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近日,走进昭通市昭阳区靖安安置区的千亩香葱示范种植基地,一片郁郁葱葱,农户们正在抢抓时节收获香葱。

放眼望去,数百名群众正在香葱地里拔葱、挑拣、打捆,一派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

“你们看,在我们这儿工作的,多数都是老年人。”香葱基地负责人杨昊介绍,去年9月,安置区临时党工委从贵州引进了葱语农业有限公司,因技术要求不高,又实行计件工资制,时间灵活,所以不少有工作意愿的老年人,纷纷到这里干起了活。

“自从建起了香葱基地,我就能在家门口打工,可以照顾上小学的孙孙,还能赚点零花钱呢!”63岁的冉定莲说。原本,她们一家生活在昭通市大关县寿山镇的偏远山区,不仅没有硬化的进山道路,老房子又是土坯房。从山上搬到靖安安置区,她们住进了宽敞明亮的楼房。水、电、路、网络都通了,娃娃上学方便了,老人看病也方便了。“更重要的是,家里人都外出务工了,我一个人在家带孩子还能有一份收入!”冉定莲一脸幸福的样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搬迁是手段,脱贫才是目的。”昭通市昭阳区区委组织部副部长王林介绍,为了解决好困难群众搬出后怎么生活的问题,靖安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临时党工委积极探索党组织引领推动产业发展的办法措施,通过引导群众自主就业、引进企业建“扶贫车间”、组织劳务输出等方式,不断拓宽群众增收致富的新路子,使搬迁群众真正实现“能脱贫”“能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党组织在将就业目标对准青壮年劳动力的基础上,还不忘帮助贫困群众、弱劳动力和无劳动力的家庭创收。为此,2020年,安置区临时党工委从珠三角和长三角引入了六家高科技产业公司,为青壮年劳动力搭建务工平台;引入两家农业企业,为弱劳动力提供岗位;同时,人社部门还为贫困弱劳动力“定制”了不少公益岗位。实现了各类劳动力强就业的目标,点燃了脱贫新希望。

2020年3月,郑元国一家7口从永善县搬迁到靖安安置区。除了居住环境的大改善,“五花八门”的赚钱路子,更是让眼前的年轻人对未来憧憬满满。

“我以前当过兵,退伍之后也曾和村里人到浙江的工厂里做过保安。但是因为我母亲身体很不好,加上孩子又小,我就回来了。”郑元国说。搬迁同月,安置区临时党工委从深圳引进了三江科技有限公司,通过社区推送岗位,郑元国报了名。由于他头脑灵活又能吃苦,很快就被提拔为车间负责人,月收入8000多元。

“现在我一个人的收入就能养活全家人了,媳妇在家照看老人和孩子,我下班之后还能帮衬帮衬。”郑元国满面笑容。

而除了帮助像郑元国一样,需要照顾老人和孩子无法外出务工的群众在家门口就业,安置区临时党工委还精心统筹,组织群众外出务工。“你看,这些都是我们收集的一些岗位,待遇都还不低。”王林拿着一沓岗位招聘宣传单向记者介绍。为了解除外出务工群众的后顾之忧,临时党工委还专门成立工作组,对输出的劳务人员进行全程跟踪,提升该群体转移就业的稳定性。

“目前,安置区的劳动力就业率达到了94.83%,在家务工的月平均工资能达到2500-3500元,外出务工的则能到5000元左右呢!”王林感慨,在产业发展和劳务输出高度组织化的基础下,靖安的美好生活正悄然来临…

今日推荐

来源/云岭先锋网、@红色扎西微信

监制/胡华玉 编审/保进 编辑/陈合松

投稿/82299696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