括今漳州南部沿海一带)。此时,今漳州境北属闽越国、南属南海国,以闽南梁山山脉为南北分界。汉文帝时(前179年至前157年),南海王反,汉廷平反后,原南海国故地尽归南越国所有。今漳州境便分属于闽越国和南越国。汉元鼎六年(前111年),复置南海郡;元封元年(前110年),汉武帝灭闽越国,迁民于江、准间。始元二年(前85年),于闽越故地立冶县,治所在今福州(据《闽大记》卷二),隶属会稽郡。此时,今漳州境南部属南海郡揭阳县,北部属会稽郡冶县。

东汉时,冶县改称东侯官(简称侯官)。今漳州境北属会稽郡侯官县,南仍属南海郡揭阳县。

三国吴永安三年(260年),以会稽郡南部为建安郡,辖建安、侯官、南平、吴兴、建平、东安、昭武、将乐、东平9县,郡治在建安县。今漳州境北属建安郡东安县,南仍属南海郡。

晋太康三年(282年),析建安郡地增置晋安郡,改东安县为晋安县。今漳州境北属晋安郡晋安县,南属东官郡(析南海郡地立)。晋义熙九年(413年),分广州东官郡立义安郡,辖海阳、绥安、海宁、潮阳、义招5县。今漳州南境属义安郡绥安县(县治在今云霄县境内),北境仍属晋安郡晋安县。

南朝梁天监六年(507年),析晋安县地即今九龙江北溪下游地区及滨海地置龙溪县(嘉定《清漳志》作大同六年即540年),县治在古县(今龙海市颜厝镇);又在今九龙江西溪中、上游地区置兰水县,县治在双溪口兰陵(今南靖县靖城镇)。(以上两县析置从《二十五史补编.东晋南北朝舆地表》)晋安、龙溪、兰水3县同属南安郡。梁至陈,今漳州境内有绥安、龙溪、兰水3县;绥安县属粤境义安郡,龙溪、兰水2县属闽境南安郡。

隋开皇九年(589年),改丰州为泉州(治在今福州),废建安、南安2郡。开皇十二年(592年),并兰水、绥安入龙溪。大业二年(606年),改泉州为闽州;翌年,改闽州为建安郡,下设闽、建安、南安、龙溪4县。此时闽境仅有1郡4县,今漳州境属建安郡龙溪县。

唐武德元年(618年),改建安郡为建州,今漳州境属建州龙溪县。武德五年(622年),析建州地复立丰州,领南安、莆田、龙溪3县,今漳州境属丰州龙溪县;翌年,析建州闽县为泉州,置都督府,领泉、建、丰3州,今漳州境属江南道泉州都督府丰州龙溪县。贞观九年(635年),废丰州,并入泉州,废都督府,今漳州境遂改属岭南道泉州龙溪县。[垂拱二年(686年)十二月九日,建置漳州,州治在西林,属岭南道,辖漳浦、怀恩2县。开元二十九年(741年),撤怀恩县(因该县土地兼并,农户逃亡,户口未能达到立县邑标准),地入漳浦县。同年,析泉州(治所在晋江)龙溪县来属漳州(《旧唐书》:龙溪,旧属泉州;圣历二年即699年,属武荣州;景云二年即711年,还泉州;开元二十九年即741年,属漳州)。时漳州遂辖漳浦、龙溪2县,仍属岭南道。天宝元年(742年),诏命改州为郡,漳州易名为漳浦郡,割属江南东道。天宝十年(751年),漳浦改属岭南道。乾元元年(758年),漳浦郡复名漳州。上元元年(760年),漳州改属江南东道。大历十一年(776年),观察使皇甫政请析汀州龙岩县属漳州;翌年获准,时漳州辖漳浦、龙溪、龙岩3县。贞元至元和间(785年至820年),漳州隶属江南道,辖龙溪、漳浦、龙岩3县。光启元年(885年),光州刺史王绪南走入闽陷汀、漳2州;至唐末,闽南(含漳州)为王绪部将王潮等所据。

梁开平三年(909年),梁封王审知(王潮季弟)为闽王建立闽国。漳州属闽国的一州。至闽国天德三年(945年),闽王王延政为南唐所灭,历34年。南唐保大四年(946年),董思安任漳州刺史时,因父名章,与“漳”同音,为避讳,改漳州为南州,历20年。至宋乾德四年(966年),南州始复名漳州。闽国灭后的次年,南唐泉州散员指挥使留从效废刺史王继勋,割据泉、漳两州。

宋太祖建隆三年(962年),留从效死,其牙将陈洪进于次年夺取兵权,继续称霸一方。至太平兴国三年(978年)四月,陈洪进献地归宋,泉、漳两州才正式归顺宋王朝。

宋改道为路。宋太平兴国五年(980年),泉州长泰县因距州治遥远,且地处九龙江北溪支流龙津溪流域、南邻漳州州治龙溪县,遂析出归入漳州。时漳州属福建路,下辖龙溪、漳浦、龙岩、长泰4县。

元初,地方设行省,行省以下设路、府、州、县。元世祖至元十六年(1279年),撤州,漳州升为路,属福建行省,辖龙溪、漳浦、龙岩、长泰4县。至治二年(1322年),因龙溪、龙岩、漳浦交界地距3县署偏远,且山岭连亘、不便管理,乃析置南胜县。漳州遂辖5县。至正十六年(1356年),南胜县改称南靖县。

明洪武元年(1368年),改漳州路为漳州府;翌年,漳州府属福建行中书省。洪武九年(1376年),漳州府改属福建承宣布政使司,辖县仍旧。明代中叶,漳州府先后增设5县;成化七年(1471年),因龙岩县九龙乡距县治偏远,遂析九龙乡的居仁、聚贤、感化、和睦、永福5里,增置漳平县。正德十二年(1517年),南靖象湖、箭管发生大规模农民暴动,王守仁发兵镇压。事后,为加强该地区的统治,于正德十四年(1519年)析南靖县清宁、新安2里共12图立平和县。嘉靖九年(1530年),析漳浦县二都(一、二都合都后的简称)、三都(原海滨里)、四都(原遵化、修竹2里)、五都(原思政里)等地,立诏安县。嘉靖四十五年十二月初五日(1567年1月14日),析龙溪县一都至九都和二十八都五图,以及漳浦县二十三都九图,设置海澄县。隆庆元年(1567年),析龙岩县集贤里5图及大田县聚贤里3图、永安县3图立宁洋县。至此,漳州府辖龙溪、漳浦、龙岩、长泰、南靖、漳平、平和、诏安、海澄、宁洋10县。

清初,行政区设置分为省、道、府、县4级;与府并行的有直隶厅、直隶州,与县并行的有厅和州。时漳州府属福建省,仍辖10县。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因龙岩地理位置重要,人口、经济发展,闽浙总督郝玉麟奏请升龙岩县为福建直隶州,并割漳平、宁洋两县归属。时漳州府辖龙溪、漳浦、长泰、南靖、平和、诏安、海澄7县。乾隆八年(1743年),龙溪县石码镇升为石码厅,裁龙溪柳营司(柳营司原驻江东,于康熙五十九年即1720年移驻石码),派驻通判。嘉庆元年(1796年),福建巡抚姚荼奏请析漳浦县云霄镇为厅。嘉庆三年(1798年),析平和25保、诏安2保13村,连同漳浦县云霄镇30保归属。至此,漳州府辖7县2厅,并沿至清宣统二年(1910)年。清宣统三年(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清王朝被推翻,改石码厅为龙溪县第六区。

民国元年(1912年),废府、州、厅,福建实行省、道、县3级地方政制。同年,道改称路,原漳州府辖地7县1厅属福建西路管辖。民国二年(1913年)3月,改云霄厅为云霄县,漳属8县仍属西路管辖。民国三年(1914年),改路为道,改西路为汀漳道,定道署于龙岩县(时因龙岩道署未建就,道尹暂驻龙溪县)。原漳州府辖地及龙岩、长汀、宁化、上杭、武平、清流、连城、归化、永定、漳平、宁洋等县属汀漳道。民国五年(1917年)5月1日,析诏安县地东山岛、古雷半岛及其周围诸小岛设立东山县,属汀漳道。时汀漳道辖20县,其中漳州地占有9县。民国十四年(1925年),国民政府成立,废道。民国十六年(1927年),福建实行省、县两级地方政制。民国十七年(1928年),龙溪县西北侧二十五都华丰等地离县城偏远,于是析龙溪县二十五都的浦西、桃源、归德、迎富、升平、龙岭、宜招、华丰、珍山、大深、蓬莱大坑及二十三四都的银塘、沙建、寨坂共14保,设置华安县。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7月,福建省将原辖64县划分为10个行政督察区,各设行政督察专员公署,作为省政府之派出机构。漳浦、诏安、南靖、平和、龙溪、长泰、海澄、东山、云霄9县属第六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设在漳浦。当时华安县划归第七行政督察区。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10月至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全省改划为7个行政督察区、1个市(厦门市),分辖62县、8个特种区(与县同级)。漳浦、诏安、云霄、东山、龙溪、南靖、海澄、长泰、平和9县和石码特种区(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8月设立),属第五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仍设在漳浦。华安县属第六行政督察区。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1月,第五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由漳浦移驻龙溪。同年8月,石码特种区改为普通区,并人龙溪县。第五行政督察区遂辖龙溪、漳浦、诏安、海澄、南靖、长泰、平和、云霄、东山9县。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1月,全省划分为9个行政督察区,共辖66县,并调整辖县。第五行政督察区辖龙溪、漳浦、诏安、海澄、云霄、长泰、东山7县;南靖、平和2县划属第六行政督察区。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全省行政督察区及辖县重新调整。第五行政督察区辖龙溪、漳浦、长泰、南靖、平和、诏安、海澄、云霄、东山、华安10县。专员公署仍驻在龙溪,至1949年未变。

1949年9月19日漳州城解放后,漳属各县陆续解放。9月26日,福建省人民政府决定,将原第五行政督察区改为第六行政督察区,设第六行政督察专员公署。行政督察区辖龙溪、漳浦、云霄、诏安、东山、海澄、长泰、南靖、平和、华安10县。

1950年3月,改第六行政督察区为漳州行政督察区(简称漳州专区),成立漳州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同年9月14日,又改为龙溪区,成立龙溪区专员公署。漳州专区、龙溪区均辖10县。

1951年6月,析龙溪县城关区(共两个区)设漳州市(县级)。此时,龙溪区辖十县一市。

1955年3月,改龙溪区为龙溪专区,成立龙溪专员公署。

1960年8月15日,批准龙溪县、海澄县合并为龙海县。县城设在石码镇。此时,龙溪专区辖龙海、漳浦、云霄、诏安、东山、平和、南靖、长泰、华安9县及漳州市。

1978年3月29日,成立龙溪地区行政公署。辖区仍为九县一市。

1985年5月14日,经批准,撤销龙溪地区建制,升漳州市为地级市,原县级漳州市改为芗城区,建立市管县(区)的行政体制。当时漳州市辖龙海、漳浦、云霄、诏安、东山、平和、南靖、长泰、华安9县及芗城区。

截至2021年2月,漳州辖4个区、7个县,即芗城区、龙文区、龙海区、长泰区、漳浦县、云霄县、诏安县、东山县、南靖县、平和县和华安县。市政府驻芗城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者/来源:城市世界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