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分享最有价值的文章

高考地理试题从模式化的知识立意到“规避模式”的能力立意,再到追求问题解决的素养立意,应该说都与当时的人才需求和教育现状相吻合,并不能简单的说孰优孰劣,更不能由此而简单粗暴的否定。

同时,无论是能力立意还是素养立意的考查,均离不开知识的载体。从这个角度上来讲,模式化的答题角度的构建不应该被抛弃,只是我们需要改进的是构建答题模式的教学方式。

本专题我们对于模板构建的教学方式不做深入讨论,只讨论构建模式的方向以及答题模式在应用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答题模式的构建

要解答好高考地理常见的题型,全面扎实的巩固基础知识、培养较强的逻辑思维和规范语言表达是必不可少的,同时研究总结行知有效的答题模式也是不可或缺的,这样在考场中遇到同类问题时,就可以迅速构建思维模型,节省思考时间,提高答题效率,做到事半功倍。

1.依据

在近三年的全国卷高考地理试题中,各类问题的考频如下:

考题类型

全国卷

2016年(次)

全国卷

2017年(次)

全国卷

2018年(次)

合计

区位条件与分析

4

3

5

12

事物、现象成因

12

12

7

31

辩证选择与说明

2

1

2

5

事物影响或作用

3

5

7

15

事物分布或变化

3

3

3

9

问题或措施建议

4

3

1

8

通过对“原因分析类、区位条件分析类、现象说明类和影响类”问题答案的分析对比,并结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可以对这些题型的解题思维模式进行适当建模。

2. 原则

尽量完整细致,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

3.示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二)答题模式的应用

很多人喜欢用“破模”来表述答题环节,如果细究的话,“破”是打破的意思,但是接下来如何搭建由答题模式到题目答案的桥梁呢?首先是设问的限制,其次是材料的束缚。所以,所谓破模,就是结合设问以及材料,对原有模板进行重新的整合。

结合近几年高考试题的考查,我们也发现,很多试题已经不再满足于整合了,甚至开始尝试打翻原有的模式与定势。

本专题从农业区位、工业区位、影响类等常考方向结合解题过程进行分析。示例如下:

1.综合分析农业区位因素

(2017年天津卷)近年来,由优质咖啡加工的白咖啡深受中国青年喜爱。这种优质咖啡适宜生长在热量充足,光照适度,湿度大,土壤较肥沃的环境,由于易遭受虫害还需人工精心护理。

怡保地区具备哪些种植优质咖啡的有利区位条件?

提取图中信息并说明。

该问考查影响农业区位因素的选择。

第一步:建模

分析角度

表述内容

自然因

气候

全年高温、降水丰富(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地形

平坦开阔,有利于农耕

土壤

土壤肥沃(沙质土)

水源

靠近河流,灌溉水源充足

社会经济因素

市场

接近消费市场(人口密集、市场广阔)

交通

靠近铁路、公路或河流,交通便利

政策扶持

劳动力

人口密集,劳动力丰富且廉价

科技

科技发达或科技水平高(培育良种、机械

化水平高、冷藏保鲜技术水平提高等)

工业基础

工业为农业提供生产资料(机械、化肥、农药等)

种植历史

历史悠久,经验丰富

生活习俗

如亚洲人喜食稻米

第二步:破模

该问要结合材料中咖啡的生长习性和图中所提供的信息,从气候、地形、土壤、劳动力等角度进行分析(有些考生忽略了设问中“种植”这一关键词,理解为“咖啡生产”,还从市场、交通、政策等角度分析,不该答的答了很多,该答的要点又没能答全,从而导致失分)。

气候角度:怡保地区位于5°N 附近,即赤道附近,根据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该地属于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能够满足咖啡生长所需的“热量充足”的条件;云量较多,能够满足咖啡生长所需的“光照适度”的条件;全年多雨,能够满足咖啡生长所需的“湿度大”的条件。

地形角度:怡保地区主要位于海拔200~500米的低山丘陵地区,地表有一定的坡度,排水条件好。

水源角度:怡保地区有一条河流流经,水源充足。

土壤角度:怡保地区临近河谷,来水来沙较多,土层深厚,具备“土壤肥沃”的条件。

劳动力角度:由文字材料“由于易遭受虫害还需人工精心护理”可知,需要大量的劳动力,且由图可知,怡保地区位于东南亚马来半岛人口稠密的马来西亚,该国属于发展中国家,劳动力充足且廉价,咖啡种植的生产成本低。

答案:地处赤道附近 属于热带雨林气候处赤道附近, 全年高温多雨,云量较多,地形坡度和缓,土层较深厚(位于低 山丘陵地区,排水条件好;临近河谷,土壤肥沃);东南亚地区人 口稠密,劳动力充足(该国为发展中国家,劳动力成本较低)。

2.重点分析农业区位因素里的某一到两个要素

茉莉喜高温,抗寒性差,25℃以上才能孕育花蕾,32~37℃是花蕾成熟开放的最适温度.喜光.根系发达.生长旺季要求水分充足,但土壤过湿不利于其根系发育.开花季节,于天黑之前采成熟花蕾,花蕾开放吐香时间从20时左右至次日10时左右,是将茶叶染上花香、制作茉莉花茶的最佳时间。

(1)与江苏、浙江相比,说明横县有利于茉莉生长的气候条件。
该题考查农业区位因素(气候)

第一步 建模

气候角度主要包括:气温(热量)、降水、光照、昼夜温差;

第二步:破模

首先结合作物习性“茉莉喜高温,抗寒性差,25℃以上才能孕育花蕾,32~37℃是花蕾成熟开放的最适温度.喜光.根系发达.生长旺季要求水分充足”。还要抓住该题目的重点“与江苏、浙江相比”。

答案为:横县位于北回归线以南,高温期较长;高温期湿度较高(降水较多),(而江浙一带或梅雨期过湿,或伏旱早期过早且时有超过37℃的高温);冬季受寒潮影响较小,气温较高。

3. 工业区位

2018年全国Ⅰ卷36题(4)

材料 俄罗斯是世界重要的天然气开采和出口国。2017年12月8日,中俄能源合作重大项目——亚马尔液化天然气项目正式投产。该项目集天然气勘探开采、液化、运输、销售于一体,是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后实施的首个海外特大项目。俄罗斯为该项目配建了港口。由于自然条件的限制,该项目采用模块化施工方式,即将生产线和相关建筑设计成一系列的模块,由全球多地工厂制造,然后运至项目施工现场拼装。模块体积大,重量大,最大的模块重量与埃菲尔铁塔相当。该项目以中国、日本等亚洲太平洋沿岸国家为主要目标市场。中方企业全方位参与设计和建造,数十家企业承建了85%模块的建造。该项目超过60%的模块和零部件经白令海峡——北冰洋航线运至项目施工地。图9示意该项目的位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问题:指出在该项目合作中体现的中俄两国各自的优势。(4分)

基本模型:自然方面主要包括土地、资源、水源;人为方面主要包括劳动力、市场、政策、交通、政策、原料、动力、机械(生产水平)。

1.阅读材料:根据“俄罗斯是世界重要的天然气开采和出口国。”得出资源和技术因素。“由全球多地工厂制造,然后运至项目施工现场拼装”得出交通因素;“该项目以中国、日本等亚洲太平洋沿岸国家为主要目标市场”得出市场因素;“中方企业全方位参与设计和建造,数十家企业承建了85%模块的建造”得出工业(制造)水平。

2.分析题干:“中俄两国各自的优势”要全面考虑。

3.筛选定模:主要为自然要素中的资源;社会要素中的技术、市场和工业水平。

参考答案:俄罗斯优势:资源(能源、天然气)丰富,(天然气勘探开采、液化)技术强。中国优势:资金雄厚、制造业实力强、运输能力强、市场需求大等。

4. 影响类

2017年全国Ⅰ卷36题(4)

材料 剑麻是一种热带经济作物,剑麻纤维韧性强,耐海水腐蚀,是制作船用缆绳、汽车内衬、光缆衬料等的上乘材料。非洲坦桑尼亚曾是世界最重要的剑麻生产国,被称为“剑麻王国”。自1999年,中国某公司在坦桑尼亚的基洛萨(位置见图5)附近投资兴建剑麻农场,并建设配套加工厂,所产剑麻纤维主要销往我国。该农场一期种植1000多公顷,雇佣当地长期和临时工超过1000人,预计2020年种植面积达3000公顷,年产剑麻纤维1万吨。该公司还帮助当地修建学校、卫生所等。

问题:简述当地从中国公司兴建剑麻农场中获得的利益。(6分)

基本模型:社会利益、经济利益和环境利益。

1.阅读材料:根据“投资兴建剑麻农场,并建设配套加工厂。”得出经济结构因素。“雇佣当地长期和临时工超过1000人”得出就业因素;“该公司还帮助当地修建学校、卫生所等”得出教育、医疗等基础设施因素;“预计2020年种植面积达3000公顷,年产剑麻纤维1万吨”得出经济发展。

2.分析题干:“当地”确定影响对象;“获得的利益”得出积极影响。

3.筛选定模:主要为社会方面的基础服务设施、就业机会;经济方面的农业结构和工业结构、经济交流与发展。

参考答案:增加就业,增加税收,促进基础(民生)设施建设和经济发展。

5. 观点类问题

高中地理观点类问题属于开放式试题的一种,是近几年高考试题中常见的一种设问形式。如2016年全国新课标丙卷36题(3)你是否赞同在该地区拓展旅游业观光业?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2015年全国新课标乙卷36(4)你是否赞同继续在大盐湖发展卤虫捕捞业。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

从考查角度来讲,观点类问题符合新课标的要求,对考生的调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要求较高,要求考生能够准确的运用地理知识和有关信息,认识和说明地理问题,在论证的过程中做到观点明确、表述清晰、逻辑严谨;观点类问题多从新问题、新情境入手,试题的应用性很强,只有联系实际,学科的价值才能体现,才有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从考生角度来讲,观点类问题失分严重;大部分考生能做到观点明确,但是在表述规范性与逻辑性上严重不足。

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摸索出“四级规范”的方法,帮助学生取得了一定的进步,现表述如下。

一级规范:规范答题观点。观点类问题最忌观点模糊,虽是开放式问题,但观点需要明确,不能似是而非。

二级规范:规范思维方向。虽是各种类型的新问题、新情境,但观点是比较固定的,或赞同或不赞同。赞同的思维方向应为此行为具有可行性并能带来一定的效益,可行性是指能够去做,具有区位优势,或是能够以较少的成本改善区位条件;效益主要是指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不赞同的思维方向应为此行为不具有可行性并可能带来一定危害,不具有可行性是指行为的难度大,成本高,区位劣势明显;危害主要从生态环境方面分析,兼顾经济与社会方面的分析。此规范环节可以保证观点类问题逻辑严谨。

三级规范:规范知识板块。在进行语言表达时应以上述分析的区位与效益、危害为迁移点,迁移应用相关的地理概念、原理与规律,确保表述清晰、科学。区位知识板块以必修二的区位论为主体进行分析,经济效益主要从国家(区域、个人)收入增加、产业结构的升级调整、基础设施完善程度、城市化水平高低进行表述分析,社会效益主要体现在就业机会的增加、民族团结、文化交流、政治维稳等方面,生态效益主要体现在资源短缺、水土流失、荒漠化、生物多样性、环境污染等方面。

四级规范:规范信息解读。通过对文字信息、图表信息的获取与解读的规范训练,对有效内容和价值,进行分析和整合,此环节可以保证问题解决的区域特殊性,减少知识迁移的教条性并能为三级规范中的知识板块筛选提供依据。

最后按照二级规范的思维方向,组织答题语言,提高语言的逻辑性。

流程示意图:

示例:2016年全国新课标丙卷36题

一位被热带雨林风光吸引的游客从马瑙斯出发,乘船沿内格罗河(图1)溯源而上,见两岸植被繁茂,河上很少有桥。行至内格罗河与布朗库河交汇处,发现两条河流的河水因颜色迥异,呈一黑黄分明的界线,景色令人震撼。船继续前行,岸边的沼泽渐渐映入眼帘……当晚他查阅资料,得知内格罗河河水因富含腐殖质,颜色乌黑,而布朗库河因含大量泥沙而呈黄色。

图1

(3)你是否赞同在该地区拓展旅游观光业?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6分)

赞同情况下的解题分析;

一级规范:赞同;

二级规范:可行性+效益;

三级规范:知识板块+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四级规范:材料的特殊性是限定了拓展旅游观光业,知识板块迁移旅游资源的评价,与资源开发的知识板块。

补充:旅游资源的评价有资源的吸引力、客源地、旅游地基础设施等三个主要的方面;资源开发有开发难度(成本)、市场距离、基础设施等三个主要方面。

语言组织按照二级规范的思维方向应为:

赞同;该地热带雨林景观,风光独特能够吸引全球游客;依托便利的水运开发旅游观光业,难度小,成本低;能够增加当地的经济收入,改善产业结构,促进当地居民就业等。

不赞同情况下的解题分析;

一级规范:不赞同;

二级规范:不可行+危害;

三级规范:知识板块+经济、社会、生态效益;

四级规范:旅游资源评价与资源开发的知识板块。

语言组织按照二级规范的思维方向应为:

不赞同;该地环境湿热,虫害猛兽较多,易危害旅游者的身体健康;旅游者的到来对文化带来冲击;开发建设过程中造成植被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等问题。

综上所述,在“四级规范”的引导下,考生能够做到观点明确,思维方向严谨,答题语言专业化等要求。

结语:关于建模与破模应该理性看待,或者说缺一不可。建模有助于答题思路的培养和比较全面的分析地理问题的习惯养成,破模有助于打破固定思维,抓住题目核心,突出重点、高效得分。或者说能建模至少能得一定的基础分,会破模才能真正的拿高分。概括起来就是建模有法,用模慎重,忌讳照搬,贵在“活”用。

高考地理必备38个答题思维模板

1.某地地理位置的描述——标准模板,按规则出牌

(1)绝对位置(海陆位置,经纬度位置、半球位置、纬度带位置、温度带位置)

(2)相对位置和相邻位置(位于XX地区的XX方位,东西南北中靠、濒、临、接XXXXXX地区)

【引申题型】——地理位置进行评价

(1)经纬度位置(所跨纬度带、热量带)——气候→农业(种类、生长期和熟质)

(2)海陆位置(降水、海洋运输、海洋资源开发)

(3)相邻位置(陆上相邻)——商贸、国际协作与分工(如珠江三角洲位于我国南部沿海,毗邻港澳,靠近东南亚,利于对外开放等)

(4)交通位置(陆上、海上交通)——运费、大物流、转口贸易、商贸、腹地。

(5)经济位置——吸引资金、技术引进;科研,技术发展;国际协作和分工

(6)政治位置——政治中心或区域行政中心

2.地形特征的描述——标准模板,按规则出牌

(1)地形类型多样或单一,以XX、XX、XX地形为主

(2)地势起伏大(小),地势XX高XX低

(3)主要地形类型的分布

(4)特殊地貌(如果有则一定要说):海岸线、喀斯特地貌、沙漠戈壁、冰川地貌、火山等

【引伸题型】地形对地理要素的影响=气候+河流+土壤+农业+工业+交通+城市

3.等值线题目的五读法——秒杀选择题

(1)读图名——明确等值线的类型

(2)读数值——注意取值,同时注意题干中所注的关键词“最大”、“最小”等词汇,在高考时一定要有目的性地勾画重点,正确运用好公式。这里特别强调局部范围内“闭合”的地方

(3)读懂疏密程度——反映水平差距的大小(如坡度、温差、风力、空间差异等等)

(4)读懂凸起方向——这也是命题的重点,“凸高为低、凸低为高”“凸高为低、凸低为高”往往成为考试比较青睐的东西

(5)读延伸方向——通过等值线这个载体,来考查影响某地理要素的影响因素,这也是一种考法

4.地方时的计算——找关键,取整估算,接近秒猜正确选项

(1)第一步必须通过图文信息找到已知地方时——这是解题的关键

(2)第二步明确公式,看算东还是算西,用加还是用减,这个题目有点变化,特别注意带有航程类的题目,必须加上航行的时间,否则这个题目就会陷入陷阱,要素不全,答案出错

5.日界线——走好两步,即可得解

(题干告知信息“处于同一天、新的一天和旧的一天”等等)

(1)第一步是画出剖面图

(2)第二步是找到0:00所在的经线

这样题目即可得出正确选项

6.地球公转类的题目——巧用“万能图”

方法一:快速浏览题目,如果涉及到季节“三夏一冬选冬、三冬一夏选夏、遇到春秋不选”

方法二:画出万能图,找到对应点,看移动方向

7.航空发射基地的区位描述——标准模板,按规则出牌

(1)良好的气象条件,风速小,晴天较多,大气透明度好

(2)地势平坦开阔,地质结构稳定

(3)人烟稀少,有建立禁区的可能

(4)最好接近赤道地区,因为纬度低,惯性离心力大且地转偏向小,航天器自转线速度大,利于发射,节约燃料

(5)交通便利,符合国防安全的要求

(6)夜间发射,利于跟踪目标进行观察

8.影响气温高低的因素——选择题双管齐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9.影响昼夜温差大小的因素——题目边缘化

凡是涉及到这类题的时候,知识迁移快速移到“我国的西北地区、进一步推到中亚地区”和“青藏高原,进而推到其他地区的高原”标准论述是“西北地区,深居内陆,远离海洋,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光照强,昼夜温差大,有利于XX的积累”“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太阳辐射强,夜晚,大气逆辐射弱,保温作用差,昼夜温差大”

10.影响太阳幅射的因素:纬度+地形+光照

(1)纬度低,太阳幅射强

(2)地势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幅射的削弱少

(3)多晴朗天气,日照时间长

11.影响降水的因素:大气环流+地形+局部下垫面+海陆位置+洋流+人类活动

(1)大气环流:单一气压带(单一风带)或气压带风带交替控制

(2)地形:坡向(迎风坡多雨,背风坡少雨);海拔(东非高原,海拔高,气温低,对流不旺盛,形成凉爽的热带草原气候)

(3)局部下垫面:植被和部分湿地可以增加空气湿度,降水偏多(如果遇到冷空气,会形成降雪,其中以冬季的日本西北部地区和冬季的美国五大湖沿岸最为突出)

(4)海陆位置:如果是大区域,离海近降水多,离海远降水少,如我国的降水空间分布是由东部沿海向西北内陆地区递减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但如果是局部范围有根据等降水量线的具体情况加以分析,如福建的东南沿海平原和西部山区地区就是一个特例)

(5)洋流:暖流经过,增温增湿作用明显,寒流经过,降温减湿作用明显

(6)人类活动:如人工降水、城市雨岛效应等

如在选择题中遇到“降雨”类的题目——秒杀之道

第一、看闭合状,找低压中心或气旋中心

第二、看凸起方向,找低压槽,通过“锋面气旋、西冷东暖、冷锋后暖锋前”这个技巧来处理

第三、快速判断季节,是否与季风有关

第四、快速出“七个气压带六个风带”来判断大气流的影响因素

这样,就能快速、准确地得出答案

12.气候特征的描述:气温+降水+组合 (或分要素论述)

(1)气温特征的描述=气温大小+年变化幅度+日变化幅度

(2)降水特征的描述=降水量大小+年度分配+季节分配

【注】气候成因两种模式的分析

(1)地带性分布模式:太阳幅射+大气环流

(2)非地带性分布模式:地形+洋流(识记三种气候的几个特殊性分布及其分析)

13.“风向”类的题目——四大思维,即可拯救

(1)读数字,就近“作垂线,伸手”即可得出

(2)看到纬线,快速画出“七个气压带、六个风带”

(3)准确定位 东亚、东南亚、南亚三个地区,判断季节,明确四大风向及原因

(4)题目中有锋面,看符号凸向,画出箭头,即可得出答案

14.全球三大环境问题——“全球化思维”培养

首先观察选项,看题中是否具有“全球性思维”的选项,有必选之,如果没有,根据情况而定

全球气候变暖

从自然和人为两方面分析原因

(1)自然原因:太阳的异常活动

(2)人为原因:

①矿物能源的使用量加大,向大气中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增加

②破坏植被,致使森林等绿色植物吸收大气中二氧化碳的能力下降

主要影响

(1)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国家和地区被淹

(2)导致干旱、暴雨和洪涝等灾害事件增加

(3)导致各国农业经济结构的变化

(4)大量物种难以适应新的生存环境而灭绝,最终导致原有生态系统的变化

气候变暖的应对措施

(1)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量;提高能源利用率;大力发展新能源;控制水田和垃圾填埋场排放甲烷等

(2)增加温室气体的吸收:植树造林;保护原始森林;采用固碳技术

(3)采取适应气候变化的措施:培育农作物新品种;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建设海岸堤坝,防止海水入侵

加强国际间的合作

方法技巧:全球变暖的影响类问题的分析思路

在复习气候变暖带来的影响时,应注重理清思路,防止单纯地死记硬背知识点而不理解知识之间的联系。在高考时,比较注重思路的考查,应运用整体性的原理加以分析。如在分析全球变暖对水循环的影响时,主要从全球变暖会引起水循环环节和水资源状况的变化两方面展开,如下图所示:

15.气象灾害类题型——两表定调

气象灾害

滑坡和泥石流

方法技巧:

自然灾害的分布

(1)空间分布:集中分布在……地区,……向……减少(或增加)

(2)时间分布:主要发生在……季,……季多发,……季较少

自然灾害成因的分析思路

主要从自然原因(气候、地形、河流、植被、土壤)和人为原因两方面综合分析。气象灾害侧重气候、河流等方面;地震、火山侧重地壳运动等内力作用方面;滑坡、泥石流需要结合内外力作用综合分析

灾情的大小与人口多少、经济发展程度等有关

防灾措施

(1)非工程措施:加强灾害的宣传教育,树立减灾、防灾意识;建立、健全法规体系;加强对灾害的监测和预报;建立灾害应急机制,增强应急救援能力等

(2)工程措施:修建各种减灾、防灾工程,如在河流沿岸建防洪大堤、防护林、实施护坡工程等

16.凡是涉及到我国几种常见的气象性问题——秒杀之道呈现

(1)长江中下游的伏旱——(7、8两北雨茫茫,受副高控制,快速选之即可)

(2)华北春旱——(3、4、5,第一选气温,第二选雨带,最后选生产生活用水)

(3)台风、飓风、风暴潮——(夏秋季节,找圈圈,判断季节)

17.涉及到海水温度秒杀技巧——“四高四低”

四高:低纬高,夏季高,暖流高,表层高

四低:高纬低,冬季低,寒流低,深层低

18.涉及到海水盐度秒杀技巧——四看法

(1)看准纬度——蒸发量和降水量

(2)看准海拔——结冰和融冰

(3)看准洋流——暖高寒低

(4)看准河流——淡化

19.渔场区位——四地一指向

温带海区、浅海大陆架、洋流、河口处,一指向:丰富的饵料、营养物质和盐类

20.盐场区位=含盐量、水质+地形+天气情况

21.洋流分布看纬度,东西岸相反

22.洋流与等温线的结合——凸向即流向

23.涉及到洋流类考题的题眼(气温、降水、盐度、渔场、性质定南北半球、季节和顺水、逆水等)

24.河流水系特征=性质+流向+流程长短+支流多少+流域面积大小+形状+水文特征

25.河流水文特征=径流量+年际变化和季节变化+补给形式和汛期+流速+含沙量+结冰期+凌汛+水能资源+航运价值

26.河流的开发=水能+农业(林、畜牧、渔业养殖、种植业)+工矿业+航运+旅游

27.河流的治理是=上游+中游+下游

28.河流类选择题在选择题中的秒杀类结论性常识

(1)河流上游地势起伏大、落差大、流速快、含沙量大、水能资源丰富、以侵蚀作用为主

(2)河流下游地势起伏小、流速慢、含沙量小、航运价值大、以沉积作用为主

(3)河流沉积地貌:冲积扇(出山口处)、河漫滩平原(中下游)、三角洲(出海口处)

(4)三角洲地貌=侵蚀+沉积+顶托

29.河流水文特征的分析方法总结:

(1)分析河流的水文特征。该类问答题思路一般为:

(2)比较不同河段水文特征的变化或差异。该类问答题思路一般为:

依据位置

确定↓

不同河段所在地区的补给类型

推断↓

流经地区的

降水、蒸发、下渗、用水多少、

植被覆盖程度等状况

推断↓

河流的水文特征变化趋势

30.水循环类的题型——三个箭头法

即为降水、下渗、径流,这也是解此类题型的突破口,具体涉及延伸考题有

(1)区分水循环环节的技巧

一般情况下,海陆间循环主要有四个环节(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径流输送),海上内循环和陆地内循环主要有两个环节(蒸发、降水)。但海陆间循环、陆地内循环、海上内循环都可能发生水汽输送,只不过海洋上空向陆地上空的水汽输送是最主要的输送方向,径流输送在陆地内循环和海陆间循环都存在。分析环节时要分清空间区域和箭头方向,一般箭头向上为蒸发,箭头向下为降水

(2)分析人类活动对水循环影响的思路

人类主要通过影响水循环的环节来影响水循环,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既有有利的一面,又有不利的一面,分析时可从四个角度进行:

①从时间尺度看,主要是改变水资源的季节分配和年际变化,如修建水库和植树造林

②从空间尺度看,主要是改变水资源空间分布,如跨流域调水

③从生态环境角度分析,大面积排干沼泽会导致生态环境恶化,所以应保护沼泽;过量抽取地下水,会导致地面下沉、海水倒灌;人类对植被的破坏,使降水以地表径流的形式迅速向河道汇集,河流径流变化幅度增大,易造成洪涝灾害

④从水资源角度分析,人类对水资源加以利用时,应充分了解水循环的规律,如果开发利用的速度超过了水资源循环的周期,则会出现水资源枯竭。人类生产或生活中直接排放的未经处理的污水也会加剧对水资源的破坏,使世界大部分地区面临水资源短缺的危机

(3)水循环的意义

①维持全球水量平衡

②使陆地淡水资源不断更新

③使地表各圈层之间、海陆之间实现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

④影响全球气候和生态

⑤塑造地表形态

31.涉及岩石圈循环类题型走两步——第一识记类别和特例,第二步看箭头找突破口

32.涉及到地貌形成内外力分析排序类的题时,按照“外力排最后,具体看题眼”的原则即可得出正确答案

33.涉及到地貌构造类题型时,按照“看形状、记新老、讲运用”来实现做题技巧的快准狠

找油找背斜,找水找向斜,隧道过背斜,工程避断层

34.涉及到地形形成原因分析时,方法是“大地形用板板构造理论,小地形用内外力理论”加以分析即可

35.涉及到岩石形成先后顺序类的题型,采用“覆盖者新,被覆盖者老,侵入者新,被侵入者老”的方法

36.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秒杀思路是“一基础、两功能、两表现”

【重点解读】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应用角度分析

(1)分析地理环境要素与环境总体特征协调一致的关系。常分析某一区域自然景观的成因,如结合地理位置分析气温、降水等对生物景观的影响

(2)分析地理环境某一要素变化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的变化。一般结合区域图、景观图、资源问题和环境问题,运用各地理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原理,分析某一地理要素变化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3)根据不同区域之间的联系,分析一个区域的变化对其他区域的影响。常结合某一地区环境的变化,分析环境问题成因;结合题目提供的自然现象或过程,提取出所要描述的自然地理要素,分析与之相关地区内在的关联性和演变过程的因果关系

(4)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决定了在协调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时,必须考虑陆地环境的整体性特征。在分析具体问题时要遵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思路,首先明确人类活动所牵的“一发”是哪一要素,进而逐步分析这“一发”的变化所引起的其他要素发生的变化,最终导致“全身”呈现出怎样的变化

37.涉及到自然带类的题型——直击气候,方可得解

“以形定位、以温定带、以水定型”,同时识记气候类型的分布

自然带的分布和变化与气候类型密切相关,具体分析如下(以北半球为例):

38.凡涉及到雪线类的题型,一看气温(正相关),二看降水(反相关)

本文由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点击阅读原文,搜索更多文章,欢迎分享,推荐收藏,每天在看,请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