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7年,江西省宜丰县出土了《大明风华》徐滨原型之一袁彬的家族墓志。由于在正史中袁彬的早年经历缺载,出土墓志将为我们勾勒出袁彬的传奇经历。雷霆雨露,俱是天恩,历史上袁彬与皇帝共患难的经历成为自己的进身之本,然而他却意识不到皇帝的友谊是最为脆弱的,这也导致了他一度失势,受尽折磨,直到皇帝死后才重新起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袁彬出生于明朝的一个普通军户家庭,其父袁忠在建文二年选入锦衣卫校尉,在服役近四十年后告老还乡,让儿子袁彬接任。

明朝的锦衣卫校尉并无官品,只是基层的差役。袁彬自正统四年接任后,一直默默无闻。直到正统十四年明英宗亲征改变了他的命运。

正统十四年,明军在土木堡溃败,明英宗朱祁镇被瓦剌俘虏,侥幸在乱军中幸存的袁彬成了皇帝的贴身护卫,被瓦剌带到了漠北。

袁彬在漠北悉心照顾朱祁镇,保护皇帝安全。瓦剌数次想处死袁彬都未得手。在朱祁镇回京后,袁彬虽护驾有功,却仅仅被当政的景泰帝升为锦衣卫百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既使在朱祁镇复位后,袁彬也未得封爵,升至从三品的锦衣卫指挥同知,掌锦衣卫事。相比袁彬最初的锦衣卫校尉来说,已经是巨大的飞升了。

袁彬虽然与明英宗有过共患难的交情,但是仍然因得罪宠臣门达被打入锦衣卫诏狱,朱祁镇对这位恩人并无感激之意,冷漠地表示:“随便你怎么处置,只要人活着就行”。

袁彬虽是掌锦衣卫事的最高长官,但是皇帝都发话了,门达也没对袁彬客气,袁彬在狱中受尽折磨,后来虽洗清罪名,还是被发配到南京闲住。直到明宪宗成化年间才被重新召回北京掌锦衣卫事。

按照《明史》的记载,袁彬死于成化十三年。然而笔者在查阅《明实录》时,却发现了一个巨大的问题:袁彬于成化二十三年致仕,服役48年,因护卫先帝有功,子孙世袭锦衣卫指挥佥事(仅领俸禄)。明孝宗弘治三年,袁彬还为儿子袁勋袭职之事上疏。

由于史料记载矛盾,袁彬的生卒年已经无法确认。袁彬死后归葬于江西新昌县(今宜丰县),与父母、妻子葬于一处。

袁彬家族墓今位于宜丰县澄塘镇秀溪村袁家之斫罴塘。历经五百多年风吹雨打,墓前石刻虽规制尚在,却早已损坏,曾经的功劳荣耀,最后也化成史家书写的文字,留在历史长河之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