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句古语叫“三岁看小,七岁看老”,意思是说孩子3-7岁的行为表现和待人处事态度中可以预示他们以后的个性特点,如果以后没有特殊变故或有目的的教育,个性基本上不会发生太大的变化,这种古老而朴素的宿命论,还是很有科学道理的。

在BBC播出的一部叫做《人生七年》的纪录片,相信很多看过的人都被深深地震撼过,迈克尔·艾普特导演从1964年开始记录14位英国儿童的生活,每隔7年进行一次回访拍摄,历经半个世纪的时间长度,来探究决定人生和命运的答案,人的一生到底是被什么决定的呢?或许这部纪录片的开篇语会给我们答案:“让我带一个孩子到七岁,以后随你怎样带,随他怎样长,他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已是注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句话跟我们老祖宗的朴素道理竟然如出一辙,一个人未来取决于早期的成长环境和家庭教育,出生的社会阶级,将在多大程度上决定他的成长轨迹,而好的家庭教育,却可以让他的未来充满无数可能性,这会直接影响他以后的际遇和命运,而且往往是正相关的影响。

下一个《人生七年》,你想让你的孩子变成什么样子?

你没法给孩子任何实质的东西,但良好的教育会让他们终身受用。那么从现在开始,努力学习提高自己的教养水平,给孩子良好的教育和引导,培养孩子的灵性,或许,孩子的人生就会大不同。

什么样的品性,会阻碍孩子的发展?

1、不懂得坚持。

央视《开讲啦》舞台上,武汉大学校长周叶中说:“人和人之间,最小的区别是智商,最大的区别在坚持。”许多时候,人和人之间的差异,往往就源于一个关键:坚持或者放弃。前者直面压力,努力拼搏,最终走向通往梦想的路;后者浅尝辄止,一时轻松,可却错失了本可以拥有的精彩。坚持与放弃或许只是个不经意的选择,但是经过时间的发酵和岁月的洗礼,坚持的种子在埋下的那一刻,就注定着结果终会影响一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缺乏责任感。

列夫·托尔斯泰说:“一个人没有热情,他将一事无成,而热情的基点正是责任心。”如果一个孩子,从小没有责任和担当,他就缺乏自我负责的力量,也就不可能真正地成才。这样的人,在生活中总是习惯抱怨和推卸责任,遇到困难只会撒泼耍赖。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父母过度的保护,会扼杀孩子的责任感。父母教会孩子负责,他们才会直面遇到的困难,认真对待自己周围的人和事。那些从不曾为自己负过责任的孩子,长大后也往往担不起人生。

3、好吃懒做怕吃苦。

英国纪录片《富哥哥穷弟弟》讲述了一对亲生兄弟的故事。哥哥伊万家境富裕,住着联排别墅,政坛之路也走得稳扎稳打。弟弟大卫生活窘迫、一事无成,赖以栖身的是一辆破旧的房车。同样的家庭,同样的父母,甚至同样的教育背景,却有着天壤之别的人生,而根源在于性格习惯的差别。哥哥起早贪黑,忙着打零工时,弟弟悠然地睡懒觉,享受准备好的早餐。哥哥离家创业拼搏时,弟弟每天游手好闲,百无聊赖地恶作剧。

懒惰既是不良性格也是一种坏习惯,每个人的内心都会有,只是我们每个人战胜懒惰的欲望强与不强的问题,凡是上进心、目标感强烈的人,往往会成为战胜懒惰的强者,家长一定帮孩子克服懒惰思想,从平时一些小事情让孩子去感受,比如让他参与到家务当中,或者在孩子勤劳的时候,正确地给予肯定和赞同,只有这样不断磨炼而来的品质,才能内化成孩子的能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什么样的教育,才能给孩子成长提供养料?

1、好的教育是妈妈情绪平和。

教育家爱尔维修说过:“人刚生下来都一样,仅仅由于环境和教育的不同,有人可能成为天才,有人则变成凡夫俗子甚至蠢材。即使再普通的孩子,只要教育方法得当,也会成为不平凡的人。”在大多数家庭中,妈妈的情绪决定这个家的温度,有个情绪平和的妈妈,是孩子童年最大的幸运,让孩子变得自信开朗,内心充满希望。

如果妈妈性格暴躁易怒,那么对孩子来说无疑是灾难般的痛苦,孩子不敢跟妈妈亲近,内心缺少爱和温暖,就会导致安全感匮乏,变得惶恐不安,遇事总是退缩不前。为了免受指责和打骂,就会压抑自己的情绪,让孩子变成“讨好型人格”,亦或是十分叛逆,对孩子的成长非常不利。

2、好的教育是爸爸从不缺位。

在如今的社会中,经常充斥着对“隐形爸爸”和“丧偶式育儿”的调侃,说明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爸爸的缺位现象是比较严重的。父亲的格局往往决定着孩子未来能抵达的高度,父亲在家庭教育中所扮演的角色象征着责任、担当与勇敢,对于孩子的成长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世界卫生组织最新研究成果表明,“平均每天能与父亲共处2个小时以上的孩子智商更高,男孩更像小男子汉,女孩长大后更懂得如何与异性交往”。因此,在家庭教育中,父亲的有效陪伴非常重要!

3、好的教育是父母相爱家庭和睦。

在一个家庭中,父母的相爱,家庭氛围才能和睦温馨,这对孩子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对于孩子来说,爸爸爱妈妈,会给他们最大的安全感。妈妈爱爸爸,会给他们最大的归属感,看着父母言行举止,孩子心里也会埋下一颗种子,这对他们未来自己建立的家庭提供了一个模仿的范本,而核心就是互相尊重和彼此相爱。在孩子面前展现父母的相爱,恰恰是教给他们学习如何去爱的最好方式。

4、好的教育给孩子正面积极的爱和鼓励。

一个人的自尊感,代表着自我价值的认可,以及成就自己的意愿,健康的自尊水平,是建立在正面积极的引导上的,经常生活在指责和打击的消极环境中,或者家长的敷衍评价,诸如“你真棒”、“你是好孩子”这样,都是在消磨孩子的自尊水平,让孩子陷入到自我否定的情绪当中去,建立在真实、用心的基础上,给孩子正面积极的爱和鼓励,对于孩子来说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情感支持,传递给孩子的是接纳、喜欢。这样的就会把孩子的乐观精神、探索精神和对生命的热情激发出来,他们会更愿意积极地面对这个世界,将来也会活得更幸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俞敏洪说:“培养孩子如同种树,只有先在根上滋养他,然后以品德之养分来灌溉,孩子就能长得枝叶繁茂,离阳光更近一些。”教育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就像是牵着蜗牛去散步一样,在每一天的陪伴中,用爱滋养孩子的心灵,用鼓励和肯定,培养孩子的灵性,这些成长的经历,都会留存在孩子的心理,影响他们的一生,让他们有能力拥有更广阔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