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道间质瘤(GIST)是发生于胃肠道的肉瘤,肉瘤是发生在骨内或源自结缔组织的肿瘤。其中,PDGFRα外显子18突变约占1.2%-12.8%,之前几乎无药可治,而如今针对此基因突变的靶向新药阿伐替尼已经正式获批,目前广州已经有两家医院开出首批处方。这标志着胃肠道间质瘤的创新药开始正式惠及中国患者,GIST治疗进入以驱动基因为基础的精准治疗新时代。

据介绍,每年中国约有1-1.5/10万(1.4万-2.1万) 胃肠道间质瘤新诊断患者。约90%胃肠道间质瘤患者的致病因素与KIT(外显子11 JMD 突变)或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PDGFRα)基因突变有关,85%以上的胃肠道间质瘤属于KIT基因突变激活,5%为PDGFRα 基因突变。其中PDGFRα外显子18突变约占1.2%-12.8%。数据显示,这类患者对现有的已批准的KIT药物均不敏感。并且,GIST起病隐匿,容易被常规检测手段忽略,患者往往确诊时已属中晚期阶段,原发耐药性突变和多线靶向治疗后的耐药进展使得GIST患者在治疗上存在着巨大的未被满足的需求。

阿伐替尼中国研究的主要研究者、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副院长沈琳教授表示,多年来,胃肠道间质瘤的大众知晓度和社会关注度都比较低,许多PDGFRα外显子18突变的GIST患者更是缺乏治疗药物,临床急需精准药物延长这部分患者的生存期。阿伐替尼在中国大陆的处方落地,对提高国内GIST治疗现状具有重要意义。据悉,阿伐替尼已经入选首版《CSCO胃肠间质瘤诊疗指南》,使得我国对于PDGFRα D842V突变患者治疗首次有了指南级证据,GIST治疗进入以驱动基因为基础的精准治疗新时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值得注意的是,受益于优先评审等多项政策,阿伐替尼从获批到多地实现供药只用了30天。在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等全国27家医院同步开出首批处方单,并正式面向全国多个省市的五十多家院内和院外药房供药。

开具首批处方的医院包括:

采写:南都记者 曾文琼

实习生:杨春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