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人打开江苏、安徽省的地图,会发现在洪泽湖以北、两省交界的一带,有三个基本处于同一纬度、并排着的三个县,它们名字里都有一个“泗”字,分别是江苏省宿迁市泗阳县、泗洪县和安徽省宿州市泗县。把视角再扩展一下,会发现在300公里之外的山东省济宁市还有一个泗水县。这几个县都以“泗”字为名,那么这个“泗”字指的是什么呢?它影响力为何有这么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安徽、江苏两省的三个以泗为名的县

山东省泗水县和泗河

这个“泗”字就是在古代很有名的河流“泗水”。

对于我国古代的河流,很多人都知道有“四渎”的说法,就是古代的人们限于自己的知识和眼界,认为当时中国最主要的河流就是长江、黄河、淮河、海河“四渎”,而四渎最主要的支流有八条,它们合在一起就有了“四渎八流”之说。泗水,就是四渎之一淮河的支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禹贡所载的山川河道之图

据清朝《泗水县志》记载,泗水的上游为洙河,泗水县城往下就称为泗水。在明朝中期以前,泗水自泗水县向西南流,经过曲阜、兖州、济宁、邹县,过鲁桥、南阳,至谷亭东,折向南,经故胡陵城西、故沛县城东、故留城东、抵故茶城东,又向东南,至徐州东北,再向东南行,最后在淮阴入淮河,全长850余公里。

春秋时的泗水,此时城市稀少,看河道更清楚

在徐州段因为泗水水流湍急,途经徐州吕梁山就形成吕梁洪,因为吕梁洪极为险要,甚至连孔子也听说了,他带着得意弟子数人前去观洪。在吕梁山他看到山下奔流的泗水,有感而发就发出了“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的感叹。

清朝铜山县吕梁洪

金朝之后,徐州以下的泗水河道被黄河所夺。进入元朝,鲁桥至徐州段,更被借用为运河的通道,成为大运河的一部分,是为“会通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金朝的泗水河

自那之后,泗水只剩下自源头经新泰、泗水、曲阜、兖州、邹城市(原邹县)、济宁、微山7县市,长约160多公里的一段,其他地方虽然故道仍在,但名称已变,再也不是历史上的有名的那条“泗水“了。

元朝泗水入运河

正是因为泗水是“四渎八流”之一,更有着孔夫子在它身边做出了千古名句,所以泗水才有着如此的地位和名气,在我国历史上才会出现众多以“泗”为名的地方。

泗阳县

江苏省宿迁市泗阳县,于汉武帝元鼎元年(前116年),析凌县东南境,于泗水下游北侧置县,以“山南水北为阳”得名泗阳县,治所在今泗阳县新袁镇。曹魏时改泗阳为魏阳。后为宿预县、宿豫等县名,元朝改称桃源县,历经明清。民国三年(1914年),因与湖南省桃源县重名,改为旧县名泗阳。

清朝的桃源县图

泗州(泗县)

安徽省宿州市泗县,本为南北朝北周时所置泗州,州治原在今天盱眙县北1公里处。明清时因州治屡遭水淹、浸泡,于清朝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将州治迁到原属凤阳府的虹县,并将虹县并入泗州,降为虹乡。民国元年(1912年)4月,废府州时改称泗县,直到今天。

清朝的泗州直隶州

泗水县

山东省济宁市泗水县,于开皇十六年(596年)析汶阳县东部区域置县,因泗水发源于境内而命名为泗水县,此后至今县名一直未变。

泗洪县

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是最晚以“泗”而得名的县。本为泗县的一部分, 1940年10月因为抗日战争形势的需要,撤销泗县建制,分别成立泗东、泗南、泗宿、泗北、泗五灵凤办事处。1945年日本投降后,10月恢复了泗县建制,撤销泗灵睢县、泗五灵凤县,保留泗宿县、泗南县。1947年6月,泗南县与洪泽县湖西部分合并,建立泗洪县,至11月撤销。1949年4月29日,以泗南县、泗宿县的大部分区域,洪泽湖管理局,泗阳县龙集、界集区等地合并又重新建立了泗洪县。

从历史和地域上看,对今天众多以“泗”为名的地方影响最大的是“泗州”。

唐朝时候的泗州在隋朝为下邳郡,武周长安四年之后,泗州领宿预、涟水、临淮、徐城、虹、下邳六县,治宿预县。唐开元二十三年移治临淮县,此时的泗州恰巧把泗水的下游以及与汇入淮河之处的整个区域包含在内,“泗州”之名名副其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唐朝、北宋时泗州覆盖范围的区别

但是在唐朝后期,以及后来的五代十国、北宋等时期,行政区划进行了一定的调整,泗州失去了泗水流经地的下邳、涟水、宿迁等地,这时的泗州其实已经不与泗水挨边了。后来在元明清时期,延续了北宋时的建置,成为仅有“泗”之名,而没有泗水的泗州。即便是这样,由于泗州在清朝还是直隶州,地域广阔,因此在其所辖之地上新设的县,仍然以“泗”进行了命名,不由得让人感叹“泗水”的影响力之大。

您认为是这样吗,欢迎在文章底部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