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租车逐渐被网约车取代,传统的餐饮业逐渐外卖化,实体店购物转型为平台型模式,而集成式的平台干起了坐地收租的活,无数的商家,司机和外卖员被绑定在平台的系统中,这些人每天的劳动都需要被抽成,一生辛苦为谁忙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5月8号讯,滴滴网约车的“高抽成”问题被网友热议,而滴滴出行对外界的回应是,2020年滴滴网约车司机的收入占全部收入的79.1%,而滴滴抽成高于30%的订单只占总订单的2.7%,极端情况更容易传播,被大家误解了。

滴滴的模式和现在很多互联网平台公司一样,用司机提供的服务解决消费者的需求,而滴滴在中间抽取一定比例的佣金,滴滴公布的去年抽成仅为20.9%,但是固定模式的五分之一,肯定没有盈利的想象力,滴滴也就逐渐开发出阶梯模式。

平均抽成20%,最高可能达到35%,最低也可以往下降,一个司机一天只有一单被高抽成,其他都是低抽成,谁也不会因为这一单而不开了,但是平台会不断下探司机的底线,浮动的抽成好处就是在让司机在不察觉中拿走他的劳动成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市场规模就那么大,除去竞争者,每年的司乘交易总额大体可以估算出来,平台的抽成也大体有个数,订单不增加的情况下,滴滴想要盈利就要提高抽成,而司机相应的收入就会减少,但3000多万网约车司机,一人多抽成一块钱,利润就是3千万。

当平台对外界称,我们的平均抽成只有20%,那些35%,甚至50%的抽佣只是少数时,司机不会相信,其他人也不会相信,互联网公司如果没有盈利的前景想象力,那它只会是一家平庸的公司,而滴滴不是。

滴滴表示,抽成高于30%的订单很少,极端案例占比不高,但是给司机造成的困扰很大,也比较容易传播,所以大家都误会了,一个订单成功匹配之后,司机和乘客根据单独的计价规则计算车费,不同城市,订单距离,路况拥堵都会影响司机的抽成比例。

滴滴的这套模式,就是外界熟知的大数据杀熟,同样的乘客,同样的时间段,同样的目的地,但是车费居然不同,司机被扣的抽佣也不同,千人千面的技术被互联网公司运用的炉火纯青,不过最终还要回到,钱从哪儿来,到哪儿去?

乘客付车费,或高或低,司机被抽佣,或高或低,最后的定价权都在滴滴手里,或许是乘客付高价车费,而司机只收到低价佣金,滴滴两头占,想象力无限,而司机能反对吗,应该说,反对有用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数据不止能杀熟,还能对一些司机限制接单,滴滴用自己的一套体系把控着司乘两端,谁都无法逾越它定下的规矩,大数据杀熟不只是对乘客一方,司机同样无法避免,一些司机每天跑13个小时,15个小时,以为努力就会越赚越多,不过是内卷之下的个例而已。

蜜蜂辛苦采蜜,到底为谁忙碌,有人风餐露宿的尽头不过是家徒四壁,有人觥筹交错天天一醉方休,如果努力可以致富,为何还有那么多凌晨忙碌的打工人,对于滴滴抽佣之事,你怎么看,下方留言分享你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