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有上海消费者援引4S店工作人员消息称,"五一以后10万元以下或者车长4.6米以内的上海新能源车都不送牌照了,通知我明天退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位消费者本来已经下定了一台五菱宏光参数图片)MINI EV,但不得不选择退款。据4S店工作人员回复称,目前新政尚未公布,但根据其得到的最新消息,该品牌旗下热销的A0级纯电动汽车“确实已经无法上绿牌”。该工作人员还表示,目前尚不清楚相关新政的具体发布时间,但“估计事情不会有什么转机”。

而上海市多个区车管所拒绝回应此事,仅表示“新政策最快将于5月10日公布,在此之前无法透露任何消息”。

看到这样的消息,不知道各位读者作何感想,不过笔者却有一些感想,不吐不快。

是传言,还是预演?

但凡涉及民生领域的政策改变,地方上在制定相关方案之时必然万分谨慎,毕竟牵扯太多。

因此,此事也可以解读为“预演”,先抛出一些风声,试探各方面的反应。

先说说上海市汽车牌照现状。上海汽车牌照如沪A、沪B打头的牌照放量是有限额的,每个月差不多9000张左右,是需要购买标书进行拍卖的,2020年成交均价在9万元左右。当然了,还不一定能够拍到。

目前上海市的做法是,购买新能源汽车可以免费得到绿牌。比如你购买一台3万元的五菱宏光MINI EV,就可以获得一张免费的绿牌。相当于节省了9万元,何乐而不为呢?

在前不久的上海车展期间,笔者有意观察了一下上海市区的新能源汽车现状,发现所占的比例已经不少,部分路段甚至已经接近了一半。有数据统计过:10年来,上海道路长度增长了108%,面积增长了142%,但机动车辆却增长了470%。显然,大量的免费新能源牌照,已经加重了上海市的道路负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因此,上海市有出台限制新能源上牌的想法,一点也不令人意外。但问题是:为什么限制为10万元以内和4.6米以下?

为什么是10万元和4.6米?

如果网传的“10万元以内和4.6米以下的新能源汽车不享受免费车牌”成真,只能说明上海市将眼光放到了更具附加值的高端新能源车型之上。

事实上,如果仅仅为为了解决城市交通拥堵、环保等问题,类似五菱宏光MINI EV这样的车型因为能耗小、占地少反而更具有优势。

市场需求没有对错之分,如果因为人为制定某种门槛必然遭到一片骂声。上海市为何会顶着压力推出这样的限制方案?

上海市有意打造国际新能源汽车之都的雄心十分明显。

在引入特斯拉在上海建立工厂之后,上海市已经成为全球最大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相关数据显示,2020年,上海新能源汽车完成产量23.86万辆,产值达到663.64亿元。而根据今年出台的《上海市加快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实施计划(2021-2025年)》(以下简称《实施计划》)。到2025年,上海市新能源汽车年产量超过120万辆,新能源汽车产值突破3500亿元,占全市汽车制造业产业产值35%以上。

与此同时,上海已经通过一系列政策扶持,打造出逐步成熟的产业集群。以引入特斯拉的上海临港新片区为例,目前依托特斯拉、上汽荣威等企业加大上下游布局,理想、蔚来、威马等新势力的总部和研发中心也相继落户上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是,限制低端、小型电动车就一定能够成就“上海制造”的美名吗?恐怕上海本地产的五菱宏光MINI EV会第一个跳出来反对。

哪些车跳入了上海陷阱?

对于很多车型来说,如果上海限制新能源上牌方案成真,那么基本就可以告别上海市场了。

AO级的车型自然是哀声一片。目前,国内车市中处在10万元以下区间的有超过30款车型在售,例如:五菱宏光MINI EV、比亚迪e1宝骏E100宝骏E200北汽新能源EC3、长安奔奔EV江淮iEV6E、奇瑞新能源小蚂蚁欧拉黑猫白猫等。

而在4.6米车长限制一项,就显得有点猫腻了:上汽集团旗下各品牌主力新能源车型的车身长度几乎都在4.6m以上,成功跳坑。而跳进坑里4.6米以内的车型,又接近4.6米的,几乎全是外地品牌。

甚至网友还恶搞出了五菱的对策:推出五菱宏光MINI EV PLUS版,车身拉到4.61米,定价10.001万,上海地区优惠6万。

上汽集团旗下各品牌的主力新能源车型的车身长度数据如下:荣威MARVEL X的车长是4.678m、荣威MARVEL R的车长是4.674m、荣威Ei5的车长是4.600m、R汽车ER6的车长是4.724m、MG领航新能源的车长是4.610m、名爵6新能源的车长是4.704m、别克微蓝6的车长是4.648m、雪佛兰畅巡的车长是4.665m。

最典型的莫过于是大众ID.4兄弟,上汽大众生产的ID.4 X车长为4612mm,而一汽大众ID.4 CROZZ为4592mm。就差了8mm,你让一汽大众ID.4 CROZZ去哪里说理去?

如果说这还不是地方保护主义,至少我是打死都不信的。

写在最后

魔都太魔幻了。

限制低端、小型电动车就一定能成就“上海制造”的美名吗?还是巧立名目的地方保护主义能助力上海新能源腾飞?亦或者低端、小型电动车就不配拥有上海路权?

希望,这起网传的“上海新能源上牌新方案”真的只是网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