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可以让一个牙牙学语的孩童,成长为风度翩翩的少年。

十年,可以让一片荒草满坡的土地,变身成高楼林立的CBD。

城南新区,从铺垫满满到渐入佳境,仅用了十年。

而今天,齐河城南再添两座实力地标,一起来看!

(一)融创西,大清河东,新建齐河文化艺术中心

项目用地位于城南新区内,纬十七路以北,处于城市空间的中轴线上。在总体规划定位上为打造一个集“文娱、艺术、展览、教育、创作、商业”等多元功能为一体的城市"文化客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卫星地图)

(↑区位俯瞰)

项目总体用地面积为66658.91㎡,总建筑面积为119910.94㎡,其中地上建筑面积为58417.68㎡,地下建筑面积为61493.26㎡。文化艺术中心以3层为主,局部4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效果图,点击可放大)

建筑主要分为东西两个片区,两个片区之间通过一层的共享大厅相互联系。

东片区功能主要为:剧院、文化馆、电影院

西片区功能主要为:图书馆、科技馆、老年活动中心、青少年宫、妇女儿童活动中心、会议中心

(↑效果图,点击可放大)

整体风格既现代同时又具有中国传统建筑的韵味,通过倾斜的现代坡屋顶、中式窗格的现代化演绎等元素与晏婴祠及展览中心风格统一起来,形成一片和谐统一的文化片区。

(二)纬十七路南,大清河东,新建齐河便民服务中心

齐河便民服务中心项目,位于城南新区,纬十七路以南,阳光路以东。

(卫星地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区位俯瞰)

项目总用地面积为26097.44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97259.29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积74592.72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22666.57平方米。

项目主要容纳便民服务大厅、城市规划展览馆、智慧城市运营指挥中心等功能。建筑地上7层,局部8层,地下1层。

(↑效果图,点击可放大)

两大地标级建筑加持,对城南意味着什么?

齐河是一座古城,上千年历史文化的积淀,赋予了齐河人民勤劳务实、创新思变的优秀品质,这是齐河必定崛起的基础条件。

齐河又是发展中的小城市,和东部沿海城市以及南方城市相比,我们有很大的差距,差距意味着落后,但也意味着发展潜力。

2011年,《齐河县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

按照“提升老城、拓展新区”的思路,在建成区基础上,启动10平方公里的城南新区建设,向北与开发区相连,向南与生态城衔接。用5年左右的时间,使主城区常住人口达到27万,城市化率达到60%以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民俗博物馆内景)

2014年,齐河县委县政府将总投资约2.5亿的大清河水系景观改造工程确定为本县重点民生工程,2016年,横贯城南的大清河正式打开了整个城南的发展空间的同时,被评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

2019年,《齐河县县城总体规划(2018-2035年)》正式获批,在城市功能定位上,城南新区的发展目标被定位为:具有创新引领、现代风貌、共享服务的新城区,以综合中心为基本功能,形成向南的公共服务设施聚合带,集中布置城市综合服务中心、城市商务中心、行政中心等功能,并以此为骨干带动两侧形成生态宜居社区。

(↑历史碑廊)

回首十年间,在齐河城市扩容发展进程中,城南新区无论是商业集群还是基础设施建设,都在以突飞猛进之势屹立在齐河的版图之上。

行政中心向南迁移,医疗领域有齐河县医院新院区、省妇幼齐河分院在建,商业领域有万达广场领衔,商务领域有财富中心和昌奥大厦,教育领域更有一中、文玉、山大永锋、伊璞高中、山师东海等一众新老学校。

配套设施日趋完善的城南新区,文化领域亦有晏婴祠、民俗博物馆、文庙、历史碑廊零星分布。

(↑晏婴祠)

而新建的近12万平米的文化艺术中心、9万余平米的便民服务中心,无论是建筑面积、涵盖场馆数量还是功能定位,两大建筑都堪称是史无前例的标杆,这两大实力地标,除了对政务服务功能予以补充之外,更将在文化服务领域,全方位打开城南新区功能进阶的发展空间。

(↑文庙)

如果把教育、医疗、商业、商务、行政服务功能,定义为城市为保障市民生活所必须的物质层面的基础配套,那么,文化领域的服务功能日益丰富且成熟,则意味着在精神层面上,这座城市有更多传播主流价值的精神地标,这是城市魅力之彰显、内涵之所在。

在城南新区,文化展馆类建筑从零星分布到今天的群英荟萃, 抛开物质层面的基础设施配套不谈,这可能将成为齐河这座小城市追求精神地标的里程碑。

十年磨一剑,随着城南新区城市功能的日益完善,一个实至名归的“生态宜居社区”已然落成。

从十年前的一张白纸,到当下的一副五彩斑斓的画作,城南新区大境初成,仅仅用了十年,生活在这样一个意志坚定、昂扬向上的小城市,是市民之幸、生活之福。

期待这座小城市的明天,那些我们跟“他们”之间的差距,将在我们亲眼所见的一个个变化中——越来越小。

文、图:汪二麻汁

版权:齐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