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23年,刘备在白帝城托孤,以诸葛亮、李严为托孤大臣,从而辅佐后主刘禅即位。刘备去世后,李严留下永安镇守蜀汉的东大门,而诸葛亮则负责处理朝政,并主导了蜀汉北伐中原的战役。对此,从最终的结果来看,刘备的白帝城托孤,无疑是比较成功的,尤其是后主刘禅,更是在位长达40多年,这在三国甚至整个古代历史上,都是比较久的在位时间了。不过,有成功的,也有失败的。对于笔者今天要说的吴景帝孙休,临终之际的托孤就非常失败,这不仅导致自己的太子被废,连他托孤的大臣,更是被诛灭三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首先,孙休(235年-264年9月3日),字子烈,吴郡富春县(今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人,吴大帝孙权之子,东吴第三位皇帝(258年11月30日–264年9月3日)。根据《三国志》等史料的记载,孙休十八岁时,受封为琅琊王,太平三年(258年),孙綝发动兵变,罢黜孙亮为会稽王,迎立孙休为帝,孙休三让而受,改元永安。孙休登基后,封孙綝为丞相。孙綝权倾朝野,孙休与张布、丁奉合谋,遂除孙綝。孙休在位期间,励精图治,促进了东吴国力的恢复。换而言之,东吴能够成为三国中最后灭亡的诸侯国,孙休无疑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永安七年(264年),吴景帝孙休病重。彼时,孙休以手诏命丞相濮阳兴入宫,令太子孙(上雨下单)出来拜见丞相濮阳兴。孙休当时无法说话,就紧握着濮阳兴的手臂,指着太子把他托付给他。永安七年七月二十五日(264年9月3日),吴景帝孙休驾崩,年仅三十岁。元兴元年(265年)十二月,葬于定陵。因此,对于濮阳兴来说,自然成为了孙休的托孤大臣。

吴景帝孙休去世的时候,因为太子只有10岁左右,再加上一些大臣想要改立年长的君主。因此,濮阳兴和张布违背了景帝意愿,迎立孙休的侄子孙皓为帝。由此,非常明显的是,孙皓的即位,意味着孙休的太子被废。并且,孙皓坐稳皇帝的宝座后,景帝朱皇后和太子都被逼自尽了,这自然是比较凄凉的结局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值得注意的是,在孙休去世后,丞相濮阳兴作为托孤大臣,完全可以力排众议,扶持孙休的太子登基。但是,濮阳兴显然缺乏这样的决断和魄力,而是选择了随波逐流。更为关键的是,濮阳兴改立孙皓为皇帝,不仅没有获得好处,反而不得善终,乃至于东吴都是在孙皓手上灭亡的。以下,就让我们一起聊一聊濮阳兴这位托孤大臣。

根据《三国志·卷六十四·吴书十九·诸葛滕二孙濮阳传第十九》等史料的记载,濮阳兴,字子元,是陈留郡(治今河南省开封市一带)人。虽然出自中原地区,但是,在东汉末年,濮阳兴的父亲濮阳逸因为躲避战乱,所以迁移到了江东。对于濮阳逸来说,在东吴官至长沙郡的太守,这已经是一个不小的官职了。对此,在笔者看来,在东汉末年,中原地区爆发了多次战乱,这导致不少人才迁移到了江东,比如诸葛亮的兄长诸葛瑾,就获得了孙权的重用。

濮阳兴年少的时候,就已经名声远扬了。于是,孙权册封濮阳县为上虞县的县令,因为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濮阳兴逐渐升至尚书左曹,以五官中郎将的身份出使蜀国,回朝后任会稽郡的太守。

当时,琅琊王孙休居住会稽郡,濮阳兴与他交结深厚。等到孙休即位后,征召濮阳兴入朝担任太常、卫将军,负责朝廷大小事务,封爵外黄侯。对此,在笔者看来,濮阳兴可以说是孙休的心腹了。因此,濮阳兴在孙休去世后的选择,实在令人费解。因为孙休之前对他已经十分厚待了,如果不是孙休的器重,濮阳兴也不会成为东吴的丞相。在汉末三国时期,丞相可谓是最显赫的官职了,比如曹操是东汉末年的丞相,诸葛亮是蜀汉丞相。而在濮阳兴之前,陆逊等大臣,也曾担任丞相一职。

永安三年(260年),都尉严密修建丹杨湖田,筑浦里塘。孙休诏令百官相聚商议,都认为费工太多而湖田不能保证造成,只有濮阳兴认为可以成功。正是因为濮阳兴的坚持,吴景帝孙休召集众多兵士、百姓前去兴修,工程所费人力财力不可胜数,士卒死得死、逃的逃,还有的自尽,百姓都因此怨恨濮阳兴。

不过,对于吴景帝孙休来说,却没有因此冷落濮阳兴。在孙休的提拔之下,濮阳兴后来升任丞相,与孙休的另外一位重臣——左将军张布相互勾结。 从这一角度来看,濮阳兴后来的表现,显然不能称之为一位贤臣了。换而言之,濮阳兴的能力,并不能胜任丞相这一官职。而这,或许是他改立孙皓,想要以此保住丞相一职的重要原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最后,根据《三国志》等史料的记载,永安七年(264年)七月,吴景帝孙休去世。左典军万彧素来与乌程侯孙皓友好,于是劝濮阳兴、张布废黜孙休的太子,而迎立孙皓为帝。对此,濮阳兴明白,如果自己支持孙皓即位,后者一定会感激自己。于是,濮阳兴作为托孤大臣,违背了孙休的遗愿。

等到孙皓即位后,加授濮阳兴为侍郎,兼任青州牧。但是,濮阳兴并没有一直得势下去,因为万彧谮毁说濮阳兴、张布悔恨原先迎立孙皓为帝。同年十一月初一日上朝时,孙皓借机收捕濮阳兴、张布,将他们流放到广州,又派人在半路上追杀他们,并夷灭他们的三族。由此,对于濮阳兴这位托孤大臣,最终的结局是诛灭三族,这自然是非常凄凉的结局了。

在除掉濮阳兴等大臣后,孙皓本性暴露无遗,杀害了多位大臣。对此,在笔者看来,东吴末期的孙皓,可以用昏庸残暴来形容了。而这,促使东吴走向了衰落。天纪三年(279年)冬天十一月,晋武帝司马炎令镇军将军司马伷、安东将军王浑、建威将军王戎、平南将军胡奋、镇南大将军杜预、龙骧将军王濬、巴东监军唐彬等分六路大举伐吴。西晋命令镇东大将军司马伷向涂中,安东将军王浑、扬州刺史周浚向牛渚,建威将军王戎向武昌,平南将军胡奋向夏口,镇南将军杜预向江陵,龙骧将军王濬、广武将军唐彬浮江东下,贾充为大都督。

公元280年,在晋灭吴之战中,孙皓如同后主刘禅一样,最终选择了归降。伴随着孙皓的投降,东吴正式走向了灭亡。综上,吴景帝孙休的托孤,堪称三国时期最失败的一次托孤,不仅太子被废,大臣被杀,改立的皇帝更是成为东吴的亡国之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