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春时节,沿着京沈、锦朝高速公路一路西行,来到有“关东第一站、东北最前沿”之称的朝阳凌源市,这是一座仅有65万人口的县级城市,一年却吸引了500多万人次游客前来观光,是什么吸引了他们?

驶出凌源站高速口,在市区穿行,沿国道101线东行十多公里,便来到了闻名于世的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这里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牛河梁遗址群也被评为“20世纪100项考古大发现”之一,将文明史提前了1500年左右。

“关东第一站、东北最前沿”的朝阳凌源市,路网通达,古城“新潮”澎湃。视频制作:黄瀚博

笼罩在春光里的牛河梁遗址,被亚洲面积最大的人工油松林环抱着,四大展馆——纪念馆、博物馆、女神庙、积石冢矗立在半山腰上。

正值“五一”假期,不少悬挂外地牌照的车加入到参观牛河梁遗址的队伍中来。在现场看到,有挂着“辽吉黑蒙”等牌照的车辆,还有河北、浙江等地的私家车。人们操着不同的口音,来到凌源品读文明的厚重之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们全家一起出来旅游,开车走高速非常方便,参观古迹让我们更了解脚下的这片土地,大开眼界啊。” 来自大连的于洋感觉不虚此行。

据牛河梁遗址博物馆副馆长盖丽艳介绍,今年“五一”小长假期间,景区预计接待游客2000人次。“游客主要以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为主,还有北京和河北等地过来参观的。”盖丽艳说,近些年随着通往朝阳和凌源的多条高速陆续通车,慕名前来参观红山文化遗址的游客以每年超过30%的人次递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酒香也怕巷子深。凌源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资源富集,人文自然景观独特,以往虽名声在外,但是来游玩的游客并不多。凌源市文化旅游局局长李宗杰表示,之前由于交通不畅,不光游客进来很不方便,老百姓的出行也很受影响。

要想富,先修路。近年来,随着朝阳地区交通事业的迅猛发展,凌源这座“文化古城”终于重放异彩、引来八方来客。

走进凌源,堪称世界级旅游资源的凌源化石、“关外第一泉”热水汤温泉、“北方花都”第二大花卉交易中心、全省面积最大的青龙河自然保护区,金华山、大裂山、九头山、鸡冠山……车水马龙,欢歌笑语。

据了解,2019年凌源全市共接待游客481.4万人次,旅游总收入40.6亿元,全域文化旅游发挥出其应有价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高速路的建成畅通了凌源与外界的通道,让越来越多的人走进凌源,了解当地的文化艺术。”国家级非遗项目凌源皮影省级代表性传承人于化臣感触颇深。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和交通设施的改善,作为凌源市“第二张文化名片”的皮影再次焕发生机。“如今在凌源从事影人雕镂、操纵表演、掐嗓演唱等行当的手艺人至少有500人。不仅老人喜欢,孩子也愿意看,很多外地游客更是赞不绝口。”于化臣说。

牛河梁遗址博物馆副馆长盖丽艳介绍“五一”长假游客情况。

皮影雕刻人张佐飞在2019年成立了文化公司,他把皮影做成了工艺品、礼品、纪念品,很有市场。“凌源现在交通这么便利,为我们把皮影文化和产品推广提供了保障。”张佐飞说,他先后参与了北京古水北镇景区、沈阳素质教育学校皮影场馆的设计工作。“皮影文创产业的市场前景非常好,产品已经销往北京、天津、上海等地,即推广了皮影,又增加了收入,幸福着呢。”张佐飞颇为自豪。

国家级非遗项目凌源皮影省级代表性传承人于化臣说:凌源皮影再次焕发生机。

牛河梁遗址、皮影等非遗项目只是凌源市充分挖掘文化古城资源,打造“文化产业”品牌,推动本地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一个缩影。

为了打好“文化+旅游”这张牌,4月29日,凌源市首届文化旅游节正式开启。贯穿全年的文旅节包括凌源百合节、大王杖子杏花节、全域美食节、盛夏焰火节、刘杖子葡萄节、坎子乡冰雪节等。

凌源地处辽冀蒙三省交界,区位优势明显、发展空间广阔。据介绍,“十四五”期间要建设的凌绥高速将打通凌源的达海通道,凌青高速将让凌源深度融入到京津冀、环渤海和沈阳经济圈。一个交通更加便利、现代化的凌源将呈现在世人面前。

: 刘放、王海涛、黄瀚博

作者/来源:辽宁日报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