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让讲真话成为常态

编者按 近期,市委书记、市长何平在不同会议上都强调了同一个主题,作风建设要坚持“讲真话、做实事、去繁冗,有情怀、扬激情、反颓废。”这“十八字”基本要求指向性、针对性十分明确,为全市广大党员干部进一步转变作风指明了方向。作风问题本质是党性问题。我们期待全市广大党员干部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严格对照“十八字”要求深入自检、认真践行,铸就严实作风,在加快建设“三市两地一枢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巴中的新征程中,展示新担当,展现新作为。为此,本报推出系列评论,敬请关注!

之所以要提倡讲真话,是因为真话太少了,想听真话变得困难了。取而代之的,是正确的废话、激昂的大话、漂亮的空话、严谨的套话,“真话”已经成了一种奢侈品。

为什么不讲真话呢?不外乎以下几个方面原因。要么明哲保身,奉行语不如默的处事哲学,“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明知不对、少说为佳”。要么粉饰政绩,自吹自擂,讨好表功,报喜不报忧,甚至居功诿过。要么是迫不得已,情况没摸清,问题没找准,任务没完成,或者没有自己的主见,只能用空话、套话来敷衍搪塞。还有一种最为可恶,揣摸上级意图,察言观色,见风使舵,刻意逢迎,溜须拍马。

敢讲真话是人与人之间最起码的相处之道,更是共产党人应有的品行。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在工作中不讲真话,对个人而言意味着人品不好、两面三刀,对组织而言则意味着不忠诚不老实、不履责不担当,严重损害党的事业,影响一个地区或单位的发展。

不讲真话贻害无穷,要想纠正却不容易,不下一番苦功夫是不行的。首先,要营造讲真话的环境。领导干部要带头,敞开胸襟,以闻过则喜、从善如流的姿态倾听意见建议,允许解释争辩,让人们敢讲真话。其次,要压缩讲假话的空间。临机交办任务考验能力,加大明察暗访掌握实情,脱稿汇报工作检验水平,倒逼各级干部不得不讲真话、不敢讲假话。再次,要树立讲真话的导向。把品德作为干部考察的重要标准,对埋头苦干、真抓实干的同志,大张旗鼓地宣传,并提拔重用;对徒托空言、秀而不实者,旗帜鲜明地进行批评。

长期坚持下去,或许才能让讲真话成为一种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回归到党内政治生活的应有状态。(《巴中日报》2021年3月29日第01版)

2

要为人民做实事

习近平总书记曾深情回忆道:“作为一个人民公仆,陕北高原是我的根,因为这里培养出了我不变的信念:要为人民做实事!”

崇尚实干,狠抓落实,是各级党员干部执政能力的重要体现,也是一以贯之的实践品格。然而在个别地区和部门,却出现了这样一种现象:一个人干,十个人看,看的给干的提意见。十比一的比例可能有点夸张,但至少说明一个问题,一些党员干部的实干精神正在减退。

总结起来,大概表现为“四不”:一是消极怠惰不愿做。心态失衡,斗志消退,安于现状,不思进取,作风散漫,效率低下,成天“混日子”,当维持会会长。二是力小任重不会做。无深入思考,缺调查研究,少点子办法,拍脑袋决策,号召式安排,不督促落实,大事小事整不抻展;或者热衷于务虚功,说话天大海宽,逢人夸夸其谈,做事百无所成。三是害怕担责不敢做。借口纪律约束,工作放不开手脚,该抓的事不抓,该管的人不管,遇事能躲就躲,不敢担当,不敢负责,宁愿不做或少做也不犯错。四是挑肥拣瘦选择做。只想当官不想干事,只想出彩不想出力,有好处就争着做,没有好处就不做,能够取宠讨巧的事就做,涉及群众利益但费力不讨好的事就不做。凡此种种,既对不起党和人民,也对不起职位和职责。对于这些“四不干部”,既要让他们丢“面子”,也要让他们挪“位子”,对性质恶劣、后果严重的,要撸掉他们的“帽子”,进一步鲜明“以实绩论英雄”的用人导向。

干部干部,干是当头的。首先,要乐于做事。既然选择了从政这条路,就必须“在其位、谋其政,任其职、尽其责”,立足岗位职责,想群众所盼所想、急群众所需所急,着力解决发展中的痛点阻点难点,努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在为人民服务中升华思想、实现价值。其次,要敢于担当。干部要有干部的气质,坚持党性原则、人民至上、发展为要,沉下心来研究有利于长远发展的大事要事,想方设法抓好中央和省委、市委决策部署落地落实,以昂扬的精神状态,冲锋在前、勇挑重担,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再次,要善作善成。既肯干实干,还懂得巧干,练就过硬本领,把握客观规律,尊重实际情况,改进工作方法,创造性地推进工作、化解矛盾、迎接挑战。(转自《巴中日报》2021年03月30月01版)

3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将“去繁冗”进行到底

繁文缛节害死人、也累死人。为此,党中央以上率下,大刀阔斧对形式主义开刀,刹住了一些歪风,攻克了一些痼疾,赢得党员干部的普遍赞誉。但是,形式主义具有顽固性反复性,一遇合适机会,又会以新面目、新形式反弹回潮。

比如开会,总容易开成“套路会”“排场会”“瞌睡会”,依然有“陪会”。比如讲话,或者空对空、八股式,或者引经据典、海阔天空,满篇正确的废话。比如发文件,“依葫芦画瓢”,东拼西凑,照抄照搬,无法执行。比如督查,必查痕迹,必讲轨迹,必看佐证资料。比如签章,无论大小事务、轻重缓急,都要找不同领导签字,层层盖章。还有安全保卫、公务出行、机关服务等,均要按“成法祖制”行事,搞得既烦琐又冗长。据《现代汉语词典》释义,繁冗也同“烦冗”,表达了一种心理状态,犹如面对一团乱麻、或者密集恐惧症,出现厌烦、苦闷、焦虑等不适症状。

这些情形,令人憎恶却无可奈何。总结其成因,有常年“机关病”留下的积弊,有上行下效的层层加码,有文牍主义的领导作风,但归根到底,本质上还是形式主义,其根子还在领导机关。种种繁冗,既耗费国家大量资财,又占用干部大量时间,反过来还助长了形式主义,严重损害党和政府形象,严重阻碍事业发展。

形式主义花样翻新,危害巨大。因此,“去繁冗”必须经常抓、深入抓、持久抓,持之以恒,进行到底。首先,要坚持目标导向。改革绩效考核办法,设定目标时就注重实际效果,杜绝形式主义指标,使每个岗位都有明确的遵循和预期,党员干部根据职责选择最优路径和务实办法,确保工作不偏不虚,优质高效推进。其次,要坚持制度导向。严格落实岗位责任制、工作清单制、绩效考核制和问责追究制,细化容错纠错机制,改革干部考核评价和选拔任用制度,畅通监督举报渠道,形成常态化工作机制,巩固整治成果。再次,要坚持结果导向。转变督导方式,从以明察为主向以“四不两直”方式暗访转变,从一味挑毛病向既发现问题又帮助解决问题转变,促使督查主体与考核对象责任共担,倒逼各项工作脱虚向实。

大道至简,把复杂问题简单化就是能力。希望广大党员干部从我做起,开解决问题的会,讲接地气的话,发能落地的文件,写老百姓读得懂的文章,努力让作风更加务实起来。(转自《巴中日报》2021年3月31日01版)

4

党员干部要有点情怀

情怀,指人的心境、情趣、胸怀,是内心产生的一种蓬勃、深沉而持久的力量,是一种崇高、纯粹、美好的感情。情怀还代表着一种态度,一种对国家、对民族、对人民的态度,一种对家乡、对事业、对群众的态度,体现了一个人的精神层次和灵魂高度。

“情怀是做人的根基、做事的前提。”党员干部作为普通人中的先进分子,承担着组织、带领广大人民群众的重任,更需要有情怀,而且是大情怀。但是,个别党员干部在决定取舍、矛盾冲突、危机困难面前丢掉了情怀,对国家没感情,对家乡没感情,对单位没感情,对群众没感情。没有情怀或者情怀不够,作为党员干部应有的格局自然也就小了。

情怀是可以被感知的,它蕴含在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中,可以说,有什么样的“三观”,就决定了有什么样的情怀。“三观”不正,情怀也高不到哪里去。

作为党员干部,至少要有以下这些情怀。

一是要有家国情怀。2020年至今,全球都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国早已取得决定性重大胜利,“此生无悔入华夏,来世还做中国人”引起广泛共鸣,而自诩人权灯塔的西方至今还在新冠肺炎的泥潭中难以自拔,连生命权都难以保障。面对如此鲜明的对比,有人说,这是一堂生动的爱国主义思政课。作为党员干部,我们要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自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保持战略定力,言和行都不能被“带路党”带偏了。二是要有家乡情怀。我们生在巴中长在巴中工作在巴中,我们这个家乡虽然还不富裕,发展还不平衡不充分,但她永远是我们魂牵梦萦、难以割舍的地方。“儿不嫌母丑,狗不嫌家穷。”无论何时、无论何地,作为党员干部,我们都不能说不利于家乡发展的话,不能做不利于家乡发展的事,而是要积极出谋划策、献智出力,共同建设美丽巴中。三是要有事业情怀。我们有幸处于一个伟大的时代,正在干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巴中的伟大事业,这个任务是艰巨而光荣的。作为党员干部,我们理应增强危机感、责任感、紧迫感,焚膏继晷,艰苦奋斗,推动巴中振兴发展,为实现中国梦贡献更多巴中力量。四是要有人民情怀。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前进的真正动力,巴中发展前进的每一步都凝聚着全市广大人民群众的心血汗水。作为党员干部,我们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思群众之所想,谋群众之所盼,解群众之所难,为人民群众多做好事、多办实事、多解难事,真心实意为人民群众谋福祉。

让我们做一个有情怀的人,带着情怀做官,带着情怀做事,延展生命的宽度,增加生命的厚度,让生命更有意义!(转自《巴中日报》2021年4月1日第01版)

5

干事创业需反颓废扬激情

说到颓废,自然就会想起“葛优躺”。颓废是一种消极的精神状态,表现为理想滑坡、信念动摇,不思进取、得过且过,精神涣散、萎靡不振,求稳怕乱、安于现状,等等。颓废使人堕落,对事业、对工作、对家庭损害巨大,最终会让自己的人生庸庸碌碌、一事无成。

而激情,正好是颓废的另一面。激情是一种热烈而深厚的情感,是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是一种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是对事业的热衷、喜爱和执着。激情是根植于心的火种,是干事创业的“助推剂”,能够调动身心的巨大潜力,激发起实现目标的坚强意志,进而产生强大的内驱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对工作对事业要富于激情。”爱默生也曾说过:“没有激情,就没有事业可言。”作为新时代的党员干部,我们绝不能消极懈怠、颓废不前,要努力在提振精气神上下功夫,积极涵养蓬勃向上的激情。

要有强烈的事业心。目前我们最大的事业就是建设“三市两地一枢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巴中,要保持“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以壮士断腕的决心、背水一战的勇气、攻城拔寨的拼劲,把全部心思和精力集中到干事创业上来,全力推动各项工作取得更大成效。要有强烈的进取心。巴中经济总量小、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欠账大,发展差距明显,我们要热爱自己所从事的事业,始终保持蓬勃向上的朝气、昂扬奋进的锐气、战胜困难的勇气,满怀激情去工作,把平凡的工作做到极致,功成不必在我,但功成必定有我。要有强烈的责任心。巴中各方面矛盾问题还比较多,抗风险能力还比较弱,我们这一代人要勇于担当,敢于负责、敢抓敢管、敢得罪人,直面矛盾问题,勇于探索创新,善于解决问题,不辜负组织的信任、人民的期待。

激情点亮人生,激情成就梦想。让我们豪情满怀,奋力前行,展示新的风貌,创造新的业绩,在平凡的岗位上散发出耀眼的光芒。(转自《巴中日报》2021年4月2日01版)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 继续前进

转自|通江检察

巴中检察新媒体工作室出品

(2021年第76期)

联系邮箱|2103609630@qq.com

了解检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